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针刺
  • 5篇针刺疗
  • 5篇针刺疗法
  • 5篇面针
  • 5篇刺疗法
  • 3篇胆色素
  • 3篇胆色素结石
  • 3篇针灸
  • 3篇色素结石
  • 3篇前列腺
  • 3篇结石
  • 2篇胆色素结石形...
  • 2篇穴位
  • 2篇镇痛
  • 2篇前列腺炎
  • 2篇腺炎
  • 2篇结石形成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形态学

机构

  • 13篇上海市针灸经...
  • 4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中医门...

作者

  • 14篇张时宜
  • 4篇桂金水
  • 4篇唐仲良
  • 4篇张瑞生
  • 4篇陈汉平
  • 3篇李丽卿
  • 3篇吴震荣
  • 2篇徐长生
  • 2篇朱培庭
  • 2篇赵粹英
  • 2篇白耀辉
  • 2篇曹中平
  • 1篇张英英
  • 1篇翟道荡
  • 1篇黄诚
  • 1篇陈大隆
  • 1篇殷之放
  • 1篇胡国胜
  • 1篇郭尧杰
  • 1篇施向明

传媒

  • 5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针刺研究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临床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的病人为对象,通过针刺不同腧穴四组并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到肝俞、期门等俞募配穴组能非常显著地促使肝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其即时效应优于其它各针组,而空白对照组肝胆汁泌出量则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实验以豚鼠复制胆色素结石模型,证实针刺或艾灸动物“穴位”能显著降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和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确能显著地抑制动物由致石饲料诱发的胆石形成。并观察到致石饲料能造成肝脂变性,针灸还能抑制肝脂肪变性的进程。
张时宜陈汉平桂金水徐长生朱培庭曹中平
关键词:针灸胆色素结石
面针的探源与临床应用(续二)
1995年
临床观察1.面针的利胆效应以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术后5天以上的住院病人为对象。设 A组,取太冲、胆囊;B 组,取陷谷、阴陵泉;C组,面针取肝透胆;D 组,取日月、期门、肝俞、至阳。另设 E 组,空白对照组。观察电针前,电针15分钟、45分钟和去针后20分钟、50分钟共5个时程的胆汁量(实指肝液,下同)的变化,对照组按相应时程测量其自然泌出量(各组各时程各测10分钟的胆汁量,用秒表计时,10ml 量筒计量),为了刺激条件的可比性,采用同一仪器,并固定其各种刺激参数。观察结果见表1。
张时宜唐仲良吴震荣李丽卿张瑞生
关键词:针刺疗法面针
艾灸抑制豚鼠肝脂肪变性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1990年
豚鼠80只,随机分威对照组、针刺组和艾灸组三组。喂致胆色素结石饲料2个月后,取肝组织观察。喂致石饲料后各组动物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按变性程度分为4级,Ⅰ级变性最轻,Ⅳ级最重。三组肝脂肪变性程度,Ⅰ、Ⅱ级率百分率分别为对照组10%,针刺组18.18%;艾灸组50%。经统计学处理,艾灸组与不针灸的对照组相比。P<0.01。提示艾灸能抑制由致石饲料造成的肝脂肪变性的进度。
桂金水陈汉平张时宜许鸣雷家奇薛福林
关键词:艾灸胆色素结石脂肪变性形态学
仿灸仪治疗前列腺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
1991年
前列腺增生及慢性前列腺炎为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满意疗法。本文用JWD-901型仿灸治疗仪(下简称仿灸仪)在穴位施灸,分别治疗50例及80例。
白耀辉张时宜钱存泽
关键词:前列腺病
全文增补中
穴位注射治疗前列腺炎122例被引量:4
1994年
张时宜赵粹英胡国胜冯关珍张英英
关键词:穴位注射前列腺炎抗菌素
面针探讨与临床应用被引量:5
1997年
面针探讨与临床应用张时宜(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主题词面针面针是指在面部特定穴上针刺来治病的针法。它是在古代医家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变化来诊察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60年代起,我们对面针的有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将其穴位的定位作了查考...
张时宜
关键词:面针针刺疗法
仿灸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被引量:6
1991年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JWD-901型仿灸治疗仪(下简称仿灸仪)在穴位上施灸治疗此病80例,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兹作小结报导如下:一般资料 8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年龄为24~60岁,病程多在2年以上,最长者超过15年.所有病例都经过中西药物治疗,均未获得明显疗效而转来我所。患者往往有尿频、尿急、尿道烧灼感,并伴有会阴、
白耀辉张时宜钱存泽
关键词:前列腺炎
针灸预防疾病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2
1991年
本文通过对实验性肺结核、慢性肾功能不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恶性肿瘤、衰老、胆色素性结石、苯中毒引起的血象异常动物病理模型制作前或同步艾灸或针刺预防处理的效果,说明针灸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抵御或削弱各种致病、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今后加强针灸预防疾病规律与机理的研究,发挥它这一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是十分必要的。
陈汉平赵粹英黄永平章健明沙立新黄诚郭尧杰居贤水张时宜翟道荡殷之放喻国雄
关键词:针灸预防疾病
面针镇痛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1989年
一、当人体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相应的区域或穴位处出现压痛点,电阻降低或伴有形态和色泽变化。根据这些反应,可以对躯体或内脏疾病的定位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电阻铡定仪,对121个病人合计242病例进行面部腧穴低电阻的测定工作,结果表明;符合率为60.3%(即低电阻反应与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诊断相一致的)。在面部24个腧穴中,出现反应点的有17个穴位。
唐仲良张瑞生吴震荣张时宜李丽卿
关键词:镇痛面针色泽变化内脏疾病压痛点反应点
面针的探源与临床应用(续一)
1995年
张时宜唐仲良张瑞生
关键词:针刺疗法面针选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