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良
-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下丘脑腹内侧核微注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视前区协同针刺镇痛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潘建粹唐仲良金国
-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探讨了下丘脑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及机理;首次证实了下丘脑腹内侧核区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可持久地增强针刺镇痛反应,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去甲肾上腺素的可能作用,在方法学上对下丘脑定位法有新的改进...
- 关键词:
- 关键词:针刺麻醉电针仪去甲肾上腺素下丘脑
- 面针的探源与临床应用(续二)
- 1995年
- 临床观察1.面针的利胆效应以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术后5天以上的住院病人为对象。设 A组,取太冲、胆囊;B 组,取陷谷、阴陵泉;C组,面针取肝透胆;D 组,取日月、期门、肝俞、至阳。另设 E 组,空白对照组。观察电针前,电针15分钟、45分钟和去针后20分钟、50分钟共5个时程的胆汁量(实指肝液,下同)的变化,对照组按相应时程测量其自然泌出量(各组各时程各测10分钟的胆汁量,用秒表计时,10ml 量筒计量),为了刺激条件的可比性,采用同一仪器,并固定其各种刺激参数。观察结果见表1。
- 张时宜唐仲良吴震荣李丽卿张瑞生
- 关键词:针刺疗法面针
- 导水管周围灰质在下丘脑腹内侧核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增强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 <正>我们以往工作证明下丘脑弓状核(AR)在下丘脑腹内侧核(HVM)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NA)增强电针镇痛效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实验目的是探讨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阿片受体在HVM微量注射NA增强电针镇痛中的作...
- 潘建粹唐仲良丁玫
- 文献传递
- 导水管周围灰质阿片受体对大鼠分辨学习的影响
- 潘建粹唐仲良
- 关键词:大脑水管丘脑核近交系大鼠内啡肽类
- 家兔额叶皮层对视前区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性影响
- <正>本实验应用玻璃微电极胞外记录技术,研究额叶皮层对视前区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性影响。在22只家兔上共记录了可对外周刺激起反应的视前区神经元54个。实验结果如下:在 54个单位中,有34个单位(占63%)对伤害性刺激...
- 唐仲良张淑赋刘浩孙家廷严伟民
- 文献传递
- 面针镇痛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 1989年
- 一、当人体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相应的区域或穴位处出现压痛点,电阻降低或伴有形态和色泽变化。根据这些反应,可以对躯体或内脏疾病的定位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电阻铡定仪,对121个病人合计242病例进行面部腧穴低电阻的测定工作,结果表明;符合率为60.3%(即低电阻反应与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诊断相一致的)。在面部24个腧穴中,出现反应点的有17个穴位。
- 唐仲良张瑞生吴震荣张时宜李丽卿
- 关键词:镇痛面针色泽变化内脏疾病压痛点反应点
- 面针的探源与临床应用(续一)
- 1995年
- 张时宜唐仲良张瑞生
- 关键词:针刺疗法面针选穴
- 面针效应的临床和实验观察及其传入途径的探讨被引量:2
- 1996年
- 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的病人为对象,观察到面针穴(肝透胆穴)有明显的促使肝胆汁泌泄的作用,与其它三组体针穴位相比,尤为不同的是面针刺激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后效应长达50分钟以上;在经腹结扎输卵管术和胃大部切除等手术中,观察到面针麻醉的优良率明显优于体针麻醉。上述临床观察的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以家犬为实验动物的面针镇痛效应的观察中,只获得86.5%的优良率,而面针的镇痛效应,可以被2%普鲁卡因封闭两侧三叉神经节节后纤维而消失,提示三叉神经是面针刺激信息传入的主要途径。
- 张时宜唐仲良吴震荣李丽卿张瑞生
- 关键词:利胆镇痛胆囊切除针刺疗法
- 损毁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的学习和主动活动的影响
- 唐仲良董涛陆敏
- 关键词:鼠科海马视前区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