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刺
  • 5篇针麻
  • 3篇面针
  • 3篇辨证
  • 2篇修补术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针刺麻醉
  • 2篇镇痛
  • 2篇施针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哌啶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麻醉
  • 2篇氟哌啶
  • 2篇辨证施针
  • 2篇刺疗法
  • 1篇胆囊

机构

  • 8篇上海市针灸经...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丽卿
  • 5篇蒋录云
  • 3篇陈德尊
  • 3篇唐仲良
  • 3篇张时宜
  • 3篇吴震荣
  • 3篇张瑞生
  • 2篇朱美丽
  • 1篇奚桂芳
  • 1篇丁秀娟
  • 1篇江澄川
  • 1篇储维忠

传媒

  • 7篇针刺研究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 5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麻醉诱导期血浆内阿片肽含量的变化被引量:6
1995年
观察 63例外科手术病人在不同麻醉诱导期间血浆 β-内啡肽、亮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 ,结果表明针刺麻醉诱导期血浆 β-内啡肽和亮啡肽含量增加 ,提示针刺可以增加机体内阿片肽释放 ,且在外周血液中也有所反映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期间血浆β-内啡肽和亮啡肽有下降趋势 ,提示它们对机体内阿片肽释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针刺麻醉诱导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变化不明显 ,与全麻和硬麻组无明显差别 ,说明针刺麻醉期间机体植物神经系统稳定 。
奚桂芳江澄川陈永荣丁秀娟李丽卿
关键词:针刺麻醉Β内啡肽亮啡肽去甲肾上腺素
辨证分型对针麻疝修补术优级率的影响
1992年
通过长期针麻手术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辨证分型与针麻效果有密切关系,辨证分型与针麻效果在针麻甲状腺等手术中己有报导,但有关针麻疝修补术尚未见报导。
李丽卿蒋录云陈永荣陈宣桃陈沛
关键词:针刺麻醉修复术辨证分型
面针的探源与临床应用(续二)
1995年
临床观察1.面针的利胆效应以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术后5天以上的住院病人为对象。设 A组,取太冲、胆囊;B 组,取陷谷、阴陵泉;C组,面针取肝透胆;D 组,取日月、期门、肝俞、至阳。另设 E 组,空白对照组。观察电针前,电针15分钟、45分钟和去针后20分钟、50分钟共5个时程的胆汁量(实指肝液,下同)的变化,对照组按相应时程测量其自然泌出量(各组各时程各测10分钟的胆汁量,用秒表计时,10ml 量筒计量),为了刺激条件的可比性,采用同一仪器,并固定其各种刺激参数。观察结果见表1。
张时宜唐仲良吴震荣李丽卿张瑞生
关键词:针刺疗法面针
面针镇痛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1989年
一、当人体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相应的区域或穴位处出现压痛点,电阻降低或伴有形态和色泽变化。根据这些反应,可以对躯体或内脏疾病的定位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电阻铡定仪,对121个病人合计242病例进行面部腧穴低电阻的测定工作,结果表明;符合率为60.3%(即低电阻反应与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诊断相一致的)。在面部24个腧穴中,出现反应点的有17个穴位。
唐仲良张瑞生吴震荣张时宜李丽卿
关键词:镇痛面针色泽变化内脏疾病压痛点反应点
针麻甲状腺手术辅助药物作用的临床观察
1989年
本文观察了单纯性甲状腺瘤切除术80例,其中男16例,女64例,单侧腺瘤73例、双侧腺瘤7倒。分为两组:加用辅助药物组45例、不用辅助药物组35倒,分别施行针麻手术。两组病员一般情况基本相同,针麻方法:取双侧合谷、间使;面针;首面透心、甲麻穴。辅助用药组于术前20分钟肌注杜冷丁50mg或安定10mg,诱导时间为20~30分钟。按全国统一标准进行评级:分为优、良、差、失败四级。
李丽卿蒋录云朱美丽陈德尊储维忠
关键词:药物作用手术辅助针麻甲状腺瘤切除术辅助药物杜冷丁
面针效应的临床和实验观察及其传入途径的探讨被引量:2
1996年
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的病人为对象,观察到面针穴(肝透胆穴)有明显的促使肝胆汁泌泄的作用,与其它三组体针穴位相比,尤为不同的是面针刺激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后效应长达50分钟以上;在经腹结扎输卵管术和胃大部切除等手术中,观察到面针麻醉的优良率明显优于体针麻醉。上述临床观察的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以家犬为实验动物的面针镇痛效应的观察中,只获得86.5%的优良率,而面针的镇痛效应,可以被2%普鲁卡因封闭两侧三叉神经节节后纤维而消失,提示三叉神经是面针刺激信息传入的主要途径。
张时宜唐仲良吴震荣李丽卿张瑞生
关键词:利胆镇痛胆囊切除针刺疗法
针麻三刃钉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1989年
针麻施行三刃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神经干穴位和同神经节段取穴比其它取穴的效果较好,能使针麻的优良率有明显提高。为了探索针麻三刃钉内固定术选用神经根加体针或耳针、面针选穴的针麻效果是否优于单纯神经根选穴针麻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本组观察了针麻下施行三刃钉内固定术224例,其中单纯神经根选穴组113例;男40例、女73例。
李丽卿朱美丽蒋录云
关键词:内固定术三刃钉针麻神经干优良率选穴
保持最佳得气和药物提高针效在针麻胃手术中的应用
1989年
我们认为提高针麻成功率的途径是:一、辨证施治辨证施针,这不仅可以掌握针麻适应症,更重要的是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法获得和保持最佳得气,提高针刺效应。同时术中运用气功样浑而慢的腹式呼吸,使针麻胃切除术成功率提高。二、采用与针麻效应有明确协同作用的芬太尼、氟哌啶为术中辅助用药,弥补针刺效应之不足,用量极小避免药物付作用。
陈永荣陈沛陆鹤玲陈德尊李丽卿蒋录云
关键词:针麻针效针刺效应辨证施针氟哌啶付作用
针麻疝修补术21例临床观察
1989年
为了提高针麻疝修补术的成功率及优良率,按照垒国针麻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协作组的拟定方法,结合我们历年来的针麻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我们重点注意:辨证施针,采用远近配穴法和定期改变电针波型:辨证用药,把握着小剂量芬太尼、氟哌啶辅助用药的时机。结合外科手术操作的改进,在针麻临床中观察了21例疝修补手术,其中男20例,女1例。
李丽卿陈德尊蒋录云陈宣桃陈永荣陈沛
关键词:疝修补术针麻小剂量芬太尼疝修补手术辨证施针氟哌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