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卓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眩晕
  • 4篇磁共振
  • 3篇血管
  • 3篇血管性眩晕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缺血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后循环
  • 3篇后循环缺血
  • 3篇耳蜗
  • 2篇血性
  • 2篇神经节
  • 2篇神经系统疾病
  • 2篇听觉
  • 2篇听力损害
  • 2篇听性
  • 2篇听性脑干
  • 2篇听性脑干反应

机构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邢台医学高等...

作者

  • 12篇张燕卓
  • 10篇路虹
  • 7篇邢英姿
  • 6篇徐鸥
  • 4篇高国栋
  • 2篇刘砚星
  • 2篇张喜琴
  • 2篇韩海霞
  • 1篇吕哲
  • 1篇李志玉
  • 1篇毕海涛
  • 1篇王团
  • 1篇张国忠
  • 1篇丛斌
  • 1篇牟振云
  • 1篇张信起
  • 1篇朱庆文
  • 1篇左敏

传媒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听力青年志愿者听觉稳态反应的测试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邢英姿韩海霞张喜琴张燕卓牟振云路虹
关键词:听觉稳态反应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
血管性眩晕与磁共振被引量:2
2010年
血管性眩晕是指某些部位的血管病变引起前庭系统某一部位血液灌注供血不足缺血,而致该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的眩晕。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磁共振对血管病变诊断的价值越来越大。本文对血管性眩晕与磁共振相关性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张燕卓高国栋邢英姿路虹
磁共振成像对血管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目的:运用3.0T磁共振检查寻找血管性眩晕患者明确的发病原因,探讨血管性眩晕的MRI检查方法及诊断价值,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方法:选取并分析寻找到明确病因的9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入选标准:①有...
张燕卓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血管性眩晕3D-FIESTA后循环缺血WALLENBERG综合征
文献传递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MRI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E公司Signa Excite 3.0 T超导MRI设备,对7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将其分类。结果 75例血管性眩晕患者当中单纯椎基底动脉血管病变52例,占69%;合并梗死23例,占31%;50岁以上的患者为64例,占85%。各年龄段中引起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性疾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1,P<0.05)。结论 MRI技术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最常见病因的重要筛选工具,对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张燕卓高国栋徐鸥邢英姿路虹
关键词:眩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成像
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致听力损害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造成听力损害的特点,为法医临床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1例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的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声导抗(acoustic immittance,AT)、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 AERP)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后听力损害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多≤60dB,少数患者听力损失较重或为混合性聋,部分患者可伴耳鸣、眩晕、恶心或短暂呕吐等症状;伤后不同就诊时间的各项听力检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听力损失在高频区明显;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Ⅰ~Ⅲ波间期差异不显著(P>0.05),各波潜伏期、Ⅲ~Ⅴ波间期、Ⅰ~Ⅴ波间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轻度闭合性头颅外伤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害和脑干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考虑迷路震荡在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邢英姿张国忠吕哲左敏徐鸥毕海涛张燕卓丛斌路虹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头颅外伤听力损害
PIN1在耳蜗毛细胞衰老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老年性聋(Age-relatedhearingloss,ARHL)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听力损失的原因,长期的听力损失不仅...
张燕卓
关键词:老年性聋PIN1耳蜗毛细胞细胞衰老
文献传递
α-硫辛酸对脑震荡后听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有学者报道脑震荡后患者遗留听功能障碍占脑震荡后遗症的23.2%,仅次于头晕、头痛,其病理表现为耳蜗微循环障碍、突触损伤等,脑震荡对听功能的损伤已逐渐引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的关注。路虹等发现豚鼠脑震荡伤后可以引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异常和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说明脑震荡伤后一定程度的听力障碍不仅与耳蜗受损有关,还与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病理改变有关。
张燕卓路虹邢英姿
关键词:脑震荡后遗症听功能障碍Α-硫辛酸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脑震荡对内耳的损伤及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邢英姿张燕卓路虹
关键词:脑震荡脑血液循环障碍内耳中枢神经系统性机能障碍颅脑外伤
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4层或1 6层螺旋CT扫描仪、Signa Excite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对3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行CT、MRI和MRA检查,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当中,CT与MRI检查结果两个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4.076,P=0.000)。11例眩晕患者发病24 h内行CT检查以及MRI检查。CT与MRI检查结果两个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2.034,P=0.001)。M RA检查结果为两侧椎动脉:A型34条,B型5条,C型7条,D型7条,B型合并有C型改变的2条,A型合并有B型改变的6条,无异常者3条。基底动脉:A型22条,B型3条,C型3条,A型合并有B型改变的2条,无异常者2条。结论磁共振检查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诊断、预后估计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路虹王团张燕卓徐鸥高国栋朱庆文
关键词:眩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磁共振波谱学
血管性眩晕患者80例CT和MR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CT和MR在血管性眩晕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6层螺旋CT扫描仪、GE 3.0T超导MR设备,对8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的CT平扫、MRI平扫、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3D-FIESTA)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价值。结果血管性眩晕80例患者中,CT平扫明确梗死灶3例,均位于小脑且病灶较大;MRI平扫明确脑梗死灶25例,病变分布位于小脑8例,位于脑干12例,其中同时在小脑和脑干发现病灶的5例,发现椎-基底脑脉走形迂曲明确压迫脑干变形7例。65例MRA检查患者中,发现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硬化42例,其中局部血管狭窄3例,椎-基底动脉走形迂曲明确压迫脑干变形7例,局限性血管僵直、串珠样改变23例,弥漫性(病变血管超过3处及以上)血管僵直、串珠样改变9例,其中同时有血管压迫脑干变形和血管僵直、串珠样改变4例。20例3D-FIESTA-C序列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一侧或双侧内耳迷路动脉显示较差8例,发现一侧或双侧内耳迷路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有明确压迫和(或)粘连7例,后者中有2例内耳迷路动脉明显增粗。结论 CT对血管性眩晕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MRI平扫结合MRA、3D-FIESTA-C序列对血管性眩晕的早期、准确诊断及找到明确的病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高国栋张信起张燕卓徐鸥路虹
关键词:血管性眩晕梗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