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森 作品数:27 被引量:11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泰安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大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胃肠功能衰竭的研究 被引量:33 2000年 目的:研究大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白鼠进行动物实验,分为2 个治疗组及中毒组,观察小鼠中毒出现的时间和死亡时间。临床观察264例AOPP患者,其中204 例作为治疗研究,60例作为对照研究,观察大黄对出血胃粘膜止血和恢复胃肠蠕动的疗效。结果:动物实验2 个治疗组与中毒组间中毒出现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5.4±0.7)m in、(4.9±0.3)m in 比(1.2±0.3)m in,P 均< 0.01〕;3 组间死亡时间比较差异也极显著〔(48.6±7.5)m in、(42.7±0.6)m in 比(7.5±1.2)m in,P均< 0.01〕。临床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缓解腹胀、恢复胃肠蠕动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止血及预防再出血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AOPP时在内科综合治疗情况下采用口服大黄,能有效地防治AOPP并发胃肠功能衰竭,恢复胃肠蠕动,并可以改变中毒的自然演变过程。 王其新 段鲁勤 马辉 魏翠萍 刘明 张福森 魏峰涛 李波关键词:胃肠功能衰竭 有机磷农药中毒 集束化治疗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集束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与历史对照的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纳入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18~65岁、符合2011年ARDS柏林标准的肺内源性因素所致的中/重度ARDS患者共73例。以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为前瞻性观察期(集束化治疗组,33例);以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为历史对照期(对照组,40例)。集束化治疗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治疗,包括:限制性液体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大剂量沐舒坦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制定个体化镇静方案、重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成立ARDS集束化治疗小组以保证各项措施顺利执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5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氧合指数,以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集束化治疗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变化(分:15.1±2.8比16.2±3.0,t=1.618,P=0.110),氧合指数明显增加〔mmHg(1 mmHg=0.133 kPa):135.4±34.5比117.1±34.2,t=-2.273,P=0.026〕,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d:8.70±2.50比10.10±2.67,t=2.308,P=0.024),VAP发生率明显下降〔18.2%(6/33)比32.5%(13/40),χ2=5.027,P=0.025〕,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24.2%(8/33)比37.5%(15/40),χ2=4.372,P=0.037〕,但在两组间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0.40±1.94比11.30±2.34,t=1.620,P=0.110)。结论集束化治疗干预能缩短中/重度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岳茂奎 刘芙蓉 赵蕾 张福森 王春亭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集束化治疗 血液滤过 病死率 2017年中国ICU患者营养治疗实施状况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了解国内ICU收治患者的营养治疗实施状况。方法对国内116家医院的118个ICU内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实施状况的横断面调查。以2017年4月26日0时所有在ICU内治疗的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2017年4月25日(即调查日)的营养实施和胃肠道耐受情况,以及患者的28 d临床转归情况。结果调查共收集病例1953例,女631例(32.4%),男1306例(66.9%),缺失16例(0.7%);年龄(64.1±19.3)岁(1950例)。患者GCS、SOFA和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76±4.35)分(1749例)、(5.65±3.52)分(1783例)、(17.14±7.31)分(1792例)。28 d临床转归存活1483例(75.9%),死亡312例(16.0%),失访+缺失158例(8.1%)。除身高和体重(P=0.000)外,男性与女性患者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28 d临床转归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53例患者中,胃肠功能评估为正常或轻度损害占73.7%(1440例),中-重度损害占10.8%(210例),衰竭占1.7%(33例),13.2%(258例)的患者未做评估。截至调查日,69.4%(1356例)的患者已启动肠内营养(EN),36.4%(711例)的患者已启动肠外营养(PN)。调查日有营养摄入的患者1720例(88.1%)。1953例患者中明确有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次数≥3次/d且量≥500 ml/d)等胃肠道不耐受表现的分别占总人数的4.8%(93例)、5.4%(105例)、0.9%(17例)、8.7%(170例)、27.5%(538例)和4.3%(84例)。在1270例使用EN的病例中,明确存在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痛、腹胀、腹泻等不耐受症状的分别占3.2%(40例)、4.3%(54例)、0.8%(10例)、4.4%(56例)、26.9%(341例)和5.4%(69例)。入ICU后24 h内开始EN治疗的患者占22.4%(437/1953),48 h内开始的占38.6%(754/1953),72 h内开始的占46.6%(911/1953)。患者入ICU后3 d总热卡(EN+PN非蛋白热卡)达标率为12.9%(78/607),7 d总热卡达标率为18.7%(189/1010),14 d总热卡的达标率为23.0%(305/1325)。入ICU后3、7、14 dEN达标率分别为9.9%(60/607)、15.0%(151/1010)和18.6%(246/1325)。结论目前 邢娟 章仲恒 柯路 周晶 秦秉玉 梁宏开 陈晓梅 刘文明 刘忠民 艾宇航 王迪芬 王秋卉 周青山 张福森 钱克俭 蒋东坡 臧彬 黎毅敏 黄晓波 曲彦 谢颖光 许东琳 邹志强 郑祥德 刘建波 郭丰 梁亚风 孙强 高红梅 刘阳 常平 程爱斌 杨荣利 么改琦 孙昀 王晓蓉 张怡 熊旭明 于健 孙荣青 李志伟 袁世荧 宋云林 高培阳 刘海燕 张朝辉 吴允孚 马标 郭强关键词:肠内营养 重症监护病房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肾上腺髓质素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影响。方法将6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及AD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氧合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ADM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治疗组26.32±8.97 mmHg(P<0.0001),对照组31.10±8.94 mmHg(P=0.0016);治疗组血浆ADM浓度较治疗前降低更为明显(P=0.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DS患者血浆ADM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对ARDS患者具有保护作用,经治疗后,随着炎性反应的减轻,患者血浆ADM水平明显下降,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使ARDS患者获得额外的治疗效果,血浆ADM水平也可作为评价ARDS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高广生 张福森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必净注射液 肾上腺髓质素 血清Syndecan-1、endocan-1联合qSOFA评分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究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1)联合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8例脓毒症(研究组)患者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48例、严重脓毒症组4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28例。依患者预后状况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86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1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yndecan-1、endocan-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yndecan-1、endocan-1以及qSOFA评分联合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yndecan-1、endocan-1水平以及qSOFA评分升高(均P<0.01)。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血清Syndecan-1、endocan-1以及qSOFA评分依次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yndecan-1、endocan-1以及qSOFA评分联合诊断脓毒症发生的AUC(0.967)高于Syndecan-1(AUC=0.868)、endocan-1(AUC=0.798)以及qSOFA评分(AUC=0.873)指标单独诊断(Z分别为6.541、5.495及6.395,均P<0.00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Syndecan-1、endocan-1水平和qSOFA评分升高(P<0.05)。三指标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0.983)高于Syndecan-1(AUC=0.814)、endocan-1(AUC=0.834)以及qSOFA评分(AUC=0.924)单独预测(Z分别为6.596、9.268及6.904,均P<0.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中Syndecan-1、endocan-1水平以及q SOFA评分升高,三者联合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吴静静 张福森 陈皓 赵亿 刘泉 李冬梅关键词:脓毒症 ROC曲线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乌司他丁对SIRS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06年 张福森 吴海燕关键词:乌司他丁 炎症因子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的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调查本院临床所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aac(6’)-Ib-cr基因的存在情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共57株,采用PCR技术检测aac(6’)-Ib基因,并对阳性菌株进行测序。以大肠埃希菌J53为受体菌,通过接合试验从aac(6’)-Ib-cr阳性菌株中获得的接合子,采用E-test方法测定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5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aac(6’)-Ib基因阳性菌共12株,经测序全部为aac(6’)-Ib-cr基因,阳性率为21.1%。aac(6’)-Ib-cr基因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中6株接合试验获得成功。环丙沙星对接合子的MIC值均为0.5μg/ml,左氧氟沙星对接合子的MIC值均为0.25μg/ml;接合子与受体菌MIC值比较,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分别提高了63倍和17倍。结论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携带率很高,临床上应加强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以避免产aac(6’)-Ib-cr基因菌株感染的暴发流行。 姜梅杰 李玉臣 张福森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 喹诺酮类 抗药性 吸气峰压、平台压对机械通气下呼吸窘迫鉴别的意义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峰压和平台压对呼吸窘迫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60例机械通气下出现呼吸窘迫的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吸气峰压(PAP)和平台压(Pplateau)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吸气峰压升高组系统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并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窘迫时,吸气峰压可出现增加,减少,和不变,峰压增加包括平台压增加(包括肺水肿、肺不张、气胸等)和不变(气道痉挛、分泌物增多和误吸等),吸气峰压的增加主要见于Raw增加(平台压不变)和Cst的下降(平台压增加),吸气峰压的减少见于通气环路漏气和过度通气,而吸气峰压不变见于肺栓塞和贫血。结论吸气峰压和平台压的变化,对机械通气下的呼吸窘迫的病因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岳茂奎 张福森 王薇关键词:心肺脑复苏 急性心肌梗死 机械通气 从可视化分析看我国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研究热点 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通过可视化方法,识别我国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分布、研究前沿以及预测未来的研究方向,分析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过程,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00至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研究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 5.6.R2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图谱网络共现,分析该领域研究热点分布;同时利用关键词的突变词图谱,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结果最终纳入计量分析的文献共1324篇,2000至2019年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研究领域年发文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2008至2014年呈快速增长(年发文量从34篇增长至124篇)。在研究初期,研究热点关键词以概念性关键词为主,如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等;2008至2014年左右出现涵盖较多方面的密集关键词群,如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抗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护理等,提示该领域的研究在此阶段进入了蓬勃发展期;2015至2019年出现了危险因素、病原菌、抗菌药物、院内感染、耐药基因、同源性等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代表着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我国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研究领域总体研究逐步完善,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在于同源性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方面,未来会从基因层面进一步探究,以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缺,为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毛劲松 朱莺莺 吴海燕 齐峰 张福森关键词:多重耐药菌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5株,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0.0%(39/65);主要分离自痰液,占90.8%(59/65),其他依次为分泌物4.6%(3/65)、血液1.5%(1/65)、胸水1.5%(1/65)和尿液1.5%(1/65);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依次为61.5%(40/65)、87.7%(57/65)、7.7%(5/65)和0(0/65),敏感率依次为13.8%(9/65)、7.7%(5/65)、90.8%(59/65)和100%(65/6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头孢他啶耐药严重,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最敏感,临床上应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高广生 齐峰 张福森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菌株来源 药敏试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