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贵

作品数:110 被引量:790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2篇京津
  • 41篇京津冀
  • 16篇生态
  • 14篇创新生态
  • 12篇城市
  • 12篇创新生态系统
  • 8篇新区
  • 7篇实证
  • 7篇同创
  • 7篇协同创新
  • 7篇京津冀区域
  • 6篇网络
  • 6篇高新技术产业
  • 6篇产业链
  • 5篇实证研究
  • 5篇竞争力
  • 5篇城市群
  • 5篇城镇化
  • 4篇知识
  • 4篇三区联动

机构

  • 110篇河北工业大学
  • 12篇南开大学
  • 6篇邯郸学院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 1篇邢台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作者

  • 110篇张贵
  • 10篇李佳钰
  • 8篇李涛
  • 6篇温科
  • 6篇刘雪芹
  • 5篇韩彦清
  • 5篇刘亚琴
  • 4篇金浩
  • 4篇丁梅
  • 3篇李靖
  • 3篇王树强
  • 3篇尹金宝
  • 3篇李俊林
  • 3篇梁莹
  • 3篇郭婷婷
  • 2篇窦彦博
  • 2篇齐晓丽
  • 2篇李书彦
  • 2篇魏学辉
  • 2篇张贵

传媒

  • 10篇河北工业大学...
  • 7篇科技进步与对...
  • 7篇科技管理研究
  • 6篇城市
  • 5篇经济与管理
  • 4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共天津市委...
  • 3篇天津行政学院...
  • 3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软科学
  • 2篇生产力研究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河北经贸大学...
  • 2篇中国经济报告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中国市场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北方经贸
  • 1篇改革与战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5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与战略选择
本文比较分析了京津冀三地产业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在此基础上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北京产业协同创新整体能力强,天津产业升级方面能力较强,河北总体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地应走"...
刘雪芹张贵
关键词:京津冀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分析:产业链视角
近年来,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看,大部分省市仍以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创新为辅,产业发展主要靠外资企业支撑,还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模式。多数省市产业配套和服务条件欠佳,研发、制造与服务融合度不够,没有形成较为完...
张贵韩彦清
关键词:产业链
创新河北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河北雄安新区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并不能满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合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尤为必要。在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和明确新区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经验,可以从"借、用、管、还、责"五个方面,拓宽投融资渠道,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创新有效偿债途径,建立长效问责机制,有序有度地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张贵李涛李佳钰
关键词: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视角下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产业对接转移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环,其核心命题是系统架构、优势再造、创新引领。基于产业发展新本质和创新活动的新趋势,结合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对接的现状,可以看出产业分工协作与产业转移具有新内涵、新判断、新路径和新动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是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产业分工协作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再造,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世界级创新中心,打造新经济增长方式引领区。由此,建构适宜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形成区域产业转移协调机制,加速区域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的转移对接。
张贵贾尚键苏艳霞
关键词:产业生态系统产业转移京津冀
京津冀省域创新效率差异演化与空间计量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以京津冀3个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2005—2015年省域创新效率,运用ESDA和CSDA分析法,详细刻画京津冀创新效率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分析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在京津冀内部之间的流向。结果表明:京津冀省域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创新效率在省域之间地理分异特征显著,北京和天津同属于HL型区域,河北则属于LH型区域,基本已形成"中心-外围"的空间格局,不存在收敛特征;创新效率空间结构属于空间滞后模式,存在扩散效应,但扩散效应主要存在于京津之间,河北受京津扩散效应不明显,反而由于回流效应导致与其差距不断增加。
张贵李涛
关键词:熵值法
以创新理论解析高新技术产业的生长路径——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生长模型及实证研究》
2016年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五中全中以来,党中央进一步确立了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为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和主力军,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的优秀成果也不断涌现,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生长模型及实证研究》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张贵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产业创新行为对产业空间关联的作用——基于京津冀规模以上工业数据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理论上,产业创新行为是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关联的动力来源.基于2002—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就京津冀产业创新行为对产业空间关联的作用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保定、沧州等地的产业中心地位正在加强,北京和石家庄的产业中心地位在下降;自主创新行为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生力量对京津冀产业关联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开放创新行为对京津冀产业关联的作用具有关系异质性和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京津冀产业关联网络的现实特征,在建设“北京研究天津开发河北应用”创新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联合开展产业创新活动,促进产业的有效联系和要素整合.
温科张贵
关键词:网络特征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工具对京津冀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协同创新、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区域治理、生态环境、都市圈发展及雄安新区等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动态和进展进行梳理。研究表明:2014年以来京津冀文献数量呈现先快速增长后缓慢下降趋势;并且研究热点与政策导向时间趋于一致;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研究已初步形成体系。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从理论体系架构、合作网络构建、研究视角拓展三个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趋势做出归纳总结。
张贵李彩月吕晓静
关键词:京津冀CITESPACE知识图谱
要素扭曲、技术研发与效率损失——中国高技术产业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运用2008-2016年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测度资本要素市场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程度,采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资本要素市场和劳动力要素市场均呈现显著的反向扭曲,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更高;从全国层面看,两种要素市场扭曲在全国层面均对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分地区看,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存在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东中西部地区均有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由东向西递增。反事实计量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是造成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
张贵王岩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省际技术转移的时空分异特征与邻近效应研究——中国31个省份空间互动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之间专利权转让数据构建技术转移网络,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省际技术转移的多维邻近性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转移活动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技术流动方向多元化,东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均存在频繁的技术流动,但西部地区间的技术转移活动较少。多维邻近性的回归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关系邻近性均对省际技术转移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邻近性与技术转移呈现倒“U”型关系,文化邻近性影响不显著。
张贵张贵吕晓静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