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宏发

作品数:99 被引量:1,012H指数:2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生物学
  • 36篇农业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林麝
  • 12篇圈养
  • 12篇种群
  • 10篇生境
  • 9篇马麝
  • 9篇狗獾
  • 7篇栖息
  • 6篇栖息地
  • 6篇群落
  • 6篇物种
  • 5篇鸟类
  • 5篇圈养马麝
  • 5篇繁殖
  • 5篇春季
  • 4篇鸟类群落
  • 4篇群落特征
  • 4篇种群生态
  • 4篇类群
  • 4篇分布区
  • 3篇动物

机构

  • 9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4篇中央民族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内江师范学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唐家河国家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衢州学院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安徽省林业厅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佛罗里达州立...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99篇徐宏发
  • 19篇姜海瑞
  • 18篇薛文杰
  • 18篇胡忠军
  • 16篇王淯
  • 14篇孟秀祥
  • 11篇陆厚基
  • 10篇冯祚建
  • 10篇杨奇森
  • 8篇徐玲
  • 8篇盛和林
  • 8篇冯金朝
  • 8篇周宜君
  • 6篇王晶琳
  • 6篇徐循
  • 6篇徐正强
  • 6篇谢志刚
  • 5篇肖宇
  • 5篇栾晓峰
  • 4篇李乃兵

传媒

  • 14篇兽类学报
  • 14篇四川动物
  • 12篇生态学杂志
  • 5篇Zoolog...
  • 4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生物学通报
  • 3篇生物学教学
  • 3篇浙江林学院学...
  • 3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野生动物生态...
  • 2篇上海市园艺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16篇2007
  • 17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被引量:16
2007年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灌木+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 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0-2 450 m),这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坡向和人为干扰有关。总之,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密度极低,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恢复种群。
胡忠军王淯薛文杰姜海瑞徐宏发
关键词:动物学林麝种群密度生境
引入狗獾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究半散放条件下引入狗獾(Meles meles)的四季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郊区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结果]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 min,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 min;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0 h,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 h;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 h,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分散,秋、冬季则较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0%和62.0%。[结论]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崔勇勇谢志刚徐循褚可龙蒋文忠裴恩乐袁晓徐宏发
关键词:狗獾取食行为
高山姬鼠(Apodmus chevrieri)种群年龄结构的判别模型被引量:2
2004年
利用高山姬鼠(Apodmuschevrieri)头骨度量的8项指标:颅全长X1,颅基长X2,基底长X3,颧宽X4,眶间宽X5,齿隙长X6,上裂齿长X7和门齿孔长X8,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判别函数:Y1=81 16X1-1001 78.Y2=88 71X1-1194 69.Y3=93 42X1-1324 81.Y4=96 92X1-1427 00.Y5=102 22X1-1586 28.将头骨的度量X1分别代入方程计算,若Yi=Ymax(Y1,Y2,Y3,Y4,Y5),则高山姬鼠于Yi年龄组.
王淯胡锦矗谌利民徐宏发胡忠军徐玲王晶琳李乃兵
关键词:高山姬鼠年龄结构判别函数
葛根提取物抗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葛根提取物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以氨基胍作为阳性药物对照,以葛根总提取物和总黄酮为受试药物,测定各实验组大鼠血糖、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观察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作用与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糖、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有显著差异(P<0.05,P<0.01);葛根总提取物、葛根总黄酮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氨基胍、葛根总提取物和葛根总黄酮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丙二醛的产生,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葛根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
曾明陶凯忠郑水庆徐宏发
关键词:葛根提取物糖尿病氧化性应激
赤腹松鼠能量代谢和营养需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在饲养条件下,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每天摄入干物质为7.06-9.91克/只,摄入能最为525.4-562.2千焦耳/千克~0.75每天每只摄入蛋白质:1.26-2.00克,脂肪0.69-2.79克。松鼠对能量、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分别为85.7%-89.3%;84.7%-87.0%;75.9%-82.7%和79.1%-94.0%。赤腹松鼠喜食含脂量高的食物,对脂肪的消化能力高于蛋白质。营造种子含脂量高的多种树种混交林,提供松鼠足够的食物,是防止松鼠危害的有效途径。
徐宏发盛和林
关键词:赤腹松鼠能量代谢营养需要
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葛根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霉素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以氨基胍作阳性药物对照,观察葛根提取物对其空腹血糖、血清果糖胺、尿素氮、肌酐,血浆内皮素及6-酮-前列腺素的影响。结果:葛根提取物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果糖胺、尿素氮、肌酐、血浆内皮素及6-酮-前列腺素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葛根提取物具有防治糖尿病大鼠肾病的作用。
曾明郑水庆陶凯忠王金萍边佳明徐宏发
关键词:葛根提取物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
濒危麝类动物的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
孟秀祥冯金朝周宜君崔箭惠岑怿徐宏发黄有德杨奇森冯祚建刘裕明
该项目有如下发现点:  1、确定了圈养麝行为模式的昼夜及季节节律;  圈养马麝的活动模式有昼夜及季节节律,夏季属三相晨昏型偏夜行性,秋冬偏向两相昼夜性,午夜活动高峰恒定。气温、管理模式及生理均可影响其行为节律,摄食高峰与...
关键词:
关键词:繁殖驯养生态生物学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被引量:41
2006年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群生态和人工饲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内林麝研究的概况和进展,指出了林麝种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淯姜海瑞薛文杰徐玲徐宏发
关键词:林麝种群生态人工饲养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1989年4~11月,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小哺乳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共安置11000铗日,捕获小哺乳动物14种846只.根据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以及CoweH和Futuyma公式分别计算了各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14种小哺乳动物中,社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1.00),大足鼠、川西长尾鼩、川鼩和灰麝鼩的最小,均为0.14种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其中大足鼠与川西长尾鼩及灰麝鼩、针毛鼠与川鼩的空间生态位彼此完全重叠;藏鼠兔与针毛鼠、大足鼠、洮洲绒鼠、川西长尾鼩、川鼩以及灰麝鼩的空间生态位完全分离.空间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种类,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微生境来避免过度竞争.回归分析显示,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它们利用空间资源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828 5,P<0.05).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表明,社鼠种群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中华姬鼠和安氏白腹鼠每年可能有一个数量高峰期,高山姬鼠一年则可能有两个数量高峰.
王淯胡锦矗胡锦矗谌利民张汉峰胡忠军徐玲
关键词: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
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动物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and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难度较大,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文章概述了SSFR栖息地的一般生态特征对其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的研究现状,结合其他有蹄类动物的相关研究,论述了关于SSFR家域、觅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研究进展,简要探讨了栖息地片断化对SSFR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强调了多尺度研究SSFR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潘世秀孟秀祥冯金朝周宜君徐宏发
关键词:动物学栖息地选择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