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衰竭
  • 11篇肝衰
  • 11篇肝衰竭
  • 10篇慢性
  • 10篇肝炎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8篇内毒
  • 8篇内毒素
  • 8篇病毒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原发性
  • 7篇原发性肝癌
  • 7篇中医
  • 7篇携带者
  • 7篇肝炎病毒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证候
  • 5篇生脉

机构

  • 30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作者

  • 30篇徐文军
  • 28篇孙新锋
  • 28篇周小舟
  • 25篇马文峰
  • 23篇周大桥
  • 20篇徐韶敏
  • 15篇黄俏光
  • 14篇占伯林
  • 12篇贺劲松
  • 9篇李群
  • 8篇张来
  • 8篇高辉
  • 8篇邱梅
  • 8篇陈亮
  • 8篇童光东
  • 7篇郑颖俊
  • 7篇张晓晖
  • 7篇邢宇锋
  • 7篇唐海鸿
  • 6篇陈英杰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2012年朱...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本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总结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①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1~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要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②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要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其他证型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较高。结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周小舟黄俏光孙新锋马文峰徐文军徐韶敏周大桥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辨证分型辨证规范化
补肾健脾方对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补肾健脾方对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300例e-抗原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双盲分入2个试验组,其中治疗组200例,对照100例。52周...
陈英杰童光东贺劲松邢宇锋高辉周小舟邱梅郑颖俊徐文军徐韶敏陈亮唐海鸿张来占伯林马文峰孙新锋李群张晓晖周大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补肾健脾
文献传递
抗癌方联合TACE治疗气虚血瘀型HCC的临床观察
目的:选择诊断为气虚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探讨抗癌方对气虚血瘀证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的重要影响。方法:选择64位原发性肝癌患者(辨证属气虚血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人,治疗组:即TACE...
孙新锋周小舟周大桥童广东贺劲松徐文军徐韶敏张来马文峰占伯林黄俏光
关键词:抗癌方TACE
文献传递
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7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1.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l~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2.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其他证型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高。结论通过对165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周小舟黄俏光孙新锋马文峰徐文军徐韶敏周大桥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证候规律
中药治疗肝衰竭患者内毒素血症疗效评价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乙肝肝衰竭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检测意义及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及大黄乌梅汤灌肠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6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包括慢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分为:①按肝衰竭诊疗规范治疗,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②配合辨证论治中药汤剂及大黄乌梅汤灌肠治疗的实验组。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定量检测法检测患者入组0周、4周、8周、12周血清内毒素水平。结合患者黄疸、凝血功能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有效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无效及死亡患者则呈上升趋势,或起始即出现重度内毒素血症。肝衰竭患者入组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B、DB、PT、PTA水平结果相符。结论: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水平可显著影响预后。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比较在第8周有显著性差异,而此期间正是观察辨别肝衰竭预后情况的重要时期。
马文峰周小舟孙新锋黄俏光徐文军徐韶敏占伯林
关键词: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内毒素检测
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小鼠免疫调节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索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滴度腺病毒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急性肝炎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淋巴细胞提取分离术、流式细胞术、定量RT-PCR等实验技术,研究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IL-33、ST2、肝脏病理、Th1及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补益凉解法使IL-2和IFN-γ水平上调,血清ALT、IL-33、ST2水平下降。结论:补益凉解法对病毒性肝炎肝损伤的有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增强感染小鼠I型免疫应答,从而下调IL-33/ST2的表达、减轻肝脏损伤。
熊益群梁越进徐文军刘心亮穆桂萍徐绍刚刘文赫袁东凯王静娜
关键词:肝损伤ST2
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LPS诱导一氧化氮的影响。用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法制作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于生脉散灌胃2小时及8小时后,检测血清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结果发现:生麦散作用2小时后可显著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
周小舟马文峰徐文军徐韶敏占伯林孙新锋黄俏光周大桥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内毒素一氧化氮生脉散
文献传递
生脉散对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慢性肝衰竭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慢性肝衰竭大鼠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l。混合液腹腔注射复制慢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LPS诱导2h后生脉散后对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CCl。混合液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IL-6[(64.50±18.79)pg/mlVS(4.79±0.57)pg/m1]、ICAM-1[(25100.00±5258.85)pg/mlVS(4215.50±942.79)pg/m1]和TNF-α[(17.55±2.39)pg/mlVS(10.92±5.02)pg/m1]水平(P〈0.05),但对血清LPS水平无明显影响[(0.058±0.007)EU/mlVS(0.040±0.002)EU/ml,P〉0.05];中药生脉散能显著降低CCl。慢性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17.20±3.12)pg/ml、(9490.00±2725.78)pg/ml、(3.00±1.00)pg/ml,P〈0.05]。LPS攻击2h后能明显升高CCI。混合液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水平[分别为(0.501±0.019)EU/ml、(19750.00±9655.17)pg/ml、(5615.00±490.50)pg/ml、(41000.00±589.88)pg/ml,P〈0.01]。结论在慢性肝衰竭模型中,LPS能增加TNF-α,IL-6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中药生脉散可降低LPS水平,并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阻断了炎性介质及LPS本身对机体的损伤。
徐文军周小舟马文峰孙新锋黄俏光周大桥
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诱导抑制性-κBα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LPS,即大肠杆菌脂多糖)诱导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抑制性-κBα(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腹腔注射复制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观察LPS诱导2小时及8小时后生脉散对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大鼠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Gal能明显增加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P<0.001),随着D-Gal作用时间延长,其增加的趋势明显减弱,但对血清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生脉散能显著降低D-Gal肝衰竭大鼠血清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P<0.05)。LPS攻击2小时和8小时,能明显升高D-Gal大鼠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P<0.001);除在8小时对TNF-α无影响外(P>0.05),生脉散能明显减轻LPS攻击D-Gal大鼠后对血清LPS、TNF-α、IL-6、ICAM-1和IL-1β水平的影响(P<0.001,P<0.0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胞浆蛋白I-κBα表达发现,LPS可调节肠道组织I-κBα蛋白表达,诱导NF-κB激活,生脉散可抑制NF-κB激活。结论:在急性肝衰竭模型中,LPS能增加TNF-α、IL-1β、IL-6和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诱导I-κBα表达;生脉散可降低LPS水平,并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水平和I-κBα在胞浆内的表达,阻断了炎性介质及LPS本身对机体的损伤。
周小舟马文峰孙新锋黄俏光周大桥徐韶敏徐文军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内毒素细胞因子
周小舟教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经验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主要从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五行理论及中医肝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剖析肝脾与慢性肝炎发病的内在关系,并就验方"加味丹栀逍遥散"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介绍导师周小舟教授的临床经验。
张卫孙新锋马文峰徐文军李群谢悠青周小舟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名医经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