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文贵

作品数:134 被引量:512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4篇显像
  • 34篇PET/C
  • 34篇PET/CT
  • 23篇肿瘤
  • 19篇腺癌
  • 18篇正电子
  • 18篇正电子发射
  • 18篇细胞
  • 18篇淋巴
  • 17篇脱氧
  • 17篇脱氧葡萄糖
  • 13篇乳腺
  • 11篇乳腺癌
  • 11篇核素
  • 11篇放射性
  • 11篇PET/CT...
  • 9篇断层显像
  • 9篇正电子发射断...
  • 9篇骨转移
  • 8篇发射型计算机

机构

  • 8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0篇吉林大学中日...
  • 14篇吉林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深圳...
  • 7篇吉林省人民医...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天津市肿瘤防...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长春职工医科...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34篇徐文贵
  • 41篇戴东
  • 40篇宋秀宇
  • 24篇朱研佳
  • 23篇王健
  • 20篇朱湘
  • 19篇朱磊
  • 19篇马文超
  • 13篇贾少微
  • 11篇张莹
  • 10篇杨昆
  • 8篇门晓媛
  • 7篇马庆杰
  • 7篇高凤桐
  • 6篇刘建井
  • 6篇范洪学
  • 6篇杨婧
  • 6篇刘玉槐
  • 5篇欧阳钢
  • 5篇张英男

传媒

  • 17篇中国肿瘤临床
  • 11篇中国实验诊断...
  • 9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国际医学放射...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中华核医学与...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深圳中西医结...
  • 3篇第四届中国肿...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 2篇针灸技术规范...
  • 2篇全国神经核医...

年份

  • 4篇2017
  • 15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12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1篇2009
  • 1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 1篇1999
  • 3篇1996
  • 2篇1995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在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前1周内血清癌胚抗原(CEA)是否升高分为低CEA组(CEA小于5μg/L,128例)和高CEA组(CEA大于或等于5μg/L,122例)。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2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166例确诊存在复发或转移,84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低CEA组与高CEA组诊断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98.5%和99.0%,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1%和9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和94.4%,准确率分别为93.8%和96.7%;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不论CEA水平升高或正常,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黄慧徐文贵戴东宋秀宇朱研佳张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18氟-脱氧葡萄糖癌胚抗原
^(89)Sr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89Sr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癌症多发性骨转移伴骨痛患者行89Sr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后的镇痛效果、病灶变化及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骨痛反应评价完全缓解(CR)35例,部分缓解(PR)66例,轻度缓解(MR)22例,共12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6.01%(123/143)。全身骨显像复查与治疗前比较,I级19例,Ⅱ级53例,Ⅲ级17例,Ⅳ级6例。全身骨显像效果评价,总有效率为75.79%(72/95)。均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89Sr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能明显减轻患者的骨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骨转移病灶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与双膦酸盐抗骨吸收治疗和外照射放疗形成有效互补。
刘江柳杰王建徐文贵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双膦酸盐放疗
数字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屏/片系统乳腺X线摄影(SFM)技术已逐步被取代,一些技术改进的优势已在致密型乳腺的女性中得到证实。比较数字乳腺体层摄影(DBT)技术、对比增强双能数字乳腺X线摄影(CEDM)技术及常规数字乳腺X线摄影(DM)技术,并综述数字乳腺摄影技术发展中一些新技术的特点,分析其优势、局限性及对病人的潜在影响等,从而预测它们的发展前景。
刘江柳杰赵颖如徐文贵
关键词:乳腺癌
骨扫描与肿瘤标志物联检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扩散转移部位之一。由骨转移引发的骨相关事件可以明显影响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转归。骨扫描目前仍然是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尽管骨扫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仍较低,如与不同癌症的相关肿瘤标志物联检,可明显提高骨扫描的诊断特异性,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就骨扫描与肿瘤标志物联检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予以综述。
刘江赵颖如徐文贵
关键词:骨扫描肿瘤标志物恶性肿瘤骨转移
SUV值在立体定向放疗的Ⅰ-Ⅱ期老年NSC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李晓霞刘宁波赵路军袁智勇徐文贵王平
人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方法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使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 ( HSSC)体外稳定增殖的方法。方法 :取开胸术剪下的人肋骨 (正常血象 ,非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病 ) ,常规制备骨髓细胞悬液 ,从胎牛血清及人 AB型血清中选择最佳血清 ,人 AB型血清浓度分别为 5 %、1 0 %、1 5 %、2 0 %、30 %、35 %、40 %。培养液分别为 RPMI1 640、DMEM、IMDM以选择最佳培养液。加入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进行最佳浓度测定。培养物置 CO2 孵箱中培养 2周后行 HE染色 ,计数基质细胞集落数。结果 :选择出最佳培养体系为 30 %人 AB型血清、1μg· L-1 b FGF、Penicillin 1 0 0 KU· L-1 、Streptomycin5 0 KU· L-1 、氢化考的松 1 0 -6mol· L-1 和 IMDM培养液。结论 :选择最佳的培养体系可增加HSSC增殖数量 ,最宜体外培养时间 ( 1 4~ 2 1 d) ,最大限度增加回输时的 HSSC数量 ,使自体回输治疗急性白血病 ( AML)
杨昆徐文贵杨威凌翎于洪臣范洪学
关键词:骨髓白血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
PET/CT对肺癌射波刀治疗方案选择与疗效评价的研究
徐文贵杨昆戴东袁智勇杨莉莉朱磊宋秀宇王健朱研佳王琦门晓媛朱湘马文超
射波刀(CyberKinfe)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SRT技术,具有精度高、剂量高、损伤小等优点,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种更有力的治疗手段。临床资料显示射波刀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较为明确,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关键词:PET/CTCT肺癌射波刀治疗疗效评价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影像及临床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是一种少见的肺的良性肿瘤,过去最常用的名称是1956年由Liebow和Hubbell首命名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aemangioma,PSH)[1]。PSP的组织发生一直处于争议中,间皮、内皮、神经内分泌细胞等起源均有报道,因此其名称也多种多样,
董有文(综述)徐文贵
关键词:影像学病理学
^(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骨痛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评价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骨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87例,分为89Sr治疗组53例,89Sr联合唑来膦酸34例(其中4例未入组、再分为89Sr治疗优先组17例、唑来膦酸优先组13例);89Sr联合唑来膦酸亚组分组标准为89Sr治疗后2~14天行唑来膦酸治疗,或唑来膦酸治疗后4~7天行89Sr治疗。通过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止痛有效率及KPS变化。通过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原发肿瘤行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后止痛有效率及KPS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后,患者均表现疼痛评分减低,KPS评分提高,其中以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疼痛评分及KPS评分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6)。比较唑来膦酸治疗优先组与89Sr治疗优先组止痛有效率和KPS提高率(P=1.000和P=0.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肿瘤89Sr治疗(P=0.837和P=0.074)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P=0.321和P=0.118)后骨痛及KPS评分变化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89Sr及89Sr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均有较好疗效,其中,两者联合治疗较89Sr治疗安全性无差异,但疗效更佳。
张青菊徐文贵戴东宋秀宇
关键词:唑来膦酸骨转移瘤
针刺信号上传入脑和经络体表循行线的关系
目的:应用SPECT观察针刺经络体表循行线被切断后,在断端以下穴位针刺时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活动的变化,探讨针刺信号上传入脑和经络体表循行线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患者组为17例中心型肺癌患者(右肺癌9例,左肺癌8例),其中...
贾少微乌达徐文贵石宇陈红艳
文献传递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