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研佳

作品数:30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显像
  • 14篇PET/C
  • 14篇PET/CT
  • 8篇肿瘤
  • 8篇腺癌
  • 7篇正电子
  • 7篇正电子发射
  • 7篇脱氧
  • 7篇脱氧葡萄糖
  • 7篇PET/CT...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淋巴
  • 6篇肺癌
  • 6篇18F-FD...
  • 5篇PET-CT
  • 4篇淋巴结
  • 4篇计算机断层
  • 3篇断层显像
  • 3篇预后

机构

  • 30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卫生监...

作者

  • 30篇朱研佳
  • 25篇戴东
  • 24篇徐文贵
  • 20篇宋秀宇
  • 11篇张莹
  • 11篇王健
  • 8篇朱湘
  • 7篇门晓媛
  • 7篇朱磊
  • 7篇马文超
  • 3篇庹培昱
  • 3篇庞雁
  • 3篇朱殿清
  • 2篇王静
  • 2篇庞青松
  • 2篇王琦
  • 2篇汪娇
  • 2篇常克力
  • 2篇王平
  • 1篇杨莉莉

传媒

  • 9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第四届中国肿...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第四届中国核...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在T细胞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T细胞淋巴瘤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PET/CT显像结果,评价其在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方面的价值.结果 34例患者中20例分期Ⅰ~Ⅱ期者治疗后6例分期上调,9例分期下调,5例分期未改变;14例分期Ⅲ~Ⅳ期者治疗后3例分期上调,4例分期下调,7例分期未改变.34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12例达完全缓解(CR),11例达部分缓解(PR),2例处于稳定(SD)状态,9例进展(PD).34例患者中有25例至少经6个疗程化疗后行PET/CT检查,疗效较佳组的标准化摄取(SUV)值比疗效不佳组的SUV值小(分别为4.3±3.1和11.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8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治疗前后SU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至少经6个疗程化疗后PET/CT评价疗效较佳组与疗效不佳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2.7和3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T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行PET/CT检查对于指导临床再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有一定意义。
程娟杨笑一徐文贵宋秀宇戴东朱研佳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在评价射波刀治疗肺癌及其转移灶疗效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运用PET-CT显像进行评价射波刀治疗肺癌及其转移灶的早期治疗效果,并比较PET和CT两种显像方法评价结果的不同方法:23例在本院接受射波刀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PET-CT显像的肺癌患者,观察PET-CT显像捡出的总计35个病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定量分忻功能代谢学指标(SUV_max)变化率△M和形态学指标(病灶最大横径D_max)的变化率△φ.结果:肺癌及其转移灶在射波刀治疗前、后的SUV_max和D_max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射波刀治疗前、后肿瘤病灶的代谢变化率△M和形态学大小变化率△φ分别为(64.93±23.60)%、(32.50+57.0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ET、CT及PET-CT显像评价得出射波刀治疗肿痛痛灶的有效率分别为:94.29%、54.29%和97.14%,葡萄糖代谢变化率法和形态学最大径变化率法对评价疗效一致率占54.29%(19/35),不一致率占45.71%(16/35);两种显像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7.01%和55.89%准确性分别为97.14%和57.14%结论:葡萄糖代谢变化率法在评价放疗疗效方面要比形态学最大径变化率法具有明显优势,以两种方法相结合PET-CT显像在评价肺癌及其转移灶射波刀治疗的疗效上更具优势,可以为其提供一种早期、有效、直观的评价方法。
朱磊徐文贵朱湘宋秀宇戴东朱研佳袁志勇
关键词:肺肿瘤标准摄取值
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在增强PET-CT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三期增强 PET-CT 的对位准确性并避免可能的过度衰减。方法 30例肿瘤检查患者,先利用放疗激光定位系统在体表作标记,再注射F-FDG 根据体表定位点定位行全身 PET-CT 检查。完成后根据体表定位点定位行局...
朱研佳徐文贵宋秀宇戴东王健张莹
关键词:PET-CT
文献传递
FDG-PET/CT显像在意外发现第二原发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F-脱氧葡萄糖(FDG)全身 PET/CT 显像在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期时意外发现另一原发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的2229名患者进行F-FDG PET/CT 全身显像,以达到对肿瘤的...
戴东徐文贵宋秀宇朱研佳王健张莹
关键词:肿瘤体层摄影术
文献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优势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增强CT、B超及MRI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38例临床疑似胆囊癌而在本院行PET/CT检查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46~82岁,中位年龄69岁。患者均行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中35例为原发胆囊癌,3例为胆囊炎。分别统计4种影像诊断方法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及诊断正确率。结果:PET/CT、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的真阳性率分别为100.0%、74.3%、60.0%、71.4%;假阴性率分别为0、25.7%、40.0%、28.6%;增强CT、B超及MRI检查真阴性率分别为66.7%、33.3%、66.7%;假阳性率分别为33.3%、66.7%、33.3%。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1%、71.1%、60.5%、68.4%。PET/CT与增强CT、B超及MRI结果比较,P值分别为0.036、0.002、0.019,均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PET/CT较其他3种传统影像诊断方法准确率高。如将PET/CT结合增强CT检查,可使诊断正确率提高2.6%。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汪娇徐文贵戴东朱研佳门晓媛刘炳旺
关键词:PET/CT原发性胆囊癌18F-FDG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在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 PET-CT)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前1周内血清癌胚抗原(CEA)是否升高分为低CEA组(CEA小于5μg/L,128例)和高CEA组(CEA大于或等于5μg/L,122例)。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2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166例确诊存在复发或转移,84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低CEA组与高CEA组诊断转移或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98.5%和99.0%,特异度分别为88.9%和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1%和97.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和94.4%,准确率分别为93.8%和96.7%;两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不论CEA水平升高或正常,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黄慧徐文贵戴东宋秀宇朱研佳张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18氟-脱氧葡萄糖癌胚抗原
放射性核素^(153)SM-EDTMP治疗乳腺癌骨转移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放射性核素 153 Sm EDTM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静脉注射 153 Sm EDTMP ,给药量 0 .5~ 1.5mCi kg体重。每月 1次 ,3次 1个疗程。结果 :153Sm EDTMP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不但可使骨转移疼痛缓解 (87.0 % ) ,而且对骨转移肿瘤灶有治疗作用 (5 4 .3% ) ,多数患者 (80 .2 % )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一过性减少。结论 :放射性核素治疗方法简单 ,副作用较小 ,治疗效果较好 。
常克力庞雁朱殿清庹培昱朱研佳
关键词:放射疗法乳腺癌
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在增强PET-CT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提高增强PET-CT的对位准确性,并避免可能的过度衰减。方法30例肿瘤检查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所有受检者均先利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在体表作标记,再注射18F-FDG259-444MBq。依体表定位点定位行全身PET-CT检查,再根据体表定位点重新定位行局部多期增强CT扫描。用常规CT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所得PET图像分别与常规CT和增强CT图像进行影像融合。比较增强前后的对位情况及衰减校正情况。将增强前后PET-CT对位情况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结果<60岁组13例患者中,11例无体位变化,2例患者增强CT扫描前摆位时发现激光线与标定点相差2~5mm;重新对位纠正后增强CT与PET对位效果良好12例,一般1例。≥60岁组17例患者中,3例体位无变化,14例增强CT扫描前摆位时发现激光线与标定点相差2~5mm;重新对位纠正后增强CT与PET对位效果良好13例,一般3例,较差1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过度衰减校正现象。结论增强CT尤其是多期强化用于PET-CT显像可以明显提高PET-CT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合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基本可以保证增强PET-CT的对位准确性,特别是对老年身体耐受性差,检查过程中易发生移位的患者,意义更大。并可避免血管内较高的造影剂浓度引起的PET伪影,为增强PET-CT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朱研佳徐文贵房娜宋秀宇戴东王健门晓媛张莹
^(18)F-FDG PET/CT SUVmax及CT值双定量分析在肺癌纵隔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定量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142例肺部病变患者手术前的CT、PET、PET/CT显像结果。142例患者行PET/CT检查前均未进行抗肿瘤治疗,行PET/CT检查后1个月内行手术或活检取得病理。手术淋巴结分区以1997年美国AJCC为标准。对CT、PET、PET/CT显像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纵隔淋巴结阳性及阴性者SUVmax、CT值、CT短径的差异,绘制SUVmax值、CT值的ROC曲线,找到最佳诊断界点。分别计算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及PET/CT双定量分析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比较单纯PET、单纯CT值、单纯CT短径以及PET/CT SUVmax、CT值双定量分析对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SUVmax、CT值、CT短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取2.45,CT值取38.5Hu为诊断诊断界点。当SUVmax≥2.45时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50.9%、96.5%、92.8%、72.5%、77.0%,其准确性高于单纯PET、单纯CT值及单纯CT短径(χ~2=19.192,P=0.000)。结论:PET/CT显像对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明显价值,其准确性优于单纯PET或CT;当SUVmax≥2.45且CT值<38.5Hu时,提示转移可能性大。
马文超徐文贵朱湘戴东宋秀宇朱磊朱研佳
关键词:PET/CT纵隔淋巴结
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淋巴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目前主要依靠化学治疗,其治疗效果的早期、及时评价对进一步治疗至关重要。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的缓解和病灶大小的改变等方法,这些方法常常需要在整个疗程结束...
戴东徐文贵宋秀宇朱研佳王健张莹
关键词:淋巴瘤PET-CT化疗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