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莘香

作品数:184 被引量:1,997H指数:2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吉林省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173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骨折
  • 25篇缺损
  • 25篇干细胞
  • 24篇细胞
  • 23篇骨缺损
  • 21篇内固定
  • 21篇基因
  • 18篇关节
  • 17篇形态发生蛋白
  • 17篇骨形态
  • 17篇骨形态发生蛋...
  • 16篇股骨
  • 14篇软骨
  • 13篇骨髓
  • 11篇基质干细胞
  • 10篇肉瘤
  • 10篇肿瘤
  • 10篇节段
  • 10篇骨髓基质
  • 10篇骨髓基质干细...

机构

  • 146篇吉林大学第一...
  • 19篇吉林大学中日...
  • 15篇吉林大学
  • 14篇白求恩医科大...
  • 13篇白求恩医科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第二...
  • 7篇解放军第20...
  • 5篇北京大学深圳...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锦州医学院附...
  • 2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3篇徐莘香
  • 45篇刘建国
  • 24篇李建军
  • 20篇刘一
  • 18篇胡春明
  • 16篇李印良
  • 12篇张新
  • 11篇王宏
  • 10篇黄岚峰
  • 10篇单玉兴
  • 10篇张绍昆
  • 10篇秦大明
  • 10篇齐欣
  • 9篇孙鸿斌
  • 8篇景遐斌
  • 8篇甘志华
  • 8篇韩冬
  • 8篇王玲
  • 7篇王欢
  • 7篇徐执扬

传媒

  • 24篇骨与关节损伤...
  • 1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0篇中国骨肿瘤骨...
  • 9篇白求恩医科大...
  • 8篇中国修复重建...
  • 7篇生物医学工程...
  • 7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伤
  • 3篇吉林医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第十届全国骨...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18篇2005
  • 29篇2004
  • 23篇2003
  • 6篇2002
  • 13篇2001
  • 9篇2000
  • 9篇1999
  • 10篇1998
  • 5篇1997
  • 9篇1996
  • 3篇1995
  • 8篇1994
  • 6篇1993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次性双截骨治疗骨折后膝外翻畸形一例
2004年
丰景斌谷贵山孙大辉秦大明徐莘香马天庆张从峰
关键词:骨折膝外翻畸形
TGF-β_1在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与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相关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与纤维连接蛋白在诱导分化中表达的量效关系。方法抽取Wister大鼠骨髓于DMEM培养液中单层培养,扩增。用2,3传代细胞按一定比例种植于24孔板内,加入TGF-β1 1,5,10ng/mL,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固定,用于甲苯胺兰组织学染色及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用不同剂量的纤维连接蛋白抗体加入诱导体系中观察细胞的聚集变化。结果传代的骨髓间质细胞在TGF-β1的作用下于第4天产生形态变化,由梭型变为圆形,甲苯胺兰染色呈阳性,TGF-β1为5ng/mL时效果显著;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主要以48~72h明显,当加入其抗体时,细胞结合逐渐松散,当剂量为200μL/孔时,不再发生细胞聚集现象。结论TGF-β1在诱导骨髓间质细胞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最佳剂量为5ng/mL,同时它可促进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分泌,二者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可能参与TGF-β1的信号传导通路提供了有力依据。
李文革李继云徐莘香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纤维连接蛋白骨髓间质细胞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李文革杨昀焯刘刚李继云刘国平徐莘香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前路、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19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组)12例。采用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9%,P组为64.8%,两组间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韩冰刘一张绍昆付长峰赵松闫明徐莘香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
骨关节固定综合征被引量:3
1992年
26只狗分别采用不同刚度钢板固定完整胫骨,观察不同时期骨血运、结构、骨钙及力学性能的改变,与12只狗一侧后肢采用石膏固定作比较。8例胫骨骨折患者梯形钢板(TCP)固定治愈;取钢板后做CT扫描测骨密度和皮质骨厚度,与4例采用长腿石膏牵引及外固定器固定、2例用TCP固定骨愈合未恢复正常负重功能者比较。结果表明钢板固定后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除应力遮挡外,早期与创伤及血运障碍有关,中后期主要由于感染或金属反应及肢体废用。而石膏固定后期表现以骨萎缩为主。钢板固定引起的骨质疏松,在肢体正常负重4~6月后恢复,可无肌萎缩。作者认为骨关节长期固定后的肢体慢性水肿、疼痛、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应称为骨关节固定结合征,可通过选择适当固定方法、肢体早期活动及正常负重进行防治。
徐莘香刘建国赵云鹤汪一徐乃东
关键词:固定术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滑动加压外固定器的设计及步态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2009年
目的在单侧成角度外固定器和动力髋螺钉(DHS)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股骨粗隆间骨折滑动加压外固定器,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取5对成人新鲜股骨标本,造成AO分型A1.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实验组用滑动加压外固定器固定,对照组用单侧成角度外固定器固定。实验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加载,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记录结果,载荷范围设为0~800N。结果对照组1个步态周期内出现1个峰值,而实验组出现3个应变峰值和2个最小值,这种应变峰值和最小值的反复出现使骨折两端产生轴向微动,最终发生嵌插,骨折断端相对稳定。实验组最大应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应力集中在股骨距处而实验组应力以滑动螺钉为中心分布,这有利于骨折愈合。结论滑动加压外固定器具有滑动、加压双重功能,它可以在步态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生物力学支持,具有固定可靠、能避免或减少髋内翻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
苗旭漫南军崔海峰徐莘香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张力带钢丝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总结张力带钢丝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肩锁关节脱位 Tossy分类 °和 °的 66例病人 ,68个患肢进行手术治疗 ,采用张力带法固定 ,随诊 3个月~ 6年。结果 :优64例 ( 66个患肢 ) ,占 97% ;良 2例 ,占 3%。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赵毅牛丰胡春明徐莘香
关键词:张力带钢丝肩锁关节
细胞黏附与骨发生被引量:2
2004年
李文革徐莘香
关键词:细胞黏附骨发生黏附分子骨生成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1994年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简称MFH),由 Feld-man1972年首先报道,至今国内外仅有近60例报道。我院于1987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
胡春明徐莘香李长胜赵义
关键词:骨肿瘤纤维组织细胞瘤
纳米碳酸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目的:合成纳米碳酸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 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合成的纳米碳酸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与细胞标准株体外共培养,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材料进行初始强度的力学测试....
刘建国徐执扬徐莘香
关键词:纳米碳酸钙聚L-乳酸生物降解材料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