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超

作品数:72 被引量:275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6篇病毒
  • 19篇鸭瘟
  • 18篇瘟病毒
  • 16篇鸭瘟病
  • 16篇鸭瘟病毒
  • 12篇免疫
  • 10篇肠炎
  • 9篇鸭病
  • 9篇鸭病毒
  • 9篇鸭病毒性肠炎
  • 9篇病毒性肠炎
  • 9篇肠炎病毒
  • 8篇毒株
  • 8篇鸭病毒性肠炎...
  • 8篇强毒
  • 7篇饲料
  • 6篇分子
  • 5篇强毒株
  • 5篇鹌鹑
  • 5篇发生学

机构

  • 70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动物疫病与人...
  • 3篇眉山职业技术...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四川九升食品...

作者

  • 72篇徐超
  • 43篇程安春
  • 42篇汪铭书
  • 35篇廖永洪
  • 33篇袁桂萍
  • 32篇韩晓英
  • 28篇刘菲
  • 26篇舒刚
  • 23篇陈孝跃
  • 22篇贾仁勇
  • 22篇李霞辉
  • 21篇王志刚
  • 21篇郭宇飞
  • 19篇文明
  • 17篇周伟光
  • 16篇周毅
  • 15篇宋涌
  • 14篇赵小玲
  • 10篇符华林
  • 8篇朱庆

传媒

  • 9篇中国兽医学报
  • 4篇病毒学报
  • 3篇畜牧兽医学报
  • 3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饲料工业
  • 2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家禽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19篇2004
  • 4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鸭瘟病毒UL51基因在感染宿主细胞中的定位和转录特征
2010年
对鸭瘟病毒(DPV)UL51基因在感染宿主细胞内的定位和转录时相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特性和功能提供有用的试验数据和材料。构建pET32a-UL51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至E.coliBL21(DE3)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后,用Ni2+-NTA琼脂糖凝胶柱层析法纯化该表达产物。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兔子,制备兔抗UL51多克隆抗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法检测该基因在DPV感染的鸭胚成纤维细胞(DEF)内的定位和转录情况。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最早可在感染后8h的胞浆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点,24~36h有大量绿色荧光团块聚集于近核区域,之后随着细胞病变的增强,胞浆中的绿色荧光开始减弱,且在感染晚期的胞核中也出现了少量弥散的绿色荧光。RT-PCR结果显示,DPVU L51基因从感染后4h开始转录,其后转录量不断增大,从6~48h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之后又降低。DPVU L51蛋白主要定位于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胞浆中特别是近核区域,与其在α-疱疹病毒中的同源物的定位结果一致;并且与其他几种α-疱疹病毒的转录情况对比后,可认为该基因是一个晚期(γ类)基因。
沈婵娟程安春汪铭书文明招丽婵贾仁勇徐超孙涛葛菡周登春余波陈孝跃
关键词:鸭瘟病毒原核表达间接免疫荧光RT-PCR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在人工感染鸭体内形态结构和发生学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7
2005年
为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CH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分布和形态学发生规律,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对人工感染DEV的成年鸭各组织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12 h在脾脏和法氏囊首先观察到少量的DEV出现,24 h后在脾、胸腺和法氏囊以及死亡鸭的肝、肠和胰中均观察到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及其核衣壳形态的DEV。DEV病毒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4 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成熟有两种方式:一为细胞核内核衣壳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二为核内核衣壳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核内和胞浆内的核衣壳在细胞浆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通过细胞破裂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颗粒、核内微管和中空短管、胞浆电子致密小体等结构。
袁桂萍程安春汪铭书周毅刘菲韩晓英郭宇飞廖永洪徐超文明贾仁勇周伟光陈孝跃
关键词:电镜观察发生学核衣壳法氏囊强毒株成年鸭
鸭瘟弱毒Cha株不同途径免疫雏鸭在体内分布和排泄规律的研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鸭瘟病毒(DPV)弱毒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三种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在体内分布和排泄规律。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
程安春汪铭书刘菲宋涌袁桂萍韩晓英徐超廖永洪
关键词:PCR雏鸭
文献传递
鸭Ⅰ型疱疹病毒TK基因的发现及其分子特性
通过对本实验室构建的鸭Ⅰ型疱疹病毒(duck herpesvirus type-1)DNA基因文库的重组质粒DNA序列测定,得到一段1077bp的完整ORF,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属于胸苷激酶(TK)基因。设计引物对该基因进...
葛菡徐超程安春汪铭书贾仁勇朱德康罗启慧陈孝跃
关键词:胸苷激酶基因分子特性基因文库
文献传递
鸭瘟病毒强毒株在急性人工感染成年鸭病例体内分布规律被引量:24
2004年
5 6只 3月龄四川麻鸭经皮下接种鸭瘟病毒 (DPV)强毒 SC1株 ,成功建立了 DPV感染的急性病理模型 ,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时间 DPV在感染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接种 2 h后 ,即能够从脑、肝、脾、法氏囊、胸腺中检出 DPV DNA;12 h,可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脑、胸肌、食管、腺胃、血液、舌、口腔分泌物、皮肤、骨髓和粪便等检测到 DPV的 DNA。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和脑组织。本试验为阐明 DPV的致病机理和应用 PCR方法检测感染鸭体组织中的 DPV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刘菲程安春汪铭书宋涌廖永洪袁桂萍韩晓英徐超
关键词:鸭瘟病毒强毒株成年鸭PCR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红参药渣对大鼠生长性能、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红参药渣对大鼠的作用,试验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即1个对照组(大鼠饲喂基础日粮)、2个试验组(未发酵组大鼠饲喂添加5%的红参药渣基础日粮,发酵组大鼠饲喂添加5%的发酵红参药渣基础日粮),观察对大鼠的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组大鼠体重及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发酵组大鼠脾脏指数、睾丸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发酵组大鼠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红参药渣能增加大鼠生长性能,提高脾脏及睾丸的器官指数,并且对大鼠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
黄树平昝述海冉崇霖王志刚徐超李霞辉舒刚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血液
一种用于养殖场的中药复方空气消毒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养殖场的中药复方空气消毒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复方空气消毒喷雾剂以重量份数计,由艾叶200~250份、乌梅200~250份、诃子200份、姜黄200份,丁香100~200份制成。本发明还包括中药复方空气消毒...
舒刚赵小玲朱庆李霞辉徐超符华林林居纯尹立子邹元峰吕程
文献传递
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细胞凋亡的电镜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观察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脾脏、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固有层中淋巴细胞除了坏死变化外还有很明显的凋亡变化,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疾病过程中,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是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结构正常,染色质初期浓集成团,聚集于核膜的周边,随后出现染色质凝聚,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现象。淋巴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共同造成了淋巴细胞的大量损耗,淋巴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在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DEV急性感染可诱导成年鸭体内淋巴细胞的凋亡。
袁桂萍程安春汪铭书周毅刘菲郭宇飞韩晓英廖永洪徐超周伟光文明贾仁勇陈孝跃
关键词:鸭病毒性肠炎病毒淋巴细胞细胞凋亡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强毒株的形态发生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6
2004年
应用透射电镜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enteritisvirus,DEV)CH强毒株人工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形态发生及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杀及发病后死亡鸭的肝、肠、脾、胸腺、法氏囊等组织器官中,均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病毒主要的靶细胞为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肠道上皮细胞、肠道平滑肌细胞和肝细胞等。DEV的核衣壳有空心型、致密核心型、双环型和内壁附有颗粒型四种形态,存在胞核和胞浆两种装配方式。病毒核衣壳可在核内获得皮层,通过核内膜获得囊膜成为成熟病毒;也可通过内外核膜进入胞浆,在其中获得皮层,然后在各种质膜上获得囊膜,最后成熟病毒释放到细胞外。伴随着病毒的复制、装配和成熟,细胞中出现多种核内和胞浆包涵体、核内致密病毒核酸颗粒、微管和中空短管以及胞浆内膜包裹的电子致密小体、双层管等病毒相关结构。超微研究表明,组织细胞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变化。坏死细胞肿胀甚至破裂,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落,有的细胞器甚至完全崩解,染色质或固缩或溶解。凋亡细胞则染色质聚集,胞浆凝聚深染,细胞膜上有大量空泡,并有凋亡小体形成。细胞坏死与凋亡往往同时存在,疾病发?
袁桂萍程安春汪铭书周毅刘菲韩晓英廖永洪徐超郭宇飞周伟光文明贾仁勇陈孝跃
关键词:鸭病毒囊膜强毒株核衣壳法氏囊
一种新发现的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传染病的研究
1998-2003年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养鸭地区发生一种以鸭头肿胀、眼结膜充血出血、全身皮肤广泛出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斑点、体温43℃以上、排草绿色稀粪等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迅速、传播快,...
程安春汪铭书陈孝跃周毅刘菲宋涌郭宇飞韩晓英袁桂萍徐超廖永洪方鹏飞刘兆宇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