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芳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输血
  • 5篇临床输血
  • 3篇血小板
  • 3篇用血
  • 3篇输注
  • 3篇路径管理
  • 2篇异体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自体
  • 2篇自体输血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合理输血
  • 2篇合理用血
  • 2篇闭环管理
  • 1篇电子病历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性细胞
  • 1篇选择性5-羟...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深圳...
  • 5篇深圳市人民医...
  • 5篇深圳市南山区...
  • 5篇深圳大学总医...
  • 4篇深圳市第五人...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15篇戴芳
  • 6篇李建武
  • 5篇胡锋兰
  • 4篇邓超干
  • 2篇黄毅
  • 2篇党妮
  • 1篇姜志茹
  • 1篇李灼非
  • 1篇陈爱蓉
  • 1篇孙艳荪
  • 1篇陈卫东
  • 1篇蔡月明
  • 1篇邵超鹏

传媒

  • 5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1
  • 2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的构建被引量:6
2018年
按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制定标准化输血和质量监控流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临床输血闭环管理体系。初步建成了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和审批、标本采集和运输、血液库存管理、血型复检和输血相容性试验、发血和取血、输血前准备和核查、输血过程巡查、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血袋回收等全程各节点的闭环式管理和监控体系。经多家医疗机构试运行,可为临床输血提供高效、安全、可溯源的临床输血管理模式。
孟庆宝胡锋兰戴芳邓超干张印则
关键词:合理用血
以输血治疗预期为目标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被引量:10
2018年
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建立以输血治疗预期目标为导向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采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对输血前评估、输血预期目标、输血剂量、输血后效果评价进行全程控制。以输血预期为目标的输血管理系统确保了输血治疗目标明确、输血剂量合理并实现输血全过程密闭管理。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合理性以及输血治疗过程信息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张印则孟庆宝戴芳胡锋兰邵超鹏
临床输血电子病历及首页管理模式的建立被引量:8
2018年
在临床输血路径引导下的输血闭环式管理中,将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相关记录自动生成可编辑的输血病历电子文档,汇总成临床输血病历。借鉴病历首页的管理模式设计输血病历首页,通过输血病历首页监控输血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和病历的完整性,通过输血病历的上传和汇总分析获得区域性临床输血大数据。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使输血病历更趋规范化、减少项目遗漏和书写不及时现象,还可避免医务人员重复记录的问题。
王雷萍戴芳胡锋兰邓超干张印则孟庆宝
关键词:输血病历
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下的用血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通过构建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体系,分析实施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趋势。方法采用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系统与三级组织管理构架,实施临床输血全程闭环路径管理体系,实现输血质量数据的实时监控与统计分析。结果 1)成功构建科学、安全、规范的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能对输血过程中各节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使临床输血全程质量及安全得到实时控制及质量持续改进。2)应用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我院2016年在出院人次及手术人次均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总输血量控制良好;出院人均总用血量、手术人均总用血量、出院患者人均红细胞用量等指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P〈0.01)。结论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下我院用血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临床输血智能化路径管理系统对提升血液质量和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和输血数据的区域性汇总、分析提供解决方案。
孙亚纯孟庆宝邓超干戴芳胡锋兰张印则
关键词:临床输血智能化
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输血闭环管理模式对临床用血过程管理规范化的促进作用。方法根据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对临床输血过程中各节点的控制流程,分析各功能模块功能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在输血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结果闭环式临床输血管理可科学监控临床输血全程关键节点。医师模块实现了申请过程中输血指征智能评估和临床症状强制性评估、监控输血知情告知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医师申请权限管理、门诊输血的自动划价、输血申请单的完整性并实现了患者标本有效性提示等功能。护理功能模块实现了各时间节点扫码记录、患者身份和血袋信息扫码识别、输血过程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等功能。输血科功能模块实现从血液入库到血袋回收的全程监控、输血相容性试验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输血科主界面一键登录电子病历系统监控合理用血等功能。大量输血审批模块实现了远程电子审批且未审批的常规输血申请单禁止打印。自体输血治疗模块从采血前评估、输血方式选择、血液管理到输血后评估通过智能信息检索与路径实时控制,实现了质量和安全前馈控制。结论临床输血路径管理体系中的输血闭环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性和输血质量管理水平。
邓桂花孟庆宝戴芳胡锋兰邓超干张印则
关键词:临床输血闭环管理合理输血自体输血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探讨解决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对策。方法对60例正常对照无偿献血员和87例反复输注血小板三次以上恶性肿瘤患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分析输注次数与抗体检测阳性率关系,并比较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输注血小板疗效。结果87例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25例,阳性率28.74%,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注次数与抗体检测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抗体阳性组患者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输注血小板后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有关,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戴芳李建武党妮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发生不合理输血的原因与促进合理用血的策略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临床输血属于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不可替代的方式,科学与合理的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若输血不合理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2010年起我院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开始推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情况逐年有所改善。
李建武戴芳
关键词:合理输血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肽普兰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艾司西肽普兰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抑郁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艾司西酞普兰10 mg/日)和安慰剂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表达。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PLT(109/L),MPV(fl),PDW(fl),PAR(%),CD62P(%)和CD63(%)分别为175.8±59.1 vs 169.1±60.5,11.8±1.2 vs 10.3±0.9,15.6±2.1 vs 16.7±1.9,60.1±11.5 vs 59.3±14.9,23.8±5.6 vs25.1±3.7,20.6±7.2 vs 22.4±4.7,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PLT(109/L),MPV(fl),PDW(fl),PAR(%),CD62P(%)和CD63(%)分别为198.6±76.5 vs 203.2±49.8,9.4±1.1 vs 10.2±0.8,12.5±1.8 vs 13.3±2.9,62.7±13.6 vs 66.4±10.7,27.9±7.1 vs 24.8±4.9,26.9±8.1 vs 24.1±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艾司西肽普兰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戴芳姜志茹孙艳荪
关键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血小板
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申请输血的各科室住院患者3279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申请输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所有3279例申请输血者中共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1例,阳性率为0.34%。其中男3例(27.27%)、女8例(72.73%),有输血或妊娠既往史9例、无输血或妊娠既往史2例。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到抗体筛查时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省时省力,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戴芳李建武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
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输注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输注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观察组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NK细胞输注。两组均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补体C3、C4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CD3^+、CD8^+及CD4^+/CD8^+)。结果两组治疗后C3、C4、IL-2和IL-10水平升高,血清IgG、IgA、IgM和TNF-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CD3^+、CD4^+、CD8^+及CD4^+/CD8^+细胞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IgG、IgA、IgM、C3及C4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3、C4、IL-2、IL-10、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细胞输注能促进T细胞亚群平衡,调节肿瘤手术患者体液免疫,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李建武李灼非戴芳
关键词:预存式自体输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