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钢书 作品数:117 被引量:514 H指数:8 供职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哲学宗教 经济管理 更多>>
信息网络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09年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信息网络时代逐一得到验证:信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广阔前景展示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人的劳动能力的提升和劳动自主性的发展是根本动力;人对自由时间的支配和世界性的丰富交往是前提条件;每个人自由发展与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实现是最终目标。信息网络技术加速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进程,但其现实性上仍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自由是自律与自由的高度统一。 肖永梅 戴钢书关键词:信息网络 企业形象识别的起源、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1996年 CI,是英文企业形象识别(Corporate Identity)的简称,它是企业经营理念、行为活动规范、视觉传达设计的统一体。CI 作为企业形象识别战略,是社会进入工业时代,随着企业的大量涌现,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其历史并不算长,但我们如果把 CI 广义地理解为一种组织形象的塑造,那么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一。 戴钢书关键词:企业形象识别 企业形象战略 企业文化 企业经营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次、分阶段、分场域培育路径探究 被引量:16 2015年 依据大学生的多样性、复杂性特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体具有层次性;依据目标设定规律、信息传播—接受过程机理及培育实效原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呈现阶段性;依据人—情—境结合产生的时空差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间表现出场域性,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致力于分层次、分阶段、分场域培育长效机制建构。 李净 戴钢书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灾后重建中亟需加强法制宣传 2010年 法律是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加强法制宣传则显得尤其重要。 许利华 戴钢书关键词:法律 灾后重建 法制宣传 宗教在我国社会存在与影响的特点 2010年 "宗教无小事"。宗教一直同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和民族关系交织在一起,宗教往往使一个民族具有特殊的凝聚力,但宗教往往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矛盾和冲突相交织,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宗教在我国社会的存在与影响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 谢玉进 戴钢书关键词:宗教 追寻意义:重构汶川地震灾后的价值秩序 被引量:1 2010年 价值秩序是个体、社会与民族国家层面上形成的一种对意义问题的价值共识与体系。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当地价值秩序的动荡。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存在意义的迷失;在社会层面表现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危机;在民族国家层面表现为某些消极落后国民意识的重现。因此,重新赋予个体存在的勇气、完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弘扬民族精神是重构灾后价值秩序主要路径。这对于加快灾后重建、进一步解放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欧阳彬 戴钢书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价值秩序 民族精神 论邓小平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思想 被引量:4 2010年 青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对象。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他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一命题,但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很多精辟论述。深入研究邓小平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思想,大力挖掘其深刻思想内涵并积极转化为教学内容,对当今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祝琴 戴钢书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思想 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模式建设 被引量:1 2008年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性措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开展,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中国的绩效评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绩效评估实践经验的同时,应该结合我国特色和国情,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绩效评估体系和制度,推进绩效评估的发展。 刘娜 刘亚玲 戴钢书关键词:政府部门 绩效评估 影视、文艺介入灾后思想重建的基本途径和具体措施 2010年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的思想重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演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找寻到一条通过影视、文艺等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途径介入灾后思想重建。利用影视、文艺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强大的传播功能丰富和升华灾区人民的思想,最终依靠先进的思想来支撑和引领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张丽君 杨琼 戴钢书关键词:汶川地震 现实困境与传承创新: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精神文化 被引量:2 2013年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存在发展的价值基础与命脉所在,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民族振兴之魂。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面临着社会责任凸显与竞争分化的压力、学术自由与行政制约的桎梏、追求卓越与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的弘扬、制度文化的建构、文化环境的优化来推动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大学"育人"的根本旨归。 汪馨兰 戴钢书关键词:大学精神文化 传承创新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