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毅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稻作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粳稻
  • 2篇可育株
  • 2篇不育
  • 2篇不育系
  • 1篇滇型
  • 1篇滇型杂交粳稻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育性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粳稻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细胞
  • 1篇水稻细胞质
  • 1篇水稻细胞质雄...
  • 1篇种子
  • 1篇细胞质
  • 1篇细胞质雄性不...
  • 1篇细胞质雄性不...
  • 1篇恢复基因

机构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黄大军
  • 3篇李伟华
  • 3篇房毅
  • 3篇顾晓明
  • 2篇文建成
  • 1篇谭学林
  • 1篇谭亚玲
  • 1篇于静娟
  • 1篇王石华
  • 1篇欧林英
  • 1篇高梅

传媒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回复株的基因型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在套袋繁殖产生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A群体中发现的可育株、及其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F1和可育株自交S1代的育性和核恢复基因位点分析,发现不育系合系42A中出现的大约0.11%可育株包括两种类型。一类细胞质正常可育,核无恢复基因,基因型为N(rf/rf),类似保持系,认为是保持系混杂所致。另一类可育株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核有恢复基因,其恢复基因位于水稻Rf-1基因区域,基因型为S(Rf/rf)。这类可育株不可能来自异品种或保持系串粉,可能是细胞核携带的育性相关基因发生育性自然回复突变导致。本研究将这类可育株简称为"育性回复株"。
文建成黄大军谭学林王石华谭亚玲顾晓明李伟华房毅
关键词:可育株恢复基因育性
滇Ⅰ型不育系繁殖父本花粉密度与母本异交结实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不育系繁殖田,通过每平方毫米内父本花粉量和母本异交结实粒数的调查,利用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6.254+4.189x,相关系数r=0.719,决定系数r2=0.517,︱r︱=0.719>r0.01,13=0.641。结果表明:父本花粉量与母本异交结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1mm2内父本花粉量每增加一粒,母本异交结实粒数增加4.189粒,母本结实粒数有51.70%由父本花粉量决定,随着父本花粉量减少,母本异交结实粒数也随之减少。田间温度28.0~34.4℃,相对湿度62%~78%范围内,父母本花时差较小,分别在10~23min之间,对异交授粉较为有利。
黄大军于静娟文建成顾晓明房毅李伟华
关键词:粳稻不育系繁殖
滇型杂交粳稻可育株混杂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通过可育株在杂交粳稻种子中不同混杂比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育株混杂量的多少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着可育株混杂比例的增加,产量逐渐降低,即可育株含量增加1%,每公顷将减产50~450kg;杂交粳稻种子中可育株的量只能控制在8%以内,超过8%就将抵消增产优势。提高种子纯度是确保种性和杂种优势充分发挥的重要措施。
黄大军欧林英高梅李伟华房毅顾晓明
关键词:杂交粳稻种子可育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