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虹

作品数:37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耐药
  • 12篇杆菌
  • 12篇鲍曼不动杆菌
  • 12篇不动杆菌
  • 8篇葡萄球菌
  • 8篇球菌
  • 8篇基因
  • 6篇金黄色葡萄球...
  • 6篇黄色葡萄球菌
  • 5篇强直
  • 5篇强直性
  • 5篇强直性脊柱炎
  • 5篇临床分离株
  • 5篇耐药性
  • 5篇脊柱
  • 5篇脊柱炎
  • 5篇分离株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清

机构

  • 37篇中南大学湘雅...
  • 19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第二人...
  • 1篇海南农垦总局...

作者

  • 37篇曹虹
  • 31篇王敏
  • 31篇李先平
  • 12篇郑荣
  • 5篇杨一芬
  • 5篇曹伟
  • 4篇杜世杰
  • 3篇陈进伟
  • 3篇秦章顺
  • 3篇张婷婷
  • 3篇王妹妹
  • 3篇梁好
  • 3篇周勇
  • 2篇唐爱国
  • 2篇王芳
  • 2篇蒋云生
  • 2篇梁卉
  • 2篇姚迪
  • 2篇曾海燕
  • 2篇向清文

传媒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2012年中...
  • 1篇第5届全国检...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5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表达和纯化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rSEC3),并初步探讨rSEC3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转化有pET-32a(+)-SEC3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MTT法检测0.1、0.5、1、5、10、50、100μg/ml的rSEC3促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及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人食管癌细胞(KYSE细胞)的作用。结果: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与空白对照相比,0.1~100μg/ml的rSEC3对PBMC均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5),1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t=113.851,P=0.000),和100μg/ml PHA作用相似(t=0.693,P=0.527)。以Hela细胞为靶细胞,培养48小时后,与空白对照相比,0.5、1、5μg/ml的rSEC3能显著增强PBMC对Hela细胞杀伤作用(P<0.05),抑瘤率分别为(70.44±9.27)%、(93.65±8.05)%、(103.40±6.65)%;以KYSE细胞为靶细胞,与空白对照相比,3个浓度的rSEC3也都有抑瘤作用(P<0.05),抑瘤率分别为(28.10±2.72)%、(46.62±4.17)%、(19.35±3.05)%。结论:rSEC3蛋白具有良好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活性,并能够增强PBM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李先平王敏武婷梅城曹虹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生物学活性
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TNFRⅡ基因多态性研究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湖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AS)汉族患者及健康人群DNA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Ⅱnt587位点的多态性分析,研究TNFRⅡnt587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100例AS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TNFRⅡnt58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数据经SPSS处理,分析两组中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100例患者中TNFRⅡnt587位点T/T型43例(43.0%),T/G型32例(32.0%),G/G型25例(25.0%);100例健康对照中TNFRⅡnt587位点T/T型56例(56.0%),T/G型34例(34.0%),G/G型10例(10.0%),AS患者中TNFRⅡnt587G频率(41.0%)较正常对照(27.0%)明显增高(χ^2=8.734,P=0.003)。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TNFRⅡnt587位点基因型为G/G时比数比(OR=3.256)明显高于T/G型(OR=1.226)和T/T型(OR=1)。结论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TNFRⅡnt587位点多态性与AS发病具有相关性,且G/G基因型在AS发病中具有高风险性。
李先平王敏刘俊曹虹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
不同年龄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数。方法 :测量 2 36例 2 3~ 5 3岁绝经前 (按年龄分为 3组 ,每组间隔 10年 )和 91例 4 8~ 71岁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 )、孕酮 (P)水平及TRACP活性。结果 :绝经前各年龄组比较 ,仅FSH水平在绝经前第 3组妇女中明显升高 (P <0 .0 5 ) ;绝经后与绝经前组比较 ,FSH ,LH和TRACP明显升高 (P <0 .0 1) ,而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与TRACP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 1和 - 0 .37,P <0 .0 1)。结论 :女性绝经后 ,雌孕激素缺乏 ,导致FSH ,LH升高 ,同时骨吸收加快 。
杨一芬曹虹黄干
关键词:年龄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吸收
整合子介导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并对比分析其与临床耐药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分离的7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类整合子和2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药敏试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为72.8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为15.71%。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1类整合子携带率为57.14%(40/70),2类整合子携带率为7.14%(5/70)。与1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近(χ2=1.47,P>0.05),对其他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5.00%~82.50%,其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两组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1类整合子,且1类整合子与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关系密切。
李先平王敏王妹妹曹虹郑荣曹伟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耐药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突变的分析
李先平王敏秦章顺曹虹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比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差异,探讨TNF-α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名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成人血清中TNF-α的浓度,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 C),并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TNF-α水平(23.02±0.22)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16±1.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BUN、CREA、UA和Cyst C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TNF-α与BUN(r=0.43,P<0.05),CREA(r=0.79,P<0.01)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CRP(r=0.13)、Cyst C(r=0.26)、UA(r=0.01)无相关性。结论 TNF-α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一个重要炎症介质,且联合BUN和CRE的测定可以监测其病情。
李先平葛肖宏王敏曹虹
关键词:血液透析肿瘤坏死因子Α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表型、基因型和耐药基因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对比研究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和编码耐药基因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分离的7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WHO推荐的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并对药敏谱进行分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PCR对β-内酰胺酶基因TEM-1、IMP、OXA-23、OXA-24、AmpC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6')-Ⅰ、ant(3")-Ⅰ和16S rRNA甲基化基因armA、rmtA、rmtB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对比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与基因型和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7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敏感菌株有31株,对5种或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46株,内含全耐药菌株10株.RAPD技术将其分为17型,为A-G型,多重耐药株中E型为优势克隆株(17株),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流行最广,占47.1%(8/17).敏感株中各型散在分布.PCR扩增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株和敏感株携带TEM-1、IMP、OXA-23、OXA-24、AmpC、aac(3)-Ⅰ、aac(6')-Ⅰ、ant(3")-Ⅰ和armA耐药基因的比率分别为95.7%、39.1%、84.8%、54.3%、87.0%、89.1%、84.8%、45.7%、63.0%和58.1%、9.7%、32.3%、48.4%、48.4%、29.0%、45.2%、12.9%、9.7%,未发现rmtA和rmtB基因阳性菌株.经x2检验,除OXA-24外,其余各耐药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分析提示携带以上耐药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未携带该基因的菌株,其中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其氨基糖苷类酶基因均阳性(34.8%),含所测的所有β-内酰胺酶基因的菌株均为全耐药株.结论 与临床分离的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相比,多重耐药株耐药谱广,耐药率高,其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酶基因种类多,分离率高,且同一克隆的多重耐药
王敏王妹妹姚迪李先平曹虹秦章顺杜世杰曾海燕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表型基因型基因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泵基因abeM的测定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抗耐药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并扩增外排泵蛋白编码基因abeM,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主动外排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对收集的65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beM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收集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耐药率15.3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2.31%,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0%-73.85%之间;经PCR扩增,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deB基因阳性60株(92.31%),序列分析显示与Genbank登录的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药物外排蛋白编码基因abeM(AB204810)的同源性为98.00%。结论 abeM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王敏石辉芳李先平曹虹姚迪郑荣曹伟杨一芬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耐药性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动外排系统基因qacA/B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应用半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了解qac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根据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A和qac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半巢氏PCR法对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80株MRSA分别扩增qacA/B和qacB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80株受检MRSA中,检出qacA/B基因19株,检出率23.75%;qacB基因18株,检出率22.5%。序列分析显示,qac基因与qacA的参考序列(X56628)98%相同,与参考序列qacB(AF535087)97%相同。结论:半巢氏PCR法可成功检测MRSA的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qac基因阳性株在临床分离的MRSA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可能与其多重耐药有关。
郑荣王敏何斌李先平曹虹梁好卿之驹唐爱国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比较GGT-H亚型和AFP检测对评估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生存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snpeptidase,GGT)-H亚型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对评估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根治术后生存的价值。方法:67例HCC患者于手术当日晨起空腹抽外周静脉血10ml,应用PCR法检测GGT mRNA-H亚型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AFP水平,评估两者对评估HCC根治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6:7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5%、35.1%和18.7%,其中GGT mRNA-H亚型表达阴性者为79.5%、42.3%和22.1%,而表达阳性者为65.5%、24.1%和11.7%(χ2=3.014,P=0.021)。而AFP<400μg/L的HCC患者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3%、44.6%和23.9%,AFP>400μg/L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1%、21.1%和13.2%(χ2=2.697,P=0.035)。Cox模型显示GGT mRNA-H对预后的影响也较AFP大(OR=1.672 vs OR=1.145)。结论:外周血细胞GGTmRNA-H亚型表达的检测是评估HCC术后预后的可靠指标,并要优于AFP的检测。
王莹莹曹虹朱中元谢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