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平
- 作品数:81 被引量:23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委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16年
- 目的: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3(SEC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体外检测其表达目的基因。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EC3基因片段;用Age I酶切线性化GV365慢病毒载体,通过连接反应构建GV365-SEC3载体,运用PCR方法鉴定阳性克隆载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观察细胞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载体表达,HIV-1 p24 ELISA法测定慢病毒载体滴度。结果:获得目的基因,并成功构建GV365-SEC3慢病毒载体,通过PCR及DNA测序鉴定,证明GV365-SEC3质粒构建正确;转染293T细胞后可观察到大量荧光细胞,经蛋白电泳得到29 k D大小的蛋白条带,与目的基因蛋白相符合,ELISA检测病毒载体滴度为5×10~8TU/ml。结论:成功构建GV365-SEC3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为后期研究其体内外对抗肿瘤的作用与机制奠定基础。
- 谢益欣王敏李先平杨敏李碰玲张婷婷宋欢董智慧唐爱国
- 关键词:慢病毒过表达
- 8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耐药性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检测8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其与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相关性。方法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82株,采用自动细菌检定系统检测其对18种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分离株KPN对SCF耐药较高,为94.1%;对MPM的耐药率较低,为24.2%。82株KPN共检出SHV、TEM-1、KPC-2、NDM-1、OXA-1、OXA-2、CTX-M-3、CTX-M-14、CTX-M-15、CMY-4等1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前4种阳性率分别为100%、100%、7.3%和2.5%;碳青酶烯耐药株和碳青酶烯敏感株OXA-1、CMY-4、KPC-2及NDM-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1.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E型(SHV+TEM+CTX-M群+OXA群)较常见,检出率为48.8%,与药敏型Ⅷ型相符度(以药敏型为标准)为75%;基因型D型KPN中,药敏型Ⅰ型和Ⅱ型所占比例较高,达61.9%。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株KPN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也表现为多样化,其中SHV、TEM基因携带率高达100%,携带OXA-1、CMY-4、KPC-2及NDM-1的KPN更有可能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型为D型的KPN更有可能对非碳青霉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 杨敏李欣王敏李先平刘月谢益欣张衎田菁菁唐爱国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
- 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诊断的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构建、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并初步观察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于pGMC载体 ,转化重组体到大肠杆菌E .coli 2 5 6 6进行表达 ;采用电泳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纯化产物 ;用Dot ELISA分别检测了血吸虫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结果 :重组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以GM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日本血吸虫铁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在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分子量为 4 0kD ,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用重组铁蛋白检测 3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 ,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 93 3%和 3 3%。结论 :成功地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 ,且该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诊断价值。
- 王敏易新元曾宪芳袁仕善李先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克隆免疫诊断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目的了解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3年间从各种标本中培养出的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分离得到的菌株用Microscan W/A 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
- 李先平王敏范婧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 文献传递
-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检测肺炎克雷伯菌(KPN)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基因分型情况,分析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的差异性。方法采用4种RAPD引物(RAPD 1,RAPD 2,RAPD 3,OPA 2)对82株临床分离的KPN进行分型,观察分离菌RAPD分型结果的差异,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2株KPN对阿米卡星(AMK)、庆大霉素(GEN)、妥布霉素(TOB)的耐药率分别为19.51%、64.63%、41.46%。82株KPN的氨基糖苷药敏分型可分为9种(①~⑨)。4种RAPD引物间分型结果对比显示,OPA 2分型[4]型与RAPD 2分型b型相符度最高(65.22%,15/23)。以RAPD分型为标准,RAPD 2分型b型与氨基糖苷药敏分型②型的相符度最高(38.71%,12/31);以药敏分型为标准,药敏分型①型(对AMK,GEN和TOB均耐药)与RAPD 3分型I型的相符度最高(62.50%,10/16),药敏分型②型(对AMK,GEN和TOB均敏感)与RAPD 2分型b型的相符度最高(52.17%,12/23)。结论4种引物都可用于KPN基因多态性分型研究。RAPD分型和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结果不完全一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全耐药、全敏感的KPN进行RAPD分型时建议分别选择RAPD 3、RAPD 2引物。
- 罗灿陈昕怡王敏李先平李采霞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分型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动外排系统基因qacA/B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应用半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了解qac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根据MRSA主动外排系统qacA和qac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半巢氏PCR法对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80株MRSA分别扩增qacA/B和qacB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80株受检MRSA中,检出qacA/B基因19株,检出率23.75%;qacB基因18株,检出率22.5%。序列分析显示,qac基因与qacA的参考序列(X56628)98%相同,与参考序列qacB(AF535087)97%相同。结论:半巢氏PCR法可成功检测MRSA的主动外排系统qac基因。qac基因阳性株在临床分离的MRSA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可能与其多重耐药有关。
- 郑荣王敏何斌李先平曹虹梁好卿之驹唐爱国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系统性红斑狼疮模拟自身抗原肽分子的筛选及其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 李先平王敏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qac基因的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目前临床上只有少数药物对MRSA感染有效。文献报道MRSA的多重耐药机制可能与产生灭活酶mec基因编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等因素有关。为了解主动外排系统在MRSA多重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 王敏何斌李先平曹虹梁好郑荣
- 关键词:甲氧西林耐药C基因MRSA感染多重耐药机制主动外排系统青霉素结合蛋白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肠毒素基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肠毒素基因,了解肠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与SA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 mecA基因和肠毒素基因,了解肠毒素基因在SA中分布的状况,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67株甲氧西林耐药的SA(MRSA)和57株甲氧西林敏感的SA(MSSA)肠毒素基因携带率(100%vs 83.5%)无明显差异(χ2=0.203,P>0.05)。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93.5%(116株),其中SEA、SEB、SEC、SED和SEF的检出率分别为90.5%、6.9%、61.3%、5.2%和25.9%,未检测出SEE基因。同时检出2种及2种以上的肠毒素基因的菌株有78株(67.2%),以携带SEA+SEC、SEA+SEF和SEA+SEC+SEF基因为主,检出率分别为33.6%、7.8%和13.8%。与携带一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耐药率相比,携带多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携带SEA+SEC+SEF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75.0%,高于单独携带SEA(28.6%)、SEA+SEC(38.7%)的耐药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SEA+SEC+SEF、SEA+SEF、SEA的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5.0%、77.0%和21.5%,前两者与携带SEA的菌株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SA中携带多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在耐药率上高于只携带一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提示肠毒素在SA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 曹虹王敏郑荣李先平王芳蒋云生杨一芬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耐药性
- 三种核酸快速提取系统的病毒核酸提取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比较天隆、中元和硕世3种核酸快速提取系统对咽拭子、全血和尿液3种类型临床样本核酸提取效果。方法:收集临床上的16个全血标本、16个尿液标本以及32个咽拭子标本,采用天隆、中元和硕世3种核酸快速提取系统进行核酸提取,并用Thermo NanoDrop 2000核酸蛋白分析仪检测所提核酸浓度及纯度。利用荧光PCR法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EB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和BK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分别将咽拭子、全血和尿液3种类型临床样本所提核酸进行检测,并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3种系统提取的核酸浓度、纯度[光密度(OD)值]OD260/OD280比值及循环阈值(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天隆系统提取的全血、咽拭子和尿液标本核酸浓度范围分别为16.8~356.1 ng/μl、6.1~146.8 ng/μl和17.2~75.5 ng/μl;中元系统分别为4.5~10 ng/μl、11.3~80.2 ng/μl和2.8~176.3;硕世系统分别为1.8~5.0 ng/μl、0~22.3 ng/μl和1.4~4.8 ng/μl,天隆系统提取的全血核酸浓度水平最高且核酸浓度范围较宽泛(16.8~356.1 ng/μl,P<0.05)。天隆系统提取的全血、咽拭子和尿液标本核酸纯度OD260/OD280比值分别为(1.89±0.01)、(1.87±0.02)和(1.91±0.01);中元系统分别为(1.98±0.02)、(3.67±0.22)和(1.42±0.06);硕世系统分别为(1.32±0.02)、(1.19±0.10)和(4.05±0.87)。天隆和中元系统提取的全血核酸纯度(1.89±0.01,1.98±0.02)较好。通过试剂盒检测后天隆系统3种类型临床样本内参Ct值分别为20.09~22.48、21.23~23.26和21.23~23.42;中元系统分别为23.3~23.96、23.66~23.95和23.22~23.47;硕世系统分别为19.39~26.14、19.00~27.16和19.04~25.30,发现天隆与硕世系统提取的核酸扩增效率一致性较好,均优于中元系统,适合于核酸浓度较低的非全血标本。结论:天隆、中元和硕世3种核酸快速提取系统对于核酸的提取均较为稳定且能满足临床检测需要,而天隆系统对于病毒核酸的提取效果最�
- 彭雄俊彭一枝崔杨飞李先平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