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中甘精胰岛素和诺和锐30的疗效和治疗依从性的观察比较
- 目的: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加用每日一次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加用每日二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治疗,对比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风险。方法:120例糖尿病合并肺...
- 朱惠敏张颖秦杰
- 糖尿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5例临床分析
- 目的了解住院结核性胸膜炎、糖尿病并存的特点。方法对15例结核性胸膜炎、糖尿病并存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论糖尿病对肺结核发病有显著影响,两病并发其愈后首先取决于糖尿病是否被控制,对于伴发糖尿病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
- 朱惠敏蔡雄茂
- 关键词:糖尿病
- 文献传递
-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短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初治涂阳患者,按照不同降糖方案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降糖治疗,对照1组给予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降糖治疗,对照2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二联或三联,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或格列齐特或格列美脲)降血糖。三组抗结核均为3HRZE方案。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1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首选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
- 张颖朱惠敏付亮蒋静吴嘉
-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肺结核
- 肝糖原累积症——附2例报告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提高对肝糖原累积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2例肝糖原累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2岁,患儿女10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乏力、纳差、低血糖、血脂升高,影像表现肝脏肿大、脂肪肝改变。结论小儿患者出现低血糖、脂类代谢以及脂肪肝改变时,应警惕肝糖原累积症可能。
- 朱文科陆普选朱惠敏叶如馨
- 关键词:肝糖原累积症
- 杀鼠药中毒所致凝血功能障碍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总结杀鼠药中毒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予以维生素K_1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改变: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变,PT治疗前后分别为:(103.2±20.3)s,(12.0±0.5)s。INR治疗前后分别为:4.2±2.4,1.4±0.2。APTT治疗前后分别为:(93.2±25.4)s,(30.2±3.4)s。凝血因子Ⅱ: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6.2±2.5)%,(92.3±4.5)%。凝血因子Ⅶ: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0.8±4.9)%,(86.2±3.4)%。凝血因子Ⅸ: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2.5±6.8)%,(96.4±7.8)%。凝血因子X:活性成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2±3.2)%,(83.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杀鼠药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误诊,维生素K_1是特效解毒药。
- 孟景晔骆子义朱惠敏
- 关键词:中毒香豆素类血液凝固因子维生素K1
- 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了解糖尿病(包括1型、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率,以及对结核病活动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患糖尿病住院的2648例患者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计算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发病率,比较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治疗情况。结果 2648例糖尿病患者中,2585例患者无肺结核证据,占97.62%(2585/2648);31例患者并发活动性肺结核,占1.17%(31/2648);32例患者并发非活动性肺结核,占1.21%(32/2648);活动性、非活动性肺结核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32%(28/31)、84.38%(27/32);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16±13.06)岁,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78±12.88)岁,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6,P=0.002);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HbA1c水平检测平均为(9.18±2.85)%,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平均为(8.05±1.69)%,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4,P=0.070)。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肺结核的比例高,以男性多见,应重视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肺结核筛查和随访;血糖控制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肺结核活动状态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 曾剑锋杨敏唐芳朱惠敏陈涛邓国防张培泽
- 关键词:糖尿病共病现象疾病特征
- 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评估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高灵敏度血清 HBV DNA水平检测方法以及病毒 DNA检测用于献血员筛选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 Am pli Sensor定量荧光 PCR技术定量检测经 EL ISA法筛选的 32 1名健康志愿者和37名 HBs Ag携带者血清 HBV DNA水平。结果 32 1名志愿者中 2名 HBV DNA阳性 (0 .6 % ) ;37例 HBs Ag携带者 DNA检出率 1 0 0 % ,但 DNA含量相差较大 (7.98± 5 .37)。结论 Ampli Sensor定量荧光 PCR技术灵敏度可达对数值 1拷贝 /毫升 ,该法用于献血员病毒 DNA检测有一定意义 ,但更适合用于临床健康检查 ;同时发现 HBV在无症状 HBs Ag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差异较大 ,可能与不同个体的免疫状况有关。
- 尚桂芳王飞朱惠敏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进行血糖控制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住院的9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初治患者,按照治疗3月时血糖控制的情况分为严格控制组(糖化血红蛋白≤6.5%)、良好组(6.5%<糖化血红蛋白≤7%)和不佳组(糖化血红蛋白>7%),观察不同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严格控制组及良好组痰菌阴性率、肺部病灶吸收情况优于不佳组,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控制组痰菌阴性率、肺部病灶吸收情况较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控制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建议参照糖化血红蛋白≤7%,是否需要更加严格控制需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判断。
- 张颖朱惠敏张培泽付亮蒋静
-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血糖控制
- 甲亢合并严重肝损的治疗策略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比较甲亢合并严重肝损时针对甲亢的不同治疗方法,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住院及随访的甲亢合并严重肝损的患者共47例(慢乙肝重度20例及肝衰竭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针对甲亢的治疗分为未抗甲状腺治疗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碘131组,比较不同治疗后结果。结果 20例慢乙肝重度患者未抗甲状腺治疗组4例好转,2例无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12例全部好转,碘131治疗组2例全部好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随访三个月,未出现肝损加重及白细胞减少等抗甲状腺药物副作用。肝衰竭患者中未抗甲状腺治疗组10例死亡7例、2例无效,1例好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9例好转,2例死亡。碘131组共6例,5例均好转,1例无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及碘131组有效率高于未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乙肝重度及肝衰竭患者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组及碘131治疗组FT3、ALT、TB较未抗甲状腺治疗组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H较未抗甲状腺治疗组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亢合并严重肝损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严重肝损的患者在排除甲状腺药物导致的肝损的基础上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是安全有效的,碘131治疗前后联合血浆置换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办法,建议在肝功能好转后再开始使用碘131。
- 张颖朱惠敏吴嘉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浆置换疗效
- Elispot检测抗原特异性IFN-γ反应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性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糖尿病疑似肺结核患者共158例,其中确诊合并肺结核患者84例为观察组,糖尿病非肺结核患者74例为对照1组,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90例为对照2组,三组患者均利用Elispot技术检测外周血IFN-γ水平、结核菌素皮肤实验(TST),分析Elispot技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外周血Elispot技术检测观察组及对照2组较对照1组阳性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2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ST检测三组间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Elispot技术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较TS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lispot检测抗原特异性IFN-γ反应可有效诊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张颖朱惠敏张明霞张洁云蒋静
- 关键词:酶联免疫斑点Γ-干扰素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