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伦明
- 作品数:55 被引量:222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全胸腔镜下左心房黏液瘤切除15例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总结15 例全胸腔镜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探讨全胸腔镜下心内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 2012年1 月至2013 年10 月,收治15例左房黏液瘤患者,女性10 例,男性5 例,其中5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型术.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体外循环.右侧胸壁3个1~2 cm切口,在全胸腔镜下行左房黏液瘤切除术.结果 15 例手术均顺利进行.1例因瘤蒂位于左房底,瘤体大暴露困难,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其余均全腔镜下完成手术.体外循环(40±15)min,升主动脉阻断(30±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4.5±1.4)h,术后住院(5.6±1.3)d.无大出血、术后再次开胸止血、脑栓塞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1例为左房肉瘤,其余均为左房黏液瘤.结论 全胸腔镜左房黏液瘤切除技术可行、安全,既减少了常规正中开胸的手术创伤,又没有过度延长体外循环时间造成的进一步全身器官损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日康复,手术切口小、美观.
- 张志刚张晓慎李伦明王广阔
- 关键词:左房黏液瘤胸腔镜微创
- 原发性肺动脉平滑肌肉瘤一例
- 2006年
- 曹嘉正李伦明林华赋陈聪周新明
- 关键词:原发性肺血栓栓塞症肿瘤临床死亡率手术中
-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结束(T2)、手术结束(T3)和术后6h(T4)测算氧合指数(PaO2/FiO2)。收集手术结束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d(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患者体外循环结束、手术结柬、术后6h的氧合指数分别为(421±31)、(382±41)和(370±39)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33)、(321±38)和(315±41)mmHg(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TNF—α和IL-6水平肺保护组分别为(0.985±0.378)、(156.736±52.485)μg/L,低于对照组的(15.589±6.385)、(735.967±83.485)μg/L(P〈0.01)。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和IL-6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陈聪曹民娟李伦明马丽芳关柏锐闵振兴周新明张志刚王广阔
- 关键词:肺动脉灌注支气管灌洗细胞因子
- 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中对磷酯酶A2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观察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及磷酯酶A2(PLA2)的影响,探讨肺动脉灌注对减轻肺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3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肺保护组,每组15例.肺保护组在体外循环中一次性从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未行肺动脉灌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T3)、手术结束(T4)和术后6 h(T5)各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磷脂酶A2;在T1、T3、T4、T5对比观察血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结果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B开始后,两组的PLA2进行性增高,手术结束时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肺保护组T2、T3、T4、T5分别为(68.4±15.2)mg/ml、(86.9±25.6)mg/ml、(132.6±37.2)mg/ml、(96.53±6.1)mg/ml;对照组分别为(88.5±13.3)mg/ml、(107.3±25.6)mg/ml、(157.6±35.7)mg/ml、(113.6±39.5)mg/ml].肺保护组T3、T4、T5氧合指数分别为368±41、338±35、325±65,高于对照组(327±31、309±29、299±63);肺保护组T3、T4、T5肺静态顺应性分别为(28.3±2.9)ml/cm H2O、(25.1±2.8)ml/cm H2O、(22.5±3.8)ml/cm H2O,高于对照组[(25.1±3.2)ml/cm H2O、(21.6±2.4)ml/cm H2O、(19.3±4.2)ml/cm H2O].结论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不仅可以改善氧合,同时抑制磷酯酶A2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陈聪曹民娟李伦明马丽芳闵振兴周新明
-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磷酯酶A2
-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 总结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经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194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76例、房间隔缺损9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0例.结果 手术顺利,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7±29.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1.4)h,术后引流量(170.5±82.2)ml.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 梁湘源李伦明周新明马伦超张志刚
- 关键词: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
- 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和研究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例体外循环下的心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在体外循环的预充液中加进左-卡尼汀2g,余和对照组的预充成分一样,观察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术中的自动复跳率的情况,并在中心静脉中采血测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所得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t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在停机时、停机后6h、停机后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多巴胺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左-卡尼汀在体外循环心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 黄敏李伦明陈美婵
- 关键词:心瓣膜置换术左-卡尼汀心肌保护
-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曹民娟彭美娟庞彩兰李伦明陈聪
- 关键词:心理干预高血压生命质量
- 川芎嗪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A_(1-13)含量的影响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_(1-13)(DynA_(1-13))含量的影响。方法 24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用药组12例。检测了围手术期血浆β-EP,DynA_(1-13)含量。结果 用药组病人β-EP,DynA_(1-13)含量在术中及术后48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TMP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脑部微循环障碍,减少脑组织β-EP,DynA_(1-13)的合成和释放。
- 李伦明李宏伟孙宗全
- 关键词:川芎嗪体外循环Β-内啡肽强啡肽A1-13
- 川芎嗪对器官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8
- 1999年
- 李伦明
- 关键词:川芎嗪血液流变性微血管
- 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急诊外科手术时机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2名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我科行急诊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包括主动脉瓣置换3例、三尖瓣置换4例、三尖瓣修复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例。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及足疗程抗感染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或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内科保守治疗难以纠正心功能时,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能挽救患者生命。
- 张志刚龚世菊李伦明周新明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