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晓梅
- 作品数:148 被引量:209H指数:8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脑电图节律性颞区θ暴发现象-2例非痫性发作儿童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18年
-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节律性颞区θ暴发的波形特征、发放方式,并加以鉴别,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现象的认识,减少误判。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非痫性发作儿童患者的临床、EEG特征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例1,女,11岁,血管性头痛,EEG示双侧颞区频繁出现节律性θ样波,持续时间长,类似癫痫发作期图形,但波形及频率始终保持不变,同期临床无头痛及其他异常表现,TCD符合血管性头痛表现,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缓解,随访再无发作;例2,男,12岁,精神异常原因,EEG发作间期示一侧颞区节律性θ样波,发放过程无动态变化,发作期EEG未出现此节律,也未有其他异常改变,头颅CT无结构性异常,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至今未有类似发作。结论:EEG节律性颞区θ暴发为单一形态、单一节律的EEG活动,无论持续时间长短,均无临床意义,不能误判为癫痫发作期图形,属于良性EEG变异型图形。EEG医生应予重视此现象。
- 杨冰竹田茂强束晓梅张贵萍
- 关键词:脑电图儿童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癫痫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建立体外神经元损伤模型,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损伤神经元存活的保护作用,了解bFGF对神经元的作用和机制,为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在体外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中加入50μmol/L的谷氨酸,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苔盼蓝染色法检测存活率和细胞凋亡原位(TUNEL)检测凋亡率,来评定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以低浓度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应用免疫组化、苔盼蓝染色法和TUNEL检测等技术,在实验组中加入bFGF(20 ng/ml),观察bFGF对损伤神经元存活的保护作用以及caspase-3基因在损伤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谷氨酸作用于海马神经元4 h后,可见部分细胞变圆,胞体肿胀,突起缩短或消失;24 h后大部分肿胀细胞崩解。通过苔盼蓝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实验组神经元存活率〔(83.8±6.8)%〕与对照组〔(77.4±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5);谷氨酸作用于海马神经元24 h后,TUNEL检测显示凋亡神经元表面皱缩,体积缩小,胞核固缩。实验组神经元凋亡率〔(1.5±0.7)%〕与对照组〔(2.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P<0.05)。凋亡后3 d内3组的神经元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组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元存活率均显著增加,实验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后3 d内3组的神经元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组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元凋亡率均显著减少,实验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后3d内3组caspase-3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较实验组和对照组caspase-3基因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减少,实验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元中加入bFGF后,神经元存活率升高,神经元凋亡率�
- 李振宏束晓梅
- 关键词:癫痫神经元细胞凋亡谷氨酸
-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传代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离培养的条件和传代新方法。方法:从新生大鼠海马中分离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不断增殖克隆。采用机械吹打和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两种不同方法进行传代,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的细胞群可不断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球,并能稳定传代,呈nestin阳性表达,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采用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传代的细胞球比机械吹打传代的细胞球生长快,数量多,体积大,折光性好。结论:利用无血清技术和特定生长因子,可以使来源于新生大鼠海马的NSCs在体外扩增,利用大鼠神经小球分离试剂盒可以有效地进行传代,稳定高效地培养出神经干细胞。
- 沈栋林束晓梅李同欢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传代海马
- 新生儿硬肿症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研究
- 1992年
- 新生儿硬肿症属新生儿常见病,死亡率较高,对新生儿健康危害较大,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一些学者注意到许多非甲状腺疾病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且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都有密切关系。本文对24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治疗前后用放免法测T4(甲状腺素)、T3(三碘甲腺原氨酸)和TSH(促甲状腺素)值,以期明确新生儿硬肿症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院儿科病房住院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24例,男16例,女8例,胎龄31—41周(36.5±2.9),入院时日龄2—8天(4.2±1.5),体重2100—3400克(2633±405)。伴感染者16例,新生儿窒息1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
- 束晓梅
-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甲状腺素血清
- 伴极后区综合征的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1例
- 2017年
-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是主要累及神经及脊髓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性疾病,与多发性硬化(Mutiple sclerosis,MS)一起被认为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性疾病。NMO曾被认为是MS的亚型,在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orin-4 Ig G,AQP4-Ig G)被发现后NMO已独立于MS成为一个疾病实体,而AQP4-IgG也被认为是NM0的特异性抗体.
- 田茂强雷文婷李娟束晓梅
- 关键词:儿童视神经脊髓炎水通道蛋白-4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16年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炎(ON)、横贯性脊髓炎(TM)、视神经脊髓炎(NMO)等一组疾病。这组疾病的病因与自身免疫相关,疾病之间存在影像学及临床症候上的某些差异。除NMO可检测到NMO-IgG外,其他疾病均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早期鉴别诊断较困难。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是明确诊断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MS仍是排他性诊断,因此需与其他疾病仔细鉴别。
- 束晓梅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儿童
- galE基因敲除后空肠弯曲菌变异株毒力的改变
- 2005年
- 目的:研究galE基因敲除后空肠弯曲菌变异株的毒力改变。方法:使用Hep - 2细胞进行空肠弯曲菌野生株(CJHB9313)和galE变异株的黏附和侵袭实验,并比较两者血清敏感性和运动力的变化。结果:发现亲代株CJHB93及galE变异株对Hep - 2细胞黏附力分别为8.3%及1.2 % ,变异株的黏附力仅为亲代株的14 .5 % ,有显著差异(P <0 .0 1) ;CJHB9313及变异株对Hep - 2细胞侵袭力分别为5 .6 %及0 .3% ,变异株侵袭力仅为亲代株的5 .4 % ,差异也具显著性(P <0 .0 1) ;还发现亲代株及变异株对血清的敏感性也发生变化,与10 %血清孵育30min及6 0min后,前者存活77.6 %及6 7.0 % ,后者存活33.6 %及8.4 % ,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 5 ) ;但变异株的运动力与亲代株无明显差异。结论:galE变异株的毒力明显减低。
- 束晓梅蔡方成
-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变异株毒力
- 生物反馈对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和泰必利对抽动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未经治疗的抽动障碍患儿45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23例和泰必利组22例。生物反馈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给予强化感觉运动节律(SMR)波,降低肌电(MyoScan)、皮电(SC),升高皮温(TEMP)治疗;泰必利组口服泰必利片治疗。抽动障碍严重程度采用耶鲁全面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生物反馈治疗20次有效率(78.26%)与泰必利组(81.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7,P>0.05)。生物反馈治疗40次有效率进一步增高(91.3%)。6mo随访时生物反馈组21例(91.30%)可维持疗效,较泰必利组14例(63.64%)高,差异显著(χ2=11.92,P<0.05)。②二组治疗后YGTSS总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生物反馈40次较20次更低(P<0.05)。生物反馈组随访6mo评分仍维持在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泰必利组(t=2.73,P<0.05)。③不良反应:生物反馈组无不良反应,泰必利组16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疗效与传统药物泰必利疗效相似,但疗效更持久稳定,且无不良反应。
- 吴玉帆束晓梅
- 关键词:生物反馈泰必利抽动障碍
-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癎的不典型表现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典型儿童良性癫癎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患儿的临床特点、认知、脑电图特点及患儿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分析及随访9例(男5例,女4例;起病年龄3岁~8岁2个月,平均5岁3个月。起病前精神运动发育正常)诊断为不典型BECT患儿的临床特点、智力、认知、脑电图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 9例中4例出现脑电图慢波睡眠电持续状态(ESES),并伴有发作频率增加及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经抗癫癎药物(AEDs)治疗发作控制,3例脑电图得到改善,但3例患儿仍伴有较明显的行为及认知问题。1例出现癫癎性失语,还表现有淡漠、孤独症样表现伴脑电图恶化,经AEDs治疗发作及脑电图明显改善,随访3 a仍少语、表达困难。2例病程中出现难以控制的频繁局限运动性发作,伴注意力缺陷及多动,脑电图放电频率增多,对多种AEDs反应不佳,但1.0 a及1.5 a后自然缓解。2例出现不典型失神,伴有精神行为症状,亦伴脑电图恶化,换用丙戊酸或加用氯硝西泮后发作控制,脑电图好转,精神行为症状部分改善。结论 BECT存在较为不典型的复杂多样的演变过程,因存在认知障碍方面的缺陷,其良性预后应受到挑战。
- 束晓梅张贵萍杨冰竹李磊
- 关键词:中央颞区棘波脑电图预后儿童
-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一种以显著的行为异常及精神症状为临床表现的亚急性自身免疫性脑炎,由抗体作用于NMDAR的NR1或NR2亚基所致。本病并非少见,及早诊断及早期免疫治疗能改善预后及减少复发。现就抗NMDAR脑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余小华束晓梅
- 关键词:精神症状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