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霞
- 作品数:20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价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其变化对于评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死率的意义。方法: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监测ARDS患者48 h内EVLWi值(初始、平均、最高及变化值),分析EVLWi相关值与ARDS患者28 d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EVL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7±5.4 vs.-0.5±6.5,P=0.048),EVLWi变化值预测28 d生存率的ROC曲线线下面积为0.63(P=0.03),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得出,年龄、累计液体平衡量、SOFA评分最高值、△-SOFA评分及△-EVLWi均与ARDS患者28 d病死率独立相关。结论:△EVLWi是预测早期ARDS患者病死率的良好指标。
- 崔广清孙卫和冒秀宏柳小霞
- 关键词:血管外肺水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重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于治疗前的准备,病人的心理,保持血管通畅,抗凝,病情观察,防止感染,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液体平衡,常见故障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研究。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顺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2例患者中,存活27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
- 柳小霞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重症患者护理
- 一种俯卧位通气的体位引流床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俯卧位通气的体位引流床,属于引流床技术领域。一种俯卧位通气的体位引流床,包括支撑框;躺板,躺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框顶面;限位块,限位块安装固定于躺板顶面,且限位块设置有两个;抬升件,抬升件安装于支撑框内部...
- 孙小燕柳小霞
- 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不同管腔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差别。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心腔测量方式测量中心静脉压,对照组患者采取周围腔测量方式测量中心静脉压,比较两组患者的CVP水平、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治愈率以及治愈病例休克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VP水平为(8.85±4.11)mm Hg低于对照组患者(10.35±4.19)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为(2.01±0.24)cm,对照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为(3.03±0.19)cm,观察组患者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距离更接近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36例(87.80%)高于对照组患者29例(70.73%);观察组休克持续时间为(76.5±14.3)h低于对照组(97.4±20.1)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中心腔检测方式检测中心静脉压时CVP值较采用周围腔测量方式更准确,能够更准确的得到患者身体各项数据,临床上可以加以使用。
- 柳小霞孙小燕徐改兰陈蓉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压
- 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3年
- 对处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在实施护理期间,分析对其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工作在的价值。方法 患者共计抽取70名参与实验,参选的时间在2022年1月开始到2023年2月结束,对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选入到对照组,对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工作的患者选入观察组,对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管理干预后,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统计,然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态度,以及护患纠纷的情况。结果 结合相应数据,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相对比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比较高,同时护患之间的纠纷比较低,P<0.05。结论 对在重症监护室实施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护理期间,运用强化细节管理工作,能够使护理工作的质量逐渐提高,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保持满意的态度,并降低护患纠纷的情况。
- 王小兰柳小霞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
-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ICU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ICU转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柳小霞顾晓菊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综合护理干预
- ICU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干预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ICU综合征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用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ICU中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出现ICU综合征的患者共134例,结合患者当时的基础疾病以及出现的临床症状分析造成患者出现ICU综合征的原因。结果本组中除12例危重患者因原发病的病情持续恶化死亡外,其余患者的精神症状均在住院期间得到痊愈,无人遗留精神方面的后遗症。结论 ICU的治疗护理有着其特殊性,在ICU中除对患者的生理疾病采取正确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预防ICU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 柳小霞
- 关键词:ICU综合征
- 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接收的9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干预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结果:干预后,实验组BMI、ALB、TP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2 h、24 h、48 h,实验组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风险评估下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机体营养指标水平、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同时,还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早期康复。
- 柳小霞陈蓉孙小燕崔梅
-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风险评估精细化护理营养指标
- 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集束化管理预防ICU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集束化管理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东台市人民医院ICU内予以心理疏导、留尿情况观察等干预的留置导尿管患者54例,纳入对照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予以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集束化管理的留置导尿管患者5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状况(导尿管留置时间、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记录插管后1 d内、插管后3 d内、插管后7 d内,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对比干预前及干预7 d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Beck抑郁量表(BD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结果:两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插管后1 d内,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后3 d内、插管后7 d内,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0 d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BDI量表、HAMA量表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10 d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关键点控制理论的集束化管理能够改善留置导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状况,降低尿路感染率,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柳小霞冯波孙小燕陈蓉范周丽王萍
- 关键词:集束化管理尿路感染
- 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1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6月收治的3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2年7~12月收治的33例为实验组,接受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血氧水平[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并发症情况、近期预后(通气后气管插管率、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护理24 h时,实验组PaO_(2)、SpO_(2)、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通气后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基于清单管理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提高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效率,且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对改善氧合、促进恢复、获得良好预后有积极意义,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柳小霞冯波孙小燕陈蓉范周丽王萍
- 关键词:重症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