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维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喹啉
  • 1篇羟基
  • 1篇羟基喹啉
  • 1篇近红外
  • 1篇近红外发光
  • 1篇红外
  • 1篇发光
  • 1篇N掺杂
  • 1篇TRIS
  • 1篇8-羟基喹啉
  • 1篇掺杂
  • 1篇8-HYDR...
  • 1篇ERBIUM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篇王维
  • 1篇陶利
  • 1篇冉广照

传媒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有机发光二极管中ADN掺杂ErQ的1.54μm电致发光(英文)
2014年
自行设计了基于8-羟基喹啉铒(ErQ)为发射层(EMLs)和二硝酰胺铵(ADN)为蓝光主体材料的近红外有机发光二级管.器件的基本结构为(p-Si/NPB/EML/Bphen/Bphen:Cs2CO3/Sm/Au),设计并比较了三套不同发射层结构(ErQ/ADN为双层结构器件,(ErQ/ADN)×3为多层结构器件,ErQ:ADN为掺杂结构器件)的器件.三组器件在一定的偏压下,均可发出1.54μm的光,对应三价铒离子4I13/2→4I15/2的跃迁.其中,ADN:ErQ(1∶1)掺杂结构的近红外电致发光强度是ADN/ErQ双层结构中的三倍.此外,不同掺杂浓度的ADN:ErQ复合膜做了以下表征:吸收谱、光致发光谱和荧光寿命谱.实验结果证实了在近红外电致发光过程中存在从ADN主体分子到ErQ发射分子的高效率的能量转移.
屈海京陶利王维冉广照
关键词:近红外发光ERBIUMTR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