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贺先
- 作品数:57 被引量:155H指数:6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21例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疗效。方法:选择双额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均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不保留额骨骨桥。结果:术后随访1年,存活19例,死亡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1例(52.3%),轻残5例(23.8%),重残3例(14.2%),死亡2例(9.5%)。结论: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 巢青苏贺先束汉生田绪平宣善井王昊张辉
- 关键词:脑挫裂伤冠状切口
- 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缺点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5例行PBC治疗(PBC组), 15例行MVD治疗(MVD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和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2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PBC组住院总费用低于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短于M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M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低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和PBC术后近期疗效相似。MV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BC, PBC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 张业森尚毓淳姜之全苏贺先娄飞云赵永轩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
- 颅内动静脉畸形14例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颅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方法治疗颅内AVM14例。结果:14例中治愈13例,术后死亡1例。存活13例,11例获随访1月~10年,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未见癫痫再发作,头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颅内动静脉畸形急性出血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未出血者或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外科手术联合介入治疗疗效更佳。
- 苏贺先于振国张少军马骏孙辉
-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疗效术后死亡头痛症状AVM再发作
- 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27例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态脑血管,其体积可以随人体发育而长大。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引流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头痛、神经功能缺失、癫痫等。我科自2001年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27例颅内AVM行单纯外科切除手术,现报导如下。
- 李健赵永轩马骏孙涛苏贺先
-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切除神经功能缺失人体发育静脉引流动脉供血
- 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显微血管吻合操作训练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方法先进行显微镜下的基础操作训练,再行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结果所有实验大鼠吻合血管愈合且通畅。取吻合口周围血管横断面进行HE染色,显示血管吻合口见内皮细胞生长良好,血管通畅率为100%,未见血管狭窄及假性动脉瘤。结论通过显微镜下基础操作训练及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动物模型的方法,对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进行显微镜下操作的训练,为其应用到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 李健赵永轩孙涛马骏于仁朝苏贺先
- 关键词: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动物模型
- 后颅窝手术后颈枕部局部积液15例防治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颈枕部局部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5例后颅窝术后出现颈枕部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均在颈枕部积液腔留置外引流管,其中5例通过放置外引流管积液消失;10例在单纯放置外引流管无效后联合放置腰大池外引流,6例积液消失,4例最终进行二次手术。结果:经治疗,15例患者无发热、头痛等临床症状,颈枕部局部积液消失。结论:术中认真仔细操作是减少积液发生的关键,对于出现积液的患者,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赵永轩苏贺先马骏李建李如军
- 关键词:后颅窝手术皮下置管
- 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视觉恢复的术前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其术前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对5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术后视觉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改善组(n=17)及改善组(n=42)两组,并对术后视觉变化与视觉功能恢复的术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例垂体腺瘤患者中42例术前与术后视觉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肿瘤最大直径、鞍上伸长、症状持续时间、患者年龄与患者术后视觉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鞍上伸长、症状持续时间、年龄为术后视觉未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最大直径并无统计学意义(P=0.449)。结论垂体腺瘤患者肿瘤鞍上伸长、症状持续时间、患者年龄是术后视觉未改善的危险因素,肿瘤最大直径并不是术后视觉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
- 张业森徐德才刘后银赵永轩李健苏贺先
- 关键词:垂体瘤
- 术中超声在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2例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其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28~68岁;胶质瘤WHO分级Ⅰ级13例、Ⅱ级22例、Ⅲ级21例、Ⅳ级6例。62例患者均行肿瘤开颅显微切除术,根据是否应用IOUS分为两组:应用IOUS者31例纳入观察组,未应用IOUS者31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比观察低级别(Ⅰ~Ⅱ级)与高级别(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的IOUS声像图表现;对术中暴露肿瘤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的切除程度、术后第5天患者脑水肿程度等围术期指标观察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卡氏评分(KP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级别,肿瘤中心至硬脑膜的垂直距离,术前患者脑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KP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暴露肿瘤时间(23.1±3.7)min短于对照组的(37.3±4.3)min,肿瘤切除程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第5天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3个月KPS(78.32±4.32)分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KPS(74.22±2.3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7.4±17.8)min和(194.8±15.8)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IOUS回声均较脑组织回声高,但前者边缘规整、内部较均匀并可见钙化的强回声,而后者边缘为模糊的的混合回声影、内部呈不均匀回声或无回声的坏死囊变区。结论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IOUS声像图表现不同。IOUS应用于功能区胶质瘤开颅显微手术中,具有实时定位准确的优点,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轻术后脑水肿,保护及改善术后神经功能。
- 蒋克郑夏林苏贺先李健徐德才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术中超声大脑功能区神经外科神经系统疾病
- 用神经内窥镜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初步经验被引量:1
- 2001年
- 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8岁(45~69岁).病因均为高血压病并无脑疝发生.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4 h(8~36 h).全组病例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平均48ml(36~63ml).术前神志:嗜睡2例,模糊不清5例,浅昏迷1例.
- 杨百春鲍伟民庞力于振国张少军苏贺先刘长文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神经内窥镜手术时机
- 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21例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1例颅咽管瘤患者分别采用经额下终板入路10例,右侧额下入路9例,翼点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正常生活13例,生活自理6例,效果不佳2例。16例随访0.5~3年未见肿瘤复发,视力、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失访5例。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结构和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 李健苏贺先张少军马骏孙辉赵永轩韩易
- 关键词:颅咽管瘤肿瘤切除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