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旭

作品数:20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1篇关节炎
  • 10篇类风湿
  • 10篇护理
  • 10篇风湿
  • 7篇类风湿关节炎
  • 7篇风湿关节炎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狼疮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4篇性关节炎
  • 4篇生活质量
  • 4篇类风湿性
  • 4篇类风湿性关节...
  • 4篇活质量
  • 4篇风湿性
  • 4篇风湿性关节炎
  • 3篇增强型
  • 3篇增强型体外反...

机构

  • 13篇广东医学院附...
  • 8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20篇蔡旭
  • 16篇郭粉莲
  • 12篇叶志中
  • 3篇尹志华
  • 3篇李剑松
  • 3篇徐珊
  • 3篇黄宗青
  • 3篇张志
  • 3篇董慧娟
  • 2篇董慧娟
  • 2篇陈新鹏
  • 2篇姚丽英
  • 2篇黄映华
  • 2篇孔卫红
  • 2篇何伟珍
  • 1篇曾惠琼
  • 1篇李博
  • 1篇胡秋侠
  • 1篇陈芳
  • 1篇尹利华

传媒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护理研究(上...
  • 2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现代护理(上...

年份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生存质量评估与疗效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生存质量与疗效的关系,以期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风湿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4例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为工具,对入院初始的入选对象进行生存质量调查,以量化评分结果为分组依据将病人分为高评分组(评分≥80分,A组)48例,中等评分组(评分60分~79分,B组)61例,低评分组(评分≤59分,C组)45例,追踪并比较3组病人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随访3个月后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病情评价(DAS评分)系统对病人疗效进行评估:A组病人缓解41例,低度活动4例,中度活动2例,高度活动1例,B组缓解4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4例,高度活动3例;C组缓解28例,低度活动6例,中度活动6例,高度活动5例。3组病人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生存质量评分高的病人较其他两组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生存质量评分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评分高的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
郭粉莲蔡旭叶志中尹志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进展性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别为(1.89±0.31)mm和(1.88±0.42)mm,治疗后分别为(1.18±0.56)mm和(1.45±0.34)mm,治疗后治疗组的颈动脉IMT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斑块负荷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有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负荷、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斑块性质均呈现硬化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斑块性质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能有效发挥改善凝血与纤溶功能的作用,防止易损斑块的形成,降低斑块负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IMT,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肖剑伟蔡旭黄宗青张志周国强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进展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患者动脉血管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对患者动脉血管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至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进展性卒中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治疗后的CRP与内皮素1(ET-1)值都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CRP[(2.09±2.11)mg/L与(8.12±2.46)mg/L,t=15.309]与ET-1值[(13.98±6.30)mg/L与(46.09±11.02)mg/L,t=14.9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11.93±2.13)%与(8.10±1.43)%]、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NMD)[(22.98±8.34)%与(16.09±5.12)%]较治疗前[(5.26±1.34)%与(5.27±1.33)%,(13.20±5.33)%与(13.67±4.10)%]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16.934、21.787,8.443、12.345,P均〈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FMD与N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982、9.113,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踝血管指数与臂踝脉搏波速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81、8.456,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卒中能有效抑制内皮素与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内皮依赖性血管的舒张功能,改善动脉弹性,从而发挥更加有效的治疗作用。
肖剑伟蔡旭黄宗青张志周国强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进展性卒中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6
2016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病人在常规用药指导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健康知识评分、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疼痛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符合人性化护理原则。
蔡旭肖剑伟郭粉莲叶志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教育护理依从性疼痛健康知识
功能训练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8月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例,对照组4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并运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制定并实施一套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对策;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并且改善值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功能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粉莲叶志中徐珊董慧娟蔡旭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质量护理
序贯治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序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连续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入组时应用MOS SF-36量...
郭粉莲蔡旭黄映华
关键词:序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生活质量
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探讨血浆免疫吸附的护理.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78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免疫吸附配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予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AI评分及相关化验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为(6.4±2.3)×109/L,高于对照组的(5.1±2.5)×109/L,治疗组血沉为(20±15)g/L,高于对照组的(17±2.3)g/L,治疗组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的治疗前准备、正确操作及密切的观察护理,能提高免疫吸附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郭粉莲蔡旭孔卫红叶志中陈新鹏尹志华
关键词:免疫吸附技术护理临床疗效
运动干预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护理运动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5年2~12月收治的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按常规处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关节功能操为主的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0 d患者关节疼痛总数及程度。结果护理干预10 d后,干预组患者关节疼痛总数、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对缓解RA关节疼痛效果不如药物加护理运动干预。
郭粉莲叶志中蔡旭徐珊董慧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运动干预
中药汽疗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观察中药汽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汽疗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汽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中药汽疗,比较2组人院时及治疗后关节疼痛的程度。结果中药汽疗7d后,汽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中药汽疗比常规的内服药物治疗及护理对缓解RA关节疼痛效果较好。
郭粉莲李剑松叶志中蔡旭徐珊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药汽疗
英芙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英芙利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探讨生物制剂用药的护理。方法27例类风湿关节患者分别在第0、2、6周及以后每隔8周接受静脉输注3 mg/kg英芙利昔单抗。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分标准,在用药后第1天、第2周、第6周、第14周进行疗效评定。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结果在用药后第1天、第2周、第6周、第14周ACR20改善程度分别为9例(33%)、14例(44%)、19例(70%)、23例(85%)。不良反应有输液反应3例、呼吸道感染2例、肝功能异常2例、白细胞减少及心脏ST-T改变各1例,经及时干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英芙利昔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严格的用药前评估、正确的给药及密切的观察护理,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郭粉莲何伟珍叶志中蔡旭董慧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