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崚崴
- 作品数:44 被引量:2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嗜酸性膀胱炎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例嗜酸性膀胱炎 ,2例表现为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 ,2例为局限性结节状膀胱壁增厚。结论 嗜酸性膀胱炎的CT及临床表现与膀胱肿瘤易于混淆 。
- 刘明虞崚崴张玉珍冯赟朱礼华薛建平
- 关键词:儿童嗜酸性膀胱炎CT
-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造影诊断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造影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种冠脉异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脉造影检查中发现的21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资料,其中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9.9)岁,中位59岁。双源CT扫描层厚0.75mm,双筒注射器注射350I对比剂平均约70ml,生理盐水45ml冲刷,完成舒张期重建,分别观察横断面、正交MPR、MIP以及VR图像。结果:16例见右冠脉圆锥支供血,20例左冠脉供血,其中17例相当于左圆锥支位置;双侧性供血15例。病灶在肺动脉表面形成迂曲、显著强化的血管网,其中仅3例形成较为明显的小动脉瘤,20例可见明确的"射血征",全部位于肺动脉瓣上方。4例异常血管网可疑与支气管动脉交通。结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并不少见,但绝大多数较小,没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该瘘有典型CTA表现,多起自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在肺动脉起始段表面形成血管网,有典型"射血征"。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位置和形式较为固定,可能有独立形成机制。
- 李惠民虞崚崴丁茗刘明薛建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肺动脉瘘
- 正常婴幼儿及成人蜗神经管、内耳道及蜗神经影像学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测量正常婴幼儿和成人蜗神经管(CNC)、内耳道(IAC)及蜗神经(CN)的正常值并观察两组之间有无差异,为婴幼儿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CI)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30名,均行颞骨HRCT扫描,另选择婴幼儿及成人各20名,均行内耳道MRI FIESTA序列扫描,所有病例均排除内耳疾患。在HRCT图像上分别测量CNC宽度及IAC最大径,在MRI图像上测量CN直径,各测量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各测量指标均进行婴幼儿及成人组间比较。结果:正常婴幼儿和成人CNC宽度、IAC最大径及CN直径测量结果分别如下:CNC宽度(1.92±0.25)mm、(1.84±0.19)mm;IAC最大径(4.92±0.69)mm、(5.04±0.59)mm;CN直径(1.06±0.08)mm、(1.02±0.11)mm。以上各测量指标婴幼儿及成人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婴幼儿CNC、IAC及CN大小与成人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婴幼儿期开展CI是可行的。同时本研究所得到的测量值为蜗神经发育不良(CND)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 郑慧李玉华曹雯君李惠民虞崚崴张忠阳
- 关键词:耳蜗神经耳道耳蜗植入术螺旋计算机
-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 2005年
- 目的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原发肿瘤多起源于肾脏一侧,上极多于下极,肿瘤大小与预后无关;本组91%组织学为“有利”型,不均匀强化的实质性肿瘤伴坏死与出血;被肿瘤侵犯、压迫后残存肾实质呈“新月型”强化为典型CT表现。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8%。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为胸部转移。“不利”型肿瘤有远隔转移。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原发肿瘤侵犯的范围,及时发现转移瘤,为肿瘤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张永平虞崚崴范国平任刚程普选薛建平
-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原发肿瘤CT诊断儿童腹膜后肿瘤侵犯
- 256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技术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256层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技术优化。方法:90例拟行常规胸部增强CT(Philips i CT)的患者顺序分成三组:第1~30例纳入A组,采用120k V,Average 100m As(standard);第31~60例纳入B组,采用100k V,100m As(standard);第61~90例纳入C组,采用100k V,100m As(high)。0.67mm层厚,0.67mm间隔,i Dose4第4级重建,比较3组图像的主动脉CT值、噪声值(SD)和对比噪声比(CNR)。对三组采集的图像进行MIP和VR重组,并对重组图像上的支气管动脉细节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主动脉CT强化值,B、C两组相似且均明显高于A组(P〈0.05),横断面图像SD值则A,B两组相似且明显低于C组(P〈0.05),CNR值则A,B两组相似且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维图像上支气管动脉细节显示以C组最佳,优于B组(P〈0.05),显著优于A组(P〈0.01),B组稍优于A组(P〈0.05)。结论:低k V、高分辨扫描方式可以更好显示支气管动脉细节,适合256层i CT上应用。
- 朱景雨李惠民蔡静虞崚崴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术
- 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儿童鞍区占位的MRI表现,探讨不同病理情况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定性诊断水平。方法:病理证实的儿童鞍区占位性病变37例纳入研究,男15例,女22例,年龄1~14岁,平均6.4±3.7岁,采用GE1.5T或3.0T超导MR成像仪,完成冠状面T1WI、T2WI和矢状面T1WI平扫,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T1WI增强,2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回顾性分析MRI表现。结果:颅咽管瘤l5例(40.5%),10例囊性,5例囊实性;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囊壁呈弧形或环行强化,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明显强化。Rathke囊肿10例(27.0%),位于腺垂体与神经垂体之间,6例呈长T1长T2信号,4例呈短T1短T2信号。胶质瘤4例(10.8%),均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儿童鞍区肿瘤种类繁多,但根据病灶所发生的部位和信号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多数能术前作出明确诊断。
- 尹春红李玉华李惠民虞崚崴张忠阳安慧涛
- 关键词:鞍区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处理并计算CT肺动脉阻塞百分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显示受累肺动脉122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CT肺动脉阻塞百分数分别从2.5%到75%不等。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形态、发生部位及其他间接征象,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虞崚崴彭海腾朱锦勇朱礼华薛建平张忠阳
-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T表现被引量:3
- 2010年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病,既有与成人肺炎相似的一面,也有其特殊的一面,儿童呼吸系统解剖和免疫系统发育上的不完善可能是原因之一。合理的CT检查可以显示儿童肺炎细节及其合并症,并一定程度上提示预后。
- 凃备武李惠民虞崚崴李玉华雷春娥鲍一笑
- 关键词:儿童肺炎
- 儿童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6
- 2010年
- 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常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影像表现多样化,以肺间质和实质混合表现为主,并有2个较特征性的表现,即网合结节影和支气管壁增厚,相比于其他肺炎,更容易出现节段性肺不张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 虞崚崴李惠民凃备武李玉华雷春娥鲍一笑
-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影像学
- 手足口病影像学被引量:1
- 2010年
-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传染病,目前流行的HFMD主要由肠道病毒EV71引起,除了可以引起儿童肺炎外,还可以引起心肌损害,可以侵犯神经系统致无菌性炎症并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影像学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肺部改变和神经系统改变,帮助临床处理。
- 李惠民李玉华吕婕鲍一笑虞崚崴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肺炎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