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群

作品数:29 被引量:338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胰腺
  • 10篇胰腺炎
  • 10篇腺炎
  • 8篇坏死
  • 8篇坏死性
  • 8篇坏死性胰腺炎
  • 8篇急性坏死
  • 8篇急性坏死性
  • 8篇急性坏死性胰...
  • 5篇修补术
  • 5篇切口
  • 5篇切口疝
  • 5篇继发
  • 5篇继发感染
  • 5篇腹壁
  • 4篇细菌移位
  • 4篇抗生素
  • 4篇腹壁切口
  • 4篇腹壁切口疝
  • 3篇胰腺组织

机构

  • 28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29篇邓群
  • 22篇黎沾良
  • 13篇李基业
  • 10篇陆连荣
  • 8篇李涛
  • 5篇孙小庆
  • 4篇祝小枫
  • 4篇梁延杰
  • 4篇熊德鑫
  • 3篇马楠
  • 3篇张鑫奎
  • 3篇吕国平
  • 3篇王世斌
  • 3篇于燕
  • 2篇姚咏明
  • 2篇杜俊东
  • 2篇何忠杰
  • 2篇林洪远
  • 2篇盛志勇
  • 2篇焦化波

传媒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消化外科
  • 1篇感染.炎症....
  • 1篇首届全军重症...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肠道脱污染预防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3
2001年
目的 通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动物模型 ,探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SDD)预防胰腺继发感染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60只 ,向总胆胰管逆行输入人工胆汁复制ANP模型 ,随机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ANP组和SDD治疗组 ,观察胰肠组织学、胰淀粉酶、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 SDD使ANP动物胰腺和小肠粘膜病理改变减轻 ,胰淀粉酶水平下降 (P <0 0 5 ) ,并使ANP时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得以恢复 ,肠粘膜和肠内容物双歧杆菌 /大肠杆菌比值 (B/E)分别由 - 0 3 7± 0 72升至 1 73± 1 2 3 (P <0 0 1)和由 0 88± 0 77升至无穷大。SDD组 72h脏器细菌移位率由 5 9 5 %降至 3 3 3 % (P <0 0 5 ) ,72h死亡率由 5 8 8%降至 14 3 % (P =0 0 0 5 )。结论 SDD通过减轻肠道菌群紊乱状态 ,减少细菌移位 ,有利于预防ANP继发感染。
邓群黎沾良陆连荣熊德鑫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
新型人白细胞介素-1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白细胞介素 13的新型拼接体蛋白。方法 :用植物凝集素 (PHA)和刀豆凝集素 (ConA)共刺激人Jurkat细胞 ,通过半巢式RT PCR扩增在 98位缺失Gln、不含信号肽的人IL 13新拼接体基因 ,并克隆入 pBV2 2 0 ,构建 pBVIL 13表达载体 ,经温度诱导后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新型人IL 13蛋白。表达产物经S 2 0 0纯化、复性后 ,用TF 1细胞进行MTT比色测定其活性。结果 :成功地分离了人IL 13新拼接体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离纯化的新型IL 13蛋白 ,其比活性为 1.6× 10 6U/mg。结论 :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新型人IL 13细胞因子 。
王大东李基业王金惠徐东刚焦华波李涛邓群王嘉玺黎沾良
关键词:克隆原核表达
创伤后肠道通透性改变血浆标志物D-乳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1
2000年
目的 :观察创伤时循环 D 乳酸与内毒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 3种大鼠模型 :(1)肠系膜上动脉夹闭 1小时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2 ) 30 %总体表面积深 ~ 度烫伤模型 ;(3)总胰胆管人工胆汁逆行灌注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模型。于各时间点采集颈动脉及门静脉血 ,分别检测 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结果 :(1)肠缺血 1~ 1.5小时血浆 D乳酸和内毒素均升高 ,再灌注后显著升高 ,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 .7198,P <0 .0 5 ) ;(2 )烫伤后 6小时血浆 D乳酸和内毒素显著升高 ,两者存在明显相关 (r=0 .8771,P<0 .0 1) ;(3) ANP大鼠血浆 D 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2小时开始升高 ,2 4小时达峰值 ,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 (r=0 .7985 ,P<0 .0 1)。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 3组动物均有小肠绒毛脱落 ,粘膜下炎细胞浸润等改变 ,其严重程度与血浆 D 乳酸水平一致。结论 :血浆 D 乳酸可作为创伤所致肠粘膜损伤、肠通透性改变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形成的预警指标。
孙晓庆付小兵张蓉吕艺邓群张诚姜小国盛志勇
关键词:创伤肠通透性D-乳酸
抗生素对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穿透能力及杀菌效力的实验研究
2000年
目的:测定头孢唑肟等7种抗生素对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的穿透能力,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小鼠灌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肺、肝、肾和胰腺组织标本,按微生物琼脂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浓度。测定抗生素对6种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90))。计算出抗生素对组织的穿透率(组织浓度/血清浓度)及在组织中的杀菌指数(组织浓度/MIC_(90))。结果:抗生素对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的穿透率分别是:头孢唑肟为60%、99%、202.7%和44.6%,头孢曲松为121.9%、92.4%、199.3%和22%,头孢哌酮为77.8%、408.8%、229.2%和33.3%,头孢布烯为29.0%、17.2%、132.3%和0,氨曲南为94.3%、472.9%、161.7%和82.7%,奈替米星为38.6%、5.8%、72.4%和8.7%,万古霉素为95.4%、11.6%、148.5%和9%。结论:氨曲南、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适用于肺、肝、肾和胰腺组织细菌感染。头孢布烯、奈替米星和万古霉素在肺、泌尿系感染中有较好抗菌效果,但在肝、胰组织中浓度低,难望有好的疗效。
马楠崔德健吕国平邓群黎沾良陆连荣祝小枫
关键词:抗生素穿透率
改良Stoppa技术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和缺损(31例报告)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总结应用改良的Stoppa技术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和缺损的经验。 方法  3 1例腹壁巨大切口疝 ,腹壁缺损平均直径 14 .7cm。将聚丙烯网片或复合补片置入腹肌后筋膜前间隙修补 ,但对缺损边缘不强行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无一例发生皮下积液及切口感染。 3 0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2~ 3 6个月 ,平均 2 5个月 ,无一例复发。
李基业邓群李涛姚胜黎沾良
关键词:切口疝网片
肠道细菌移位与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被引量:4
1999年
继发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成为近10年来研究的重点。肠道细菌移位造成胰腺感染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2〕。作者综合阐述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屏障破坏的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移位的影响;并对细菌移位途径和预防胰腺继发感...
邓群
关键词:胰腺炎继发感染细菌移位肠道屏障
抗生素对肝脏和胰腺组织穿透能力及杀菌效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1998年
目的测定7种抗生素对肝脏和胰腺组织的穿透能力,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小鼠静脉注射或灌服抗生素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及肝、胰组织标本,按微生物琼脂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浓度。测定抗生素对6种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90)。计算出抗生素对组织的穿透率(组织浓度/血清浓度)及在组织中的杀菌指数(组织浓度/MIC90)。结果抗生素对肝、胰组织的穿透率分别是:氨曲南4729%和827%,头孢唑肟990%和446%,头孢三嗪924%和220%,头孢哌酮4088%和333%,头孢布烯172%和0,乙基西梭霉素58%和87%,万古霉素116%和90%。氨曲南、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和头孢哌酮对肠道杆菌的杀菌指数都>100。结论上述4种抗生素适用于肝、胰细菌感染。头孢布烯、乙基西梭霉素和万古霉素在肝、胰组织中浓度低,难望有好的疗效。
黎沾良邓群陆连荣祝小枫吕国平马楠熊德鑫
关键词:抗生素药代动力学肝脏胰腺
引流加门脉置管输注抗生素治疗多发性肝脓肿
2002年
李基业王世斌金淑莲邓群
关键词:多发性肝脓肿引流术抗生素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9例体会
2003年
目的 :总结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 69例三孔法LC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经脐部 1 0mm孔、剑突下 1 0mm孔及右上腹 5mm孔实施手术。结果 :59例成功地施行三孔法LC ,6例中转四孔法LC ,4例开腹切除胆囊。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 ,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李基业李涛邓群杜俊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法回顾性分析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防治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观察不同措施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继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6个治疗组,观察胰腺病理、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β、肠通透性、肠道菌群、脏器细菌移位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结果:中药清胰汤和SDD的效果最好,中药在抑制胰酶分泌和维护肠通透性方面略胜一筹,而SDD则在改善菌群结构方面更具优势;两者在减轻内毒素和细菌移位上效果相当。单纯导泻效果令人失望。生长抑素从多方面显示出其有益的作用,但主要发挥于ANP的早期。两种细胞因子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ANP的病情。结论:中药清胰汤、SDD、生长抑素是防治ANP继发感染的有效措施。免疫干预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黎沾良邓群陆连荣姚咏明祝小枫熊德鑫梁延杰于燕孙小庆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