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荣 作品数:11 被引量:5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开滦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泊芬净组(A组)、伏立康唑组(B组)、伊曲康唑组(C组)、两性霉素B组(D组)、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组(E组),每组各40例。对五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C,D和E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32/40),90.0%(36/40),87.0%(35/40),96.0%38/40)和96.0%(38/40)。E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与A组、C组、D组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较单一用药治疗疗效更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付岭 张涛 刘金梅 郑玉荣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 两性霉素B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联合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在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2013年 目前的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由于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接受了大量放化疗、各类抗生素以及激素的较多使用,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受损。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概率较高,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检测手段,由于有创操作、检测时间长以及敏感性、特异性低等缺点,一直无法快速、准确地进行确诊。我科在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 张涛 高坤 郑玉荣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 半乳甘露聚糖 血浆 曲霉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浆1,3-β-D葡聚糖的影响分析 2015年 目的研究与分析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对血浆1,3-β-D葡聚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化疗基础疾病治疗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此基础上加用卡泊芬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感染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能够有效降低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高坤 张涛 付岭 刘金梅 郑玉荣关键词: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和经验性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待确诊患者190例,分别单独给予G试验和GM试验检查,并结合G试验组和GM试验给予联合诊断结果,根据诊断金标准评价G/GM试验联合诊断价值.再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给予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G/GM试验联合诊断较二者单独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可采用G/GM试验联合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并选择经验性治疗. 高坤 张涛 付岭 刘金梅 郑玉荣关键词: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G试验 JAKS及其抑制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金梅 张文珍 师芳艳 张晴 高坤 张涛 付岭 郑玉荣 高菊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治疗困难,死亡率高,通过基因检测可早期预测急性白血病化疗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细胞因子研究的热点为JAKS-STATS,其中CIS、SOCS1、SOCS2、SOCS3等的...关键词: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肿瘤治疗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皮下注射rhTPO和rhIL-11,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恢复的最大值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治疗后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所需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与rhIL-11比较,rhTPO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付岭 张涛 刘金梅 郑玉荣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介素-11 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早期诊断和经验性治疗在老年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张涛 付岭 高坤 刘金梅 郑玉荣 目前各类血液病的治疗和诊断手段,均存在易对患者造成免疫功能损伤和多种并发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对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疑似患者进行G/GM试验联合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对诊断出...关键词:关键词:组织病理学 抗真菌药物 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G/GM试验联合诊断和经验性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待确诊患者190例,所有患者分别单独给予G试验和GM试验检查,并结合G试验组和GM试验给予联合诊断结果,根据诊断金标准评价G/GM试验联合诊断价值。再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给予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G/GM试验联合诊断较二者单独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灵敏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不同经验性治疗药物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可采用G/GM试验联合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并选择经验性治疗。 高坤 张涛 付岭 刘金梅 郑玉荣关键词: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G试验 胰管内引流术缓解伴有胰管扩张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腹痛的疗效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内引流术缓解伴有胰管扩张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腹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2/2015-12河北省开滦总医院收治的伴有胰管扩张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胆管支架内引流术,治疗组患者给予胰管支架内引流术联合胆管支架内引流术,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 B I L)、血淀粉酶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手术前后患者腹痛程度,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Tbil、ALP、AL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且两组患者Tbil、ALP、ALT水平也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各时间段治疗组患者的VA 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5%,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支架内引流术缓解伴有胰管扩张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腹痛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莹 代健 杨美容 郑玉荣关键词:胰腺癌 中晚期 胰管扩张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情况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68例MPN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情况,结合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二组患者脑梗死发生情况,探讨该基因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对照高血压引发脑梗死,探讨MPN引发脑梗死的特点。结果①68例MPN患者中共检出39例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总突变率为57.4%。②68例MPN患者中脑梗死发生率为47.0%(32/6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为41.4%(12/29),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组为51.3%(20/39),二组间χ2=0.655,P>0.05。32例脑梗死患者中,JAK2V617F阳性患者23例,阴性患者9例,二组间χ2=5.212,P<0.05。37例年龄≥60岁患者中23例并发脑梗死(62.2%),31例年龄<60岁者中9例并发脑梗死(29.0%),二组间比较χ2=7.431,P<0.01。③MPN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好发部位与高血压引相同,23例基因阳性者中多发梗死21人,9例基因阴性者中多发梗死4例,二组间χ2=8.312,P<0.01。④随诊30例口服羟基脲及阿司匹林的梗死患者,使血细胞降至理想范围,跟踪1年余均未再发血栓。结论 MPN患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率较高,JAK2-V617F阳性及高龄(≥60)患者易并发脑梗死,基因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口服羟基脲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再梗。 刘金梅 李广强 张涛 付岭 李莹 郑丽坤 郑玉荣 高菊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