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子健

作品数:85 被引量:22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锡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胆管
  • 20篇细胞
  • 19篇胆总管
  • 15篇肝癌
  • 14篇引流
  • 13篇一期缝合
  • 12篇腺癌
  • 10篇乳腺
  • 10篇乳腺癌
  • 10篇基因
  • 10篇癌细胞
  • 9篇手术
  • 8篇胆管引流
  • 8篇胆总管一期缝...
  • 8篇肝细胞
  • 7篇肿瘤
  • 7篇转录
  • 7篇肝癌细胞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机构

  • 40篇苏州大学附属...
  • 18篇无锡市第四人...
  • 10篇苏州大学
  • 10篇江南大学附属...
  • 7篇泸州医学院附...
  • 6篇江南大学附属...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平顶山市第一...
  • 2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传染病...

作者

  • 85篇郭子健
  • 33篇戴赛民
  • 28篇李莉华
  • 24篇周俊晶
  • 23篇过建工
  • 17篇周鹏
  • 12篇吴二斌
  • 12篇张勇
  • 10篇周希科
  • 10篇刘志辉
  • 10篇宋明旭
  • 10篇黄朝晖
  • 8篇陈青
  • 8篇赵长勇
  • 7篇李莉华
  • 7篇张勇
  • 7篇张勇
  • 6篇周鹏
  • 5篇王晓艳
  • 5篇张福正

传媒

  • 6篇江苏医药
  • 5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华普外科手...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泸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第14届全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 3篇1998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8a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正>目的已有研究表明miR-18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高。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8a水平较健康人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miR-18a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用...
李莉华余波郭子健张福正
关键词:肝癌细胞SIRNAMIR
胆管细胞性肝癌52例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郭子健李秋贺凯
关键词:胆管细胞性肝癌
TUM2-PK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4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UM2-PK mRNA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结果:TUM2-PK mRN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35/42)和57.14%(24/42),表达量为0.7230±0.6744和0.2594±0.2835,肝癌组织中TUM2-PK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UM2-PK mRNA的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肝癌的大小、门脉癌栓、淋巴转移、肝内转移、AFP水平及患者5年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TUM2-PK mRNA的高表达提示肝癌的分化差。可作为评估肝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吴二斌李莉华郭子健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pGenesil-2.1-iASPP-shRNA质粒的构建及转染
2011年
目的构建针对iASPP基因的短发卡RNA干扰(iASPP-shRNA)质粒,并转染胃癌细胞AGS(p53野生型)。方法以iASPP为靶基因设计两条带有短发卡结构的寡核苷酸序列,连接到pGenesil-2.1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提取质粒转染胃癌细胞并培养形成稳定的细胞系,PCR检测转染AGS细胞中的iASPP基因。结果构建的pGenesil-2.1-iASPP-shRNA质粒测序证实iASPP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该质粒转染AGS细胞后,其iASPP基因表达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pGenesil-2.1-iASPP-shRNA质粒,并可成功转染AGS细胞而抑制其iASPP基因的表达。
饶敏李莉华郭子健梁环宇王晓艳过建工戴赛民
关键词:RNA干扰基因转染
沉默中介体19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中介体19(Med19)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介导的Med19小分子干扰RNA(siRNA)感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KD组),并设置空载体转染组(NC组)、空白对照组(CON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感染效率,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ed19蛋白表达,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感染慢病毒效率达90%以上。与NC组及CON组细胞相比,KD组Med19 mRNA表达水平下降了72.3%、72.1%,Med19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85.4%、8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在0、6、12、24 h比较迁移的距离,KD组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较CON组、NC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NC组、CON组MCF-7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分别为23.8±4.32、43.4±3.65、45.8±5.81,KD组较CON组、NC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与CON组相比,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19基因沉默抑制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王晓艳郭子健吴小红李莉华
关键词:MED19慢病毒乳腺癌细胞RNA干扰
SNC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MP-2,MMP-9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SNC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SNCG与MMP-2,MMP-9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及20例胃正常黏膜石蜡标本中SNCG蛋白和MMP-2、MMP-9的表达.结果:在胃癌组织中SNCG,MMP-2及MMP-9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周围正常组织(65%,75%,68.3%vs0%,25%,20%,均P<0.05),他们的表达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5).SNCG的表达与MMP-2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3,0.552,均P<0.01),MMP-2的表达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2,P<0.01).结论:SNCG和MMP-2、MMP-9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SNCG和MMP-2、MMP-9可作为胃癌病理学特点的参考指标.
陈进郭子健王卫理金琳芳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基质金属蛋白酶
不当探查致胆总管下端损伤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的术中诊治及预防措施,介绍正规科学的胆道探查方法,并介绍一种新的胆道引流方法.方法 回顾性复习自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生的8例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过程.
过建工郭子健戴赛民张勇周俊晶
胆总管切开取石、胃胆管引流的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胡雯晴郭子健周俊晶
关键词:胆总管护理
Med19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构建含Medl9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用PCR技术获得Medl9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酶切后的线性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PCR及测序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效率。包装成慢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结果:成功获取Medl9基因。测序证实所获取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荧光显微镜以及WesternNot检测均证实pGC-FU-Med19携有正确的Medl9基因,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为2×10^9TU/mL。结论:成功构建Medl9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晓艳李莉华郭子健饶敏
关键词:MED19慢病毒过表达
UGCG通过调控MDR1/P-gp参与人结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L-OHP)细胞株,检测该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对象,采用药物浓度梯度递增诱导法建立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HCT-116/L-OHP。CCK-8法检测L-OHP、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对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使用UDP-葡萄糖神经酰胺糖基转移酶(UGCG)si RNA转染HCT-116/L-OHP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前后UGCG基因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及其编码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CT-116/L-OHP对L-OHP的耐药指数为10.5,与DDP有一定程度的交叉耐药,耐药指数为4.61,但对5-Fu无交叉耐药。耐药细胞HCT-116/L-OHP中UGCG、MDR1 mRNA和UGCG、P-糖蛋白(P-gp,MDR1编码的蛋白)表达均增加,相比HCT-116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GCG si RNA成功抑制HCT-116/L-OHP细胞中UGCG的表达,各干扰组MDR1 mRNA、P-gp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UGCG基因通过调控MDR1/P-gp的表达参与人结肠癌奥沙利铂的耐药机制的形成。
张秀芬刘贝贝郭子健李莉华
关键词:多药耐药P-糖蛋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