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武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杂交后代保护性酶活性与越冬率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高。低温胁迫后,2个群体不同世代的保护酶活性均增加,在群体1中,F1代CAT平均值从降温后比降温前升高了,F2从8.41 U·g-1到15.72 U·g-1,BC1从10.62 U·g-1到19.20 U·g-1。对越冬率与保护性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208+2.698X1+1.154X2+0.163X3,可得出越冬率与CAT酶、POD酶、SOD酶活性的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保护性酶活性越强,越冬率越高,抗寒性也就越好。
- 王凯音孙万仓刘自刚方彦杨刚马骊郭仁迪方圆侯献飞刘林波钱武刘海卿袁金海王治江
- 关键词:冬油菜白菜型越冬率抗寒性杂交后代
- 鉴定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鉴定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鉴定了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为真杂种。一种鉴定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采样:(2)分别称取0....
- 刘自刚钱武孙万仓李学才方彦武军艳杨刚王月王凯音刘林波侯献飞马骊张树娟杨建胜刘海卿董红叶
- 文献传递
- 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及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 2017年
- 为探讨质外体抗冻蛋白能否作为冬油菜抗寒评价的一项新指标,本研究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春油菜Parkland及其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所有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浅,其含量较低。低温胁迫后,各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加深,含量增加,且单株间差异较大。冬性亲本和能够越冬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深,而春性亲本与不能越冬单株的颜色浅。由此说明,质外体抗冻蛋白作为抗寒评价的新指标是可行的,试验中筛选出的一些抗寒性状优良的单株,可为冬油菜抗寒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一定的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 方园刘林波孙万仓刘自刚杨刚袁金海马骊侯献飞王凯音郭仁迪陈奇王治江刘海卿钱武赵艳宁米超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质外体抗冻蛋白SDS-PAGE电泳
- 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菜型冬油菜抗寒剂。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如下原料组成,15‑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其余为水。本发明针对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容易遭...
- 刘自刚刘海卿孙万仓武军艳李学才方彦王治江杨建胜钱武张树娟
- 文献传递
- 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CAT酶分子标记及QTL定位
- 本发明公开了强冬性白菜型冬油菜CAT酶分子标记及QTL位点,其筛选步骤包括:(1)利用多代套袋自交的亲本强冬性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7号’和强抗寒冬油菜‘陇油9号’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2)采用CTAB法提取两亲本及F...
- 孙万仓杨刚刘自刚曾秀存武军艳方彦李学才孔德晶刘海卿钱武
- 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寒旱区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为了研究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寒旱区的适应性,以29份甘蓝型冬油菜品系为材料,分析在天水、兰州两个试点越冬率、生育期、产量、含油量及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在天水试点越冬率均高于兰州试点,在天水试点,21份参试品系越冬率80.00%以上,而兰州试点在覆盖条件下越冬率平均为14.49%,最高为平甘1号(48.50%)。联合方差表明,试点气候差异是引起越冬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与天水试点相比,参试品系北移至兰州试点后越冬期延长,冬后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延长;在天水试点参试品系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千粒重、折合每667 m^2产量、含油量平均值分别为133.52 cm、32.79 cm、51.37 cm、3.15 g、184.20 kg、40.16%,较兰州分别高22.11 cm、31.58 cm、2.47 cm、0.66 g、160.54 kg、22.54%;变异分析表明,在天水试点参试品系越冬率、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含油量变异系数相对兰州试点较小,相对稳定。结论:天水试点气候条件更适合甘蓝型冬油菜的生长,参试品系越冬率高、农艺性状良好、产量高、含油量高,适应性强。
- 侯献飞孙万仓方彦武军艳刘自刚刘林波钱武马骊陈奇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抗寒性农艺性状含油量
- 自交对白菜型冬油菜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解自交对白菜型冬油菜后代生理生化特性及抗寒性的影响,以6份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研究了在越冬降温前与降温后,自交和开放授粉后代植株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越冬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除MDA含量外,无论是降温前还是降温后,白菜型冬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叶片中的SOD、CAT、POD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较开放授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幼苗越冬率也较开放授粉植株显著降低。(2)与降温前相比,降温后所有测定指标在两种授粉方式后代中都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以CAT活性变化最为显著。研究认为,自交会使白菜型冬油菜后代植株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升高,导致幼苗的越冬率显著下降,进而引起其植株抗寒性减弱。
- 董红业孙万仓刘自刚张正丽杨刚王丽萍王月赵燕宁钱武
-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自交生理生化特征抗寒性
- 芥菜型冬油菜与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杂种变异分析
- 我国的三大类型油菜中,白菜型冬油菜是最为抗寒的油菜种类,在北方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生态意义。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优异,芥菜型油菜具有抗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将芥菜型油菜的抗旱耐瘠薄优良特性转移到白菜型...
- 钱武
- 关键词:冬油菜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参数
- 文献传递
- NaCl和Na2SO4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耐盐性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以6个耐盐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种子为材料,将NaCl和Na_2SO_4按摩尔比1:1混合,设浓度为0(CK)、45、90、135、180、240 mmol·L^(-1)6个处理,测定其对种子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影响,研究不同冬油菜种子萌发时的耐盐能力,以期为耐盐冬油菜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45 mmol·L^(-1)和90 mmol·L^(-1)盐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135 mmol·L^(-1)和180 mmol·L^(-1)盐浓度明显抑制了种子萌发,表现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鲜重和干重均随盐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因此,135~180 mmol·L^(-1)盐浓度可认为是耐盐性鉴定的适宜范围。(2)不同指标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与盐浓度均为极显著负相关,对盐胁迫最为敏感。(3)3个耐盐冬油菜ky-1、ky-10-191和ky-NDJ的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和鲜重的耐盐临界值显著高于原有品系平油1号、10-191和ky-NDJ。ky-1、ky-10-191、ky-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33.895、123.264、107.399 mmol·L^(-1),而平油1号、10-191、NDJ的耐盐临界值分别为117.394、103.947、93.834 mmol·L^(-1)。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ky-1>ky-10-191>平油1号>kyNDJ>10-191>NDJ。可见,ky-1、ky-10-191和ky-NDJ的耐盐性较平油1号、10-191和NDJ均有所提高。
- 王治江刘自刚孙万仓方彦武军艳刘海卿赵艳宁蒲媛媛袁金海钱武陈奇方园徐梦雪
- 关键词:NACLNA2SO4白菜型冬油菜种子萌发耐盐性
- 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
- 本发明特别涉及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及其白菜型油菜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液。一种白菜型油菜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测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花粉采集:2)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3...
- 刘自刚张树娟孙万仓李学才方彦武军艳杨刚王月王凯音刘林波侯献飞马骊钱武杨建胜刘海卿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