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雅氏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09年 陈小芳 金辉关键词:克-雅氏病 文献复习 进行性痴呆 罕见疾病 视力障碍 共济失调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张美云 张本恕 陈小芳 王蕾 丁洁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进展性脑梗死即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是指发病7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呈阶梯式或进行性加重的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 HSS)评分下降〉2分或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下降〉2分。PIS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医患关系,因而备受重视。 陈小芳 汪学英关键词:脑梗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苍白球铁沉积的危险因素MR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苍白球铁沉积的MR征象。方法:对9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MRI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苍白球铁沉积信号进行观察同时分析其患病的相关因素。结果:MRI梯度回波序列有助于早期、方便无创地观测到脑组织内铁沉积现象,苍白球铁沉积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血胆固醇浓度、椎动脉狭窄程度。结论:金属铁在脑组织内可能存在"小脑-脑干-基底节(苍白球)"这一代谢通路,年龄的增长,血胆固醇代谢障碍及椎动脉逐渐狭窄引起脑干小脑等部位供血不足,使该铁质转运通路受损,铁无法正常排泄,沉积于内侧苍白球区域。 金辉 陈小芳关键词:苍白球 磁共振成像 铁 脑卒中后脑电图的改变与认知损害 2009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脑电图变化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148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韦氏记忆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连线测验A和测验B等检测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①脑卒中后认知指标如触觉记忆、执行正确、执行错误,注意机能中的背数、视觉再认、视觉再生,连线A、连线B等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脑卒中后脑电图异常率87.9%,其中轻度异常83例(56.08%),中度异常36例(24.32%),重度异常11例(7.43%)。[结论]脑卒中后认知有明显的损害。脑卒中后脑电地图有相应的改变,并对定位及认知损害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小芳关键词:脑卒中 脑电图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研究 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特点。方法选择首次发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脑梗死组),以本院非脑梗死患者86例为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进行睡眠量表评估,并行多导睡眠监测,观察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第一、二、三及四期睡眠(S1、S2、S3及S4,S3+S4为深睡眠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觉醒期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时间(SL)及快动眼睡眠潜伏期(RL)等情况。S1、S2、S3+S4、REM及WASO分别记录为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数。分析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及特点,并比较脑梗死患者中,不同性别患者,不同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前、后循环梗死患者,以及丘脑和其他非丘脑部位梗死患者睡眠障碍情况。结果 (1)脑梗死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77.23%(78/101)〕高于对照组〔27.91%(24/86);t=6.31,P=0.00〕。脑梗死组睡眠呼吸紊乱比例〔65.35%(66/101)〕高于对照组〔11.62%(10/86);t=36.50,P=0.00〕。(2)脑梗死组患者TST为(31.07±91.33)min,S1为(14.70±14.59)%,S3+S4为(10.30±7.30)%,PSQI为(9.10±4.80),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TST(421.00±100.70)min、S1(24.07±19.12)%、S3+S4(11.40±6.70)%、PSQI(14.70±5.90),均P<0.05〕;脑梗死组WASO为(19.55±22.96)%,ESS为(6.30±5.20),REM为(59.51±49.31)%,SL(46.80±34.60)min,RL为(136.00±87.30)min,均多于对照组〔分别为WASO(6.92±14.05)%、ESS(1.00±1.60)、REM(38.39±52.02)%,SL(31.30±30.60)min,RL(114.00±75.30)min,均P<0.05〕。(3)女性患者TST为(262.50±87.00)min,REM为(11.90±12.07)%,SL为(11.00±5.30)min,均少于男性〔分别为TST(328.00±104.80)min、REM(13.60±10.06)%、SL(35.00±11.20)min,均P<0.05〕;女性患者S1为(15.70±13.70)%,RL(83.00±12.60)min,均多于男性〔分别为S1(7.90±9.30)%和RL(22.00±7.90)%,均P<0.01〕。(4)左侧半球梗死者S1为(16.80±16.44)%,ESS为(7.41±6.50),均多于右侧半球梗死者〔分别为S1(10.29±9.39)%、ESS(4.85±4.09),均P<0.05〕。(5)� 陈小芳 毕宏烨 张美云 刘海燕 汪学英 俎若男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睡眠障碍 睡眠监测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2014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尤为重要〔1〕。S100B是一种钙结合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氏细胞,是脑损伤的特异性蛋白〔2〕。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确切机制并不清楚〔3〕。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S100B水平有无影响。1对象与方法:. 陈小芳 刘海燕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100B 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2008年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临床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丘脑参与认知神经心理的机制、丘脑卒中神经心理学分类、丘脑卒中认知功能评价方法、卒中的临床研究概况等四方面对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有利于丘脑卒中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的制定,减少丘脑卒中带来的认知功能损害。 陈小芳 韩振鹏关键词:丘脑卒中 不安腿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背景与目的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s,RLS) 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1685 年ThomasWillis 首次描述其临床特点,1945 年Ekbom 将其正式命名为不安腿综合征.R... 陈小芳 汪学英伴有睡眠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分析 目的观察伴有睡眠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其血压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血压升高的相关机制。方法选用首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1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等确诊睡眠障碍、美国... 陈小芳 张美云 丁云桥 俎若男 汪学英关键词:睡眠障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睡眠呼吸障碍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