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朴贤

作品数:28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牡蛎
  • 9篇三倍体
  • 7篇育苗
  • 7篇二倍体
  • 7篇繁殖
  • 7篇倍体
  • 6篇人工繁殖
  • 5篇养殖
  • 5篇全人工
  • 4篇幼鱼
  • 4篇稚幼鱼
  • 4篇僧帽牡蛎
  • 4篇网箱
  • 4篇孵化
  • 3篇育苗技术
  • 3篇生态育苗
  • 3篇太平洋牡蛎
  • 3篇全人工繁殖
  • 3篇人工催产
  • 3篇仔鱼

机构

  • 28篇福建省水产研...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8篇陈朴贤
  • 23篇曾志南
  • 14篇林琪
  • 14篇陈木
  • 10篇吴建绍
  • 2篇陈月忠
  • 2篇刘伟斌
  • 1篇宁岳
  • 1篇巫旗生
  • 1篇洪万树
  • 1篇张其永

传媒

  • 7篇台湾海峡
  • 5篇海洋科学
  • 4篇福建水产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5
  • 2篇199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的生长比较被引量:14
1999年
比较研究厂在福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的生长。结果表明,经17个月养殖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壳长、壳高、体重和软体部重量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4.41%、7.66%、35.27%和73.25%。在太平洋牡烟繁殖季节5~8月,三倍体体重和软体部重量生长明显超过二倍体。还就温带及亚热带海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的生长进行讨论。
曾志南林琪吴建绍陈朴贤陈木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二倍体三倍体牡蛎
褐毛鱨(Megalonibea fusca)全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陈朴贤陈木曾志南林琪吴建绍
褐毛鱨为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食用鱼类,生长速度快,鳔为名贵滋补品,是仅次于黄唇鱼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鱼类,自然海区资源十分稀少。1998年课题实验开展褐毛鱨人工繁殖和育苗在国内首获成功。三年在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池共培育出种苗...
关键词:
关键词:全人工繁殖育苗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被引量:3
1999年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比较研究了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和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在卵黄形成期 ,二倍体卵母细胞呈椭圆形 ,细胞器发达 ,细胞外布满微绒毛 ,卵黄粒多并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 ,卵母细胞生物合成旺盛 ,代谢活动强 ;而三倍体卵母细胞多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 ,细胞器少 ,不发达 ,细胞外未观察到微绒毛 ,卵黄粒少 ,有些细胞的卵黄粒畸型 ,卵母细胞生物合成及代谢弱。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卵子发生受阻已表现在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发育障碍。
曾志南林琪吴建绍陈朴贤陈木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二倍体三倍体卵母细胞牡蛎
美国红鱼人工繁殖、育苗和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陈朴贤曾志南
1997年2月-5月引进1龄鱼种90尾,经18个月培育达到性成熟,亲鱼存活88尾,成活率97.8%。经人工诱导产卵,产卵率93%,受精率96%,孵化率96.7%。三年分别在室内水泥池和室外土池共培育出全长2.3cm-8....
关键词:
关键词:美国红鱼鱼苗繁育网箱养殖海水养殖
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属石首鱼科(Sciaenidea),毛鲿鱼属(Megalonibea),是朱元鼎等(1963)命名的新种.其为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998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展褐毛鲿人工繁殖和育苗在国内首获成功,二批共培育出幼鱼6.667×105尾,其中第一批平均全长为32.55 mm和37.55 mm的幼鱼共8.680×104尾,第二批全长为24.0~35.0 mm的幼鱼共5.799×105尾.对1998年褐毛鲿室内人工催产、仔稚幼鱼的培育技术、仔稚幼鱼的食性和生长发育、生态习性,以及早期发育稚鱼阶段的适盐生存下限进行了分析.褐毛鲿适宜的产卵水温为23.0~26.0℃,盐度为29~32.催产激素以DOM剂量为3.5 mg/kg和LHRH-A3剂量为4.5μg/kg混合使用效果最好.仔、稚、幼鱼培育饵料依次为牡蛎幼虫、轮虫、卤虫、桡足类,在水温为24.5~29.5℃,盐度为18~28条件下培育,25d龄鱼苗全长为19.0~26.0 mm,80%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育苗成活率达25.3%.褐毛鲿稚幼鱼适盐范围为4~38,属于广盐性种类,可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
陈朴贤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人工繁殖育苗技术仔稚幼鱼
东山湾翡翠贻贝海区半人工采苗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研究了东山湾翡翠贻贝的繁殖期、附苗期及海区半人工采苗技术。结果表明:东山湾翡翠贻贝的繁殖期在5~10月,其中5~6月为繁殖盛期。贻贝附苗季节在6~11月,主要附苗季节在6月上中旬至7月初。通过对东山湾7片采苗区海水理化因子的测定和采苗效果的比较试验,确定了东山湾合适的采苗区为2#~6#区,其中3#、4#、5#区采苗效果最好,同时筛选出了木麻黄、胶皮合股绳和泡沫编织袋等3种附苗效果较好的采苗器。此外,本文还就采苗器的投放时间、合适的附苗水层和幼虫对附着基的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曾志南陈木林琪陈朴贤陈月忠
关键词:翡翠贻贝繁殖期半人工采苗
僧帽牡蛎三倍体的研究被引量:32
1994年
报道了用细胞松驰素B、高温休克和低温休克方法诱导憎帽牡蛎三倍体的实验结果.在25.0~26.0℃条件下,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的细胞松驰素B(0.1、0.5、1.0和1.5mg/L)和不同的处理时间的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在受精后18min用1.5mg/L细胞松驰素B处理受精卵15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达87.5%.用高温休克方法,在受精后18min分别于32.0、35.0、37.0和39.0℃处理受精卵10min,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4.1%、37.0%、55.2%和42.5%.低温休克方法,在受精后22min于0~1.0℃的2.0℃分别处理受精卵10min,三倍体诱导率分别为36.7%和23.5%.实验性育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幼虫和稚贝的生长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还就细胞松驰素B和温度休克诱导三倍体的机制及对僧帽牡蛎胚胎及早期幼虫发育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曾志南陈木林琪陈朴贤刘伟斌
关键词:僧帽牡蛎三倍体
二倍体和三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肉重和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被引量:17
1999年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软体肉重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周年变化表明,牡蛎软体 肉重和3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与牡蛎繁殖季节密切相关。 三倍体周年软体肉重、糖元和 脂类含量均比二倍体高,水分含量比二倍体低,三倍体蛋白质含量在1~7月份比二倍体 低,8~12月份比二倍体高。三倍体人分含量除5月份外,均比二倍体高。本文还就二倍体 和三倍体3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周年变化与牡蛎繁殖季节的关系进行讨论。
曾志南林琪吴建绍陈朴贤陈木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二倍体生化成分
僧帽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被引量:9
1999年
 1993 年采用高温(37 ℃) 休克处理受精卵15 min ,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在早期幼虫阶段,处理组幼虫平均壳长显著较对照组大,经过1 年的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软体部湿重和干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3 .2 % 、8 .9 % 、124 .6 % 和87 .1 % 。1997 年采用0 .5 mg/L 细胞松弛素B 在50 % 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处理受精卵15 min 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经过14 个月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体重和软体部湿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39 .26 % 、17 .25 % 、72 .50 % 和118 .42 % ,除个别月份外,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差异显著( P< 0 .05) ,僧帽牡蛎三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曾志南林琪吴建绍陈朴贤陈木
关键词:僧帽牡蛎三倍体二倍体
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生殖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8
1999年
对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生殖腺涂片检查结果表明,三倍体生殖腺发育较二倍体差,三倍体成熟卵母细胞和细胞核的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的1.64和1.44倍。组织切片检查结果,二倍体生殖腺发育正常,三倍体生殖腺发育受阻,大部分停留在增殖期和休止期,一部分虽发育至生长期和成熟期,但与同一发育期的二倍体比较,生殖腺发育差。三倍体雄性生殖腺发育较雌性好,三倍体雌雄性比为2.62∶1,在所取的样品中观察到3个雌雄同体个体。
曾志南林琪吴建绍陈朴贤陈木
关键词:长牡蛎二倍体三倍体生殖腺组织学牡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