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移植
  • 5篇供肝
  • 4篇灌注
  • 4篇常温
  • 3篇心脏
  • 3篇心脏死亡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再灌注
  • 3篇术后
  • 3篇缺血
  • 3篇儿童
  • 3篇儿童肝移植
  • 2篇氧合
  • 2篇乙肝
  • 2篇原位
  • 2篇原位肝移植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机构

  • 13篇天津市第一中...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陈静
  • 9篇沈中阳
  • 9篇高伟
  • 6篇刘蕾
  • 6篇史源
  • 5篇马宁
  • 5篇覃虹
  • 4篇王凯
  • 4篇董冲
  • 4篇孙超
  • 4篇杨洋
  • 4篇韩潮
  • 3篇付建峰
  • 3篇郑卫萍
  • 2篇郑虹
  • 2篇张复波
  • 2篇孟醒初
  • 1篇马楠
  • 1篇刘懿禾
  • 1篇蒋文涛

传媒

  • 5篇实用器官移植...
  • 3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总结猪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 项目组自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共使用巴马小型猪124只,实施各类原位肝移植术62例,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30例,劈离式肝移植10例,心脏死亡捐献(DCD)供肝肝移植11例,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修复后DCD供肝肝移植5例,经常温机械灌注(NMP)修复后DCD供肝肝移植6例.结果 124例供、受体手术中121例气管插管顺利,3例出现插管失败行气管切开术.62例不同术式肝移植,无肝期时间近似18~26 min,平均(22.3±2.6)min,未使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通过快速的胶体输注,可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 ≥50 mmHg(1 mmHg =0.133 kPa).术中因出血死亡5例,均为劈离式肝移植.肝移植术后共死亡14例,其中标准原位肝移植3例,均为项目组早期建立动物模型阶段,1例死于腹腔出血,2例死于胆漏腹腔感染;DCD供肝肝移植11例,均死于模型本身造成的肝功能衰竭.术后5d存活率:标准原位肝移植90%,劈离式肝移植50%,DCD供肝肝移植0%,经ECMO修复后DCD供肝肝移植100%,经NMP修复后DCD供肝肝移植100%.结论 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是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保证,其中熟练掌握猪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精确的液体管理,动物模型的成熟建立,尽量缩短无肝期时间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
刘蕾高伟马宁史源丁梅韩俊峰施东靖陈静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
巴利昔单抗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诱导免疫方案在儿童肝移植的临床应用
2021年
目的观察巴利昔单抗联合减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在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9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受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实验组采用巴利昔单抗联合术中单次糖皮质激素诱导,术后单用他克莫司抗排斥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导,术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和糖皮质激素抗排斥方案。分析比较两组受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受者/移植肝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150例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为9.2个月(0.7~15.5个月)。两组受者在肝移植3个月和1年累积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发现实验组中活体肝移植的56例受者中6例(10.7%)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活体肝移植的47例受者中12例(25.5%)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实验组中活体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可安全应用于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受者,可降低活体肝移植儿童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
董冲孙超陈静郑卫萍覃虹王凯杨洋张复波韩潮高伟
关键词:肝移植儿童巴利昔单抗排斥反应
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预防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效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方案预防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效果。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3年5月—2019年6月251例接受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采用预防方案的不同分为拉米呋定组和乙肝疫苗组,对两组患儿的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拉米呋定组45例和乙肝疫苗组206例,两组在供受者的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的新发乙肝病毒感染例数分别为5例(11.1%)和10例(4.9%),发生率无显著统计意义(P=0.075),停用拉米呋定与新发乙肝存在关系。结论单用拉米呋定和乙肝疫苗均是有效预防HBcAb阳性供肝术后新发乙肝的方案,停用拉米呋定会增加新发乙肝的风险。
董冲孙超孟醒初陈静王凯覃虹郑卫萍杨洋韩潮张复波徐敏曹顺琪高伟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乙肝病毒感染拉米呋定
儿童肝移植术后撤除免疫抑制剂对患儿免疫耐受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停用免疫抑制的可行性,探究影响患儿免疫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且术后进行免疫抑制剂撤除的14例患儿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32±4.65)kg/m^(2);受者移植时患儿年龄范围为0.58~0.71岁,中位年龄为0.58岁;纳入研究时患儿年龄范围为2.65~4.52岁,中位年龄为3.75岁;移植术后至纳入研究时间间隔为(3.08±1.10)年。供者中,男6例,女8例,供者年龄为(22.84±13.93)岁。14例患儿的移植病因均为胆道闭锁,10例为活体肝移植,4例为尸体肝移植。参与撤除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的患儿中,4例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而撤除免疫抑制剂。所有患儿移植术后进行免疫治疗,>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方案,≤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FK506二联用药方案。14例患儿中,10例按撤除方案撤除免疫抑制剂,4例PTLD患儿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症状单独进行免疫抑制减停治疗。所有患儿定期检测肝功能,并于纳入研究时、纳入研究1年和2年时进行程序性肝活检,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并通过Banff标准和Ishak评分系统评估患儿肝脏急性排斥反应和纤维化程度。结果14例患儿中5例成功停用免疫抑制剂,实现免疫耐受;9例患儿免疫不耐受,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肝功能正常,程序性活检时肝脏病理结果考虑为排斥反应;其余6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此6例患儿恢复免疫抑制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免疫不耐受的患儿相比,免疫耐受的患儿在移植时年龄较小,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58岁,范围为0.50~0.58岁,免疫不耐受的患儿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67岁,范围为0.58~2.04岁,差异具有统计
张智鑫郑卫萍董冲孙超陈静王凯覃虹韩潮杨洋高伟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抑制剂免疫耐受排斥反应
新型常温机械灌注装置保存猪DCD供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构建新型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系统,利用猪自体肾移植模型,探讨NMP改善猪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保存质量及相关机制。方法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两组,在原位夹闭右肾动脉30分钟后,UW液低温灌注,A组(n=5)以NMP保存8小时,B组(n=5)以UW液4℃低温保存8小时,然后两组均行自体肾移植术,比较术后血清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变化、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均成功在经过30分钟热缺血和8小时保存后,进行自体肾移植。血流开放1小时后,A组肾组织免疫组化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内毒素(endotoxin-1,ET-1)水平明显低于B组,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比例也明显低于B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开放6小时后,A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TNF-α、Caspase-3水平明显低于B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后肾脏活检常规病理检查提示,A组肾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NMP保存可明显减轻猪DCD供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机制与NMP可模拟器官的生理环境,维持充足能量与氧气供应,减少保存期间和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等有关。
史源宋文利陈静郑虹沈中阳
关键词:器官捐献
常温机械灌注减轻心死亡猪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常温机械灌注系统(NMP)减轻心死亡猪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改善肝移植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1)NMP组:6对,无心跳供猪(钳夹心脏基底部主动脉后静脉推注质量分数10%氯化钾30ml)热缺血40 min后切取供肝,连接NMP保存装置常温保存6h后,以4℃的乳酸林格氏液冲洗供肝,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2)UW液组:6对,无心跳供猪经热缺血40 min后常规原位冷灌注后切取供肝,0~4℃UW液保存6h,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检测灌注过程中NMP组供肝胆汁分泌情况、供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灌注液生化指标变化,比较术中及术后5d内两组受猪的存活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NMP组供肝在体外灌注保存过程中,灌注保存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等指标在保存的开始出现一定水平的升高,之后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胆汁分泌量为(10.3±3.61)ml/h,供肝保存6h后组织结构基本正常.NMP组和UW液组术后5d存活率分别为100%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NMP组血清生化指标ALT、AST、LDH和乳酸水平低于UW液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常规病理检查提示,NMP组肝组织细胞损伤程度较UW液组明显减轻.结论 常温机械灌注保存可明显减轻心死亡猪供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在体外对供肝进行修复,改善肝移植预后.
高伟杨洋史源刘蕾马宁覃虹陈静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常温再灌注损伤
猪肝脏体外劈离过程中常温机械灌注保存装置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拟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的原理,构建自己的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体系,通过对巴马小型猪肝脏灌注保存过程中进行劈离,验证其效果及稳定。方法健康巴马小型猪4只,常温下切取肝脏,连接NMP装置开始灌注。劈离过程中,监测门静脉、肝动脉流量、压力、肝脏保存温度。结果劈离过程中,门静脉压力控制在8.75~9.75 mmHg(1 mmHg=0.133 k Pa),肝动脉压力维持在92~92.75 mmHg;门静脉流量从劈离前(455.00±107.55)mmHg降至劈离后(392.50±125.27)mmHg,肝动脉流量则从(180.75±59.46)mmHg降至(126.25±6.99)mmHg。劈离前,保存液p H值(7.24±0.10)较基础值(7.50±0.08)降低,劈离结束后p H值(7.60±0.13)高于基础值;PO2在劈离过程维持在482.25~521.00 mmHg,较基础值(304.00±78.11)mmHg增高;HCO3-劈离前(10.10±5.04)mmol/L较基础值(24.05±0.31)mmol/L降低,随后HCO3-逐渐升高;Na+在劈离过程中维持在142.75~149.25 mmol/L;K+在劈离过程中从基础值(3.45±0.33)mmol/L升高至劈离后(4.98±1.12)mmol/L;乳酸在劈离前(2.86±1.77)mmol/L较基础值(3.85±2.58)mmol/L降低,劈离结束后,升高至(6.00±3.73)mmol/L。随着劈离的进行,胆汁分泌量减少,劈离前(16.75±3.30)ml/h,劈离中(10.55±1.83)ml/h,劈离后(6.53±1.33)ml/h。灌注保存开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处于较基础值的低水平,随着劈离进行,ALT、LDH水平逐渐增高,ALP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在保存开始时的水平和基础值接近,随着劈离的进行,AST水平逐渐增高。与保存前比较,NMP保存劈离后肝组织细胞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自建NMP系统在供肝劈离过程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张志斌高伟史源陈静郑虹沈中阳
关键词:心脏死亡肝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护理被引量:1
2014年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是指肾移植术后第1周内需要血液透析,或虽然未恢复血液透析,但术后第7天血清肌酐(SCr)大于400μmol//L[1]。尽管这一概念近年来仍存在争议,但人们已经认识到DGF是肾移植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0%左右,能增加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影响人/肾存活时间,延长住院时间等,严重影响移植效果[2]。其主要原因是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环孢素A(CsA)肾中毒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9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中47例发生DGF,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陈静
关键词:肾功能延迟恢复血液透析透析疗法肾移植术后
无静脉转流大动物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无静脉转流条件下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经验。方法选取40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供受体各20只,通过建立无静脉转流条件下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变化,探讨围手术期相关处理对模型建立的影响。结果 20只无静脉转流条件下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受体中,18只巴马小型猪于术后1~2小时顺利脱机拔管并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第2天正常进食水,3只受体猪术后第3天因腹腔感染死亡,术后5天存活率为65%。与无肝期前相比,无肝期受体猪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mm Hg):58.5±8.2比105.3±10.0,中心静脉压(cm H_2O):2.17±2.11比5.51±4.06,心率(次/分):151.3±16.0比121.9±8.8,均P<0.05〕。与无肝期相比,新肝期时p H值显著下降,K^+浓度和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 H:7.307±0.083比7.514±0.071,K^+浓度(mmol/L):5.86±0.71比3.36±0.28,乳酸浓度(mmol/L):6.53±1.54比3.39±1.03,均P<0.05〕结论猪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结果波动大,应通过无肝期快速补液、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尽量缩短无肝期时间,有助于劈离式肝移植手术的成功。
付建峰高伟刘蕾陈静沈中阳
关键词:巴马小型猪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减轻猪DCD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伟史源韩俊峰刘蕾付建峰隋明浩张志斌马宁陈静沈中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