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洪颖

作品数:25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脑梗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7篇细胞
  • 5篇短暂性
  • 5篇短暂性脑缺血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治疗脑梗死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5篇干细胞
  • 4篇动脉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短暂性脑缺血...
  • 3篇穴位
  • 3篇穴位埋线
  • 3篇血管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机构

  • 17篇唐山工人医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唐山市第九医...
  • 3篇玉田县医院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唐山市截瘫疗...

作者

  • 23篇马洪颖
  • 11篇李永秋
  • 10篇张冬森
  • 9篇李瑜霞
  • 6篇刘春芹
  • 4篇刘长杰
  • 4篇李永秋
  • 4篇张芬
  • 3篇高海凤
  • 3篇傅昱
  • 3篇高轩
  • 2篇郭秀婷
  • 2篇王丽英
  • 2篇吴凤芝
  • 2篇李莉
  • 2篇王连辉
  • 2篇赵丽丽
  • 2篇杨静
  • 1篇刘素芝
  • 1篇刘舒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主要评价脑梗死患者治疗时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行为逻辑面试(Behavior Based Structure Interview,BBSI)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BBSI评分和MMSE评分相比,对照组BBSI评分为(7.56±2.81)分,观察组BBSI评分为(6.38±1.33)分,观察组BB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MSE评分为(20.68±2.15)分,观察组MMSE评分为(25.81±2.80)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梗死患者时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BBSI评分、MMSE评分得到改善,推广价值高。
谭双李相华刘春芹马洪颖张冬森王婷婷李永秋
关键词:脑梗死针灸康复训练认知功能障碍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马洪颖李永秋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多向分化潜能溶栓治疗自我更新
MTHFR基因和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
2009年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和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ib 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15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THFR和βFib 455G/A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患者MTHFR基因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4%、48.1%和30.5%,对照组分别为57.8%、25.3%和16.9%,脑梗死组TT基因型相对危险性为对照组的2.16倍;脑梗死组βFib 455G/A基因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40.3%和8.4%,对照组分别为72.3%、21.7%和6.0%。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G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具有CT+AA基因型或TT+GA基因型个体易患脑梗死,相对危险性为2.7和2.2。结论MTHFR基因突变后T等位基因和βFib基因突变后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一个遗传易感基因,MTHFR基因中CC型可能是脑梗死的保护因子,MTHFR基因和βFib 455G/A基因突变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高海凤李永秋黎洁马洪颖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基因频率疾病遗传易感性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的偏颇体质,研究其分布规律,以期为短暂性脑缺血在"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上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和《中医体质量表》,对18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及151例正常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IA患者常见的偏颇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多见。分别占28.57%、24.73%和17.58%。对照组则以平和质为多见,占49.67%;TIA不同体质年龄段分布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常见中医体质是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治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与发展。
李瑜霞杨静吴凤芝庞新张冬森李永秋马洪颖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中医体质治未病
造血干细胞动员与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比造血干细胞(HSCs)内源性动员与外源性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疗效。方法根据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7d后随机分成四组:A组(HSCs移植组)、B组(PBS组)、C组(HSCs动员组)、D组(对照组)。A组定向植入1×10^6个HSCs;B组植入PBS液;C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ug/kg/d,连用5d;D组不进行干预。移植前、后进行NSS评分;经免疫组化观察CD34、Nestin、VEGF、vWF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TC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第1周A组梗死侧半球CD34、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其它3组(P〈0.01),C组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B组和D组(P〈0.05);第4周各组未见CD34细胞,A、C两组Nestin、VEGF细胞减少,vWF细胞增多(P〈0.05);A组Nestin、VEGF、vWF细胞高于其它3组(P〈0.01),B、C、D组Nestin、VEGF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vWF细胞高于B组、D组(P〈0.05)。A组神经功能改善最显著,C组次之,B、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B、C、D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HSCs外源性移植对脑梗死后袄的大鼠治疗效果好于动员。
李永秋马洪颖刘长杰周红霞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SD大鼠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后梗死灶体积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后梗死灶体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入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mRS 评分判断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采用 ROC 曲线预测患者临床转归梗死灶体积的最佳切点,采用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梗死灶体积的因素。结果梗死灶体积≤29.23 ml 时,其临床转归的效果较好,且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ROC 曲线下面积为0.997。梗死灶体积≤29.23 ml 组和梗死灶体积>29.23 ml 组患者,在年龄、NIHSS 评分、白细胞数、血清白蛋白、hs - CRP 、GHbA1c 水平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是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后梗死灶体积>29.23 ml 的保护因素(P <0.05),GHbA1c 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危险因素(P <0.05)。结论血清白蛋白、GHbA1c 水平和脑白质疏松程度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后梗死灶体积的影响因素。
米国青薛满忠傅昱王连辉马洪颖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动脉梗死灶体积影响因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亚临床甲减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甲减合并脑梗死、亚临床甲减合并脑梗死的患者84例,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病史且入院化验甲状腺功能无异常的同期脑梗死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患者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原并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在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无血管狭窄方面均存在差异;甲减组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高于亚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在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方面高于对照组。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李瑜霞马洪颖李永秋赵丽丽刘春芹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穴位埋线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李瑜霞张冬森杨静李永秋马洪颖
该研究采用穴位埋线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的方法对TIA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可以看出:经过穴位埋线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5%);治疗组患者CT灌注...
关键词: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穴位埋线治疗
甲状腺激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马洪颖赵丽丽李瑜霞刘春芹张芬李永秋
选取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分为甲亢组、甲减组与甲功正常组,所有患者进行生化检测、神经功能评分(NIHSS)、颈动脉超声、(头+颈)CTA/MRA检查,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分布、血...
关键词: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梗死甲状腺激素
通心络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6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以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减小,但试验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hs-CRP水平更低(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延缓颈动脉狭窄,值得推广应用。
米国青薛满忠傅昱马洪颖李莉王连辉
关键词:通心络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