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飞

作品数:34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5篇血液
  • 9篇血液透析
  • 6篇血液净化
  • 6篇护理
  • 5篇维持性
  • 5篇维持性血液
  • 5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肾衰
  • 4篇肾衰竭
  • 4篇衰竭
  • 4篇尿毒
  • 4篇连续性
  • 3篇低血压
  • 3篇血压
  • 3篇血液动力
  • 3篇血液动力学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液动
  • 3篇肾功能
  • 3篇透析患者

机构

  • 23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胸科医...
  • 1篇济南育英中学

作者

  • 24篇高飞
  • 21篇孟建中
  • 9篇于颖
  • 8篇王素霞
  • 6篇刘文渊
  • 5篇李丹丹
  • 4篇葛延明
  • 4篇景颖
  • 4篇葛彦明
  • 3篇张永寿
  • 3篇贾凤玉
  • 3篇王琪
  • 3篇徐悦
  • 2篇彭爱军
  • 2篇张洪彬
  • 2篇邵玉萍
  • 1篇李文晶
  • 1篇赵寒辉
  • 1篇吕苏一
  • 1篇周春华

传媒

  • 4篇实用医药杂志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山东医药
  • 2篇2011中华...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观察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人,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20)行普通血液透析4h;SLED组(B组,n=20)行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6h。所有患者分别于血透前(T0)、开始血透后30、60、90、120、180、240、300、360min(T1-T8)使用Bioz.ICG监测仪(CardioDynamics,San Diego,CA)实时监测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组血液动力学各指标的基础值(T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于开始治疗后(T1),HR明显加快,MAP明显下降,cI降低,SVRI明显下降(P〈0.01)。SLED组于SLED治疗120min后,各时点(T4~T8)MAP、SVRI较对照组和治疗前(T0)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HR于SLED治疗120min后,各时点(T4~T8)较治疗开始后30min(T1)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CI、CO开始透析30min,各时点(T0~T6)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0.01),但SLED治疗结束时(T8)较治疗前(T0)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0.01)。说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纠正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时的低血压状态,提高血透充分性,改善低血压血透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高飞孟建中宋平于颖王艳玲
关键词: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老年血液动力学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首次使用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2000年
高飞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首次使用综合征症状
吸附式透析清除尿毒症中分子物质(英文)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常规血液透析主要清除尿素氮、肌酐等小分子质量毒素,但对中分子物质清除很少。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大量中分子物质在患者体内蓄积,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比较吸附式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液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作用。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吸附式透析组及常规血液透析组各30例。吸附式透析组先将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实施吸附透析(血液灌流器安置在透析器之前),治疗120min后取下灌流器,继续实施血液透析120min,常规血液透析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240min。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肾功、血清电解质、血细胞数及中分子毒素浓度,并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吸附性透析能显著清除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单次使用治疗120min后中分子物质浓度显著下降,与单纯血液透析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吸附式透析组治疗后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与单纯透析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肝功、肾功指标、电解质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吸附式透析组皮肤瘙痒、睡眠障碍及肌肉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郭爱华孟建中李丹丹刘文渊王素霞高飞景颖贾凤玉葛彦明
关键词:中分子毒素透析模式生物材料
自拟补虚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徐悦唐建梅高飞孟建中黄启金彭侃夫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气阴两虚瘀血中医药治疗
过度训练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探讨过度训练导致体力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研究1993~2003年37例训练致耗竭性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临床救治过程,分析其病情变化规律和误诊的原因,探讨治疗时机及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患者均在夏、秋季发病,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头昏、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熏有28例(75.67%)患者入院前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肠型感冒,21例(56.75%)被采用了庆大霉素等氨基甙类肾毒性药物治疗,使急性肾衰竭(ARF)的诊断和治疗变的愈加复杂;②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在肌肉出现明显酸痛之前熏或在尿中肌红蛋白检出之前熏已有明显升高,并与血清钾、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③经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透析(HD)及综合治疗,31例渡过少尿期,肾功能得以恢复。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结论①高温高湿环境因素可加重过度训练后肌肉组织损伤和全身反应,而血浆CK水平显著增高熏是横纹肌广泛变性和溶解的重要标志之一;②入院时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故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及合理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孟建中张永寿葛延明徐悦王琪邵玉萍高飞
关键词:军事医学热带医学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
谈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与护理
曹家冉孟建中高飞于颖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血液滤过救治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机制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回顾性分析21例重型HUS患儿在内科综合治疗同时,采用序贯血浆置换(PE)加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炎性细胞因子、生化指标等的变化。经序贯PE加CBP治疗后患儿全身状况迅速改善,溶血控制,尿量增加,肾及其他各脏器功能检测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生化指标等具有显著差异。说明PE联合CBP救治重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能显著清除致病性细胞因子,稳定内环境,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增强疗效,尽早治疗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荣鹏孟建中白晓玲王素霞刘文渊于颖高飞
关键词:血浆置换连续血液净化溶血尿毒综合征小儿内皮细胞
序贯双重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救治甲型H1N1流感并发溶血性尿毒症一例被引量:5
2010年
甲型H1N1流感(甲流)并发溶血性尿毒症(HUS)临床罕见,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我们采用序贯双重血浆置换一持续性血液滤过成功救治1例,报告如下。
孟建中于颖高飞王素霞孙文清张洪彬彭爱军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溶血性尿毒症双重血浆置换并发救治序贯
特异性免疫吸附治疗对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吸附(IA)治疗降低肾移植受者高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柱免疫吸附装置对32例拟行肾移植术的高致敏(PRA阳性率>25%)受者(观察组)进行特异性IA治疗,每次治疗重复循环使用吸附柱15次,时间10~12 h,累计血浆循环量6 000~9 000 ml,每周1次4、次为一疗程,共治疗7~8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RA-IgG水平,同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特异性IA治疗不良反应,肾移植手术情况,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血浆PRA阳性率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PRA-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②观察组仅1例对特异性IA治疗发生过敏反应;28例(87.5%)顺利接受肾移植术;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超急或急性排斥反应,肾功能均恢复正常;23例获术后4~36个月随访,复查PRA阳性率为0~5%,一般情况良好。结论特异性IA治疗可有效降低肾移植术受者血浆PRA-IgG水平,为具有免疫性高危因素患者创造一个交叉配型阴性、低PRA的"窗口"时间,有利于提高其肾移植术成功率。
李丹丹孟建中周春华刘文渊于颖王素霞高飞
关键词:免疫吸附治疗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葡萄球菌蛋白A
浅谈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与透析护士心理素质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早已完成从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关注病人心理需求,对于有效治疗透析病人更加具有针对性.卡普兰等人曾报道53%透析病人有抑郁、焦虑反应,这些临床表现大部分来自于疾病本...
李文晶孟建中高飞于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