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烈

作品数:87 被引量:38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耐药
  • 21篇基因
  • 18篇病毒
  • 16篇耐药性
  • 12篇葡萄球菌
  • 12篇球菌
  • 11篇呼吸道感染
  • 10篇药性分析
  • 10篇耐药性分析
  • 9篇耐药基因
  • 9篇急性
  • 9篇儿童
  • 9篇病原
  • 8篇基因型
  • 8篇腹泻
  • 7篇单胞菌
  • 7篇铜绿
  • 7篇基因分型
  • 6篇婴幼
  • 6篇婴幼儿

机构

  • 46篇广东医学院
  • 33篇广东医学院附...
  • 4篇深圳市福田区...
  • 3篇深圳市福田区...
  • 3篇医学部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无锡市克隆遗...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益阳市中心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华新...

作者

  • 85篇黄烈
  • 73篇陆学东
  • 37篇王琼
  • 34篇张银辉
  • 24篇吴润香
  • 23篇杨来智
  • 21篇聂署萍
  • 13篇刘键
  • 9篇林广城
  • 8篇韦洁宏
  • 8篇刘键
  • 7篇何涛君
  • 7篇邱羽
  • 6篇周一平
  • 6篇罗小芳
  • 6篇曾凡胜
  • 5篇陈小可
  • 5篇凌利芬
  • 5篇胡琴
  • 4篇朱新建

传媒

  • 9篇中国热带医学
  • 9篇现代检验医学...
  • 6篇国际检验医学...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世界感染杂志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2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4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霉素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分析
2016年
目的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5923对红霉素耐药,分析其耐药后菌株生长及对其它药物敏感性变化。方法用红霉素浓度2倍递增的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进行体外诱导,比较诱导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表型以及对其它抗茵药物的耐药性变化。结果诱导后ATCC25923红霉素MIC由0.0325mg/L增加到〉256mg/L,诱导耐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生长缓慢,溶血性减弱等变异,对其它非诱导抗菌药物耐药性未发生变化。结论经红霉素体外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获得稳定耐药性,但同时也产生了表型及部分生化特性变化,与其它非诱导抗茵药物无交叉耐药。
聂署萍张扬王琼黄烈吴润香凌利芬范菲楠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霉素交叉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我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7株大肠埃希菌和9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的确诊试验,并应用ATB G-5药敏卡对2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7株大肠埃希菌分离到产ESBLs菌株44株,检出率为41.12%,95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到产ESBLs菌株35株,检出率为36.84%。ESBLs检出模式以单用头孢噻肟、头孢噻肟/棒酸一组为底物阳性率最高,分别占68.18%和62.85%;单用头孢他定,头孢他定/棒酸一组为底物,会造成大肠埃希菌68.18%和肺炎克雷伯菌62.85%的漏检。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为55%~100%;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大于77%,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均大于91%。[结论]本院分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严重,且产ESBLs菌多呈多重耐药。建议各地根据感染菌株的特点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情况,采用多种底物检测ESBLs。碳青酶烯类应作为治疗产ESBLs菌株的首选药物。
黄烈聂署萍张银辉韦洁宏陆学东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
超鞭毛虫所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超鞭毛虫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6例超鞭毛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16例下呼吸道超鞭毛虫感染患者中,发热16例,咳嗽15例,盗汗12例,喘息3例。血嗜酸粒细胞增高3例。16例均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查见活超鞭毛虫,8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以肺部多叶段渗出性斑片影或大片叶段实变影伴周围局限性模糊斑片影多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有管腔内急性炎症反应的表现。甲硝唑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超鞭毛虫检测在广东深圳地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感染者以下呼吸道感染和混合感染为主。
周一平陈小可刘慧陆学东黄烈
关键词: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
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 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以了解HPV亚型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深圳地区不同年龄段就诊妇女4419例进行23种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4419例标本共检出HPV亚型感染阳性者897例,阳性率为20.3%;其中高危型感染649例,低危型感染183例,混合感染65例,分别占总阳性的72.4%,20.4%和7.2%。不同年龄组的HPV亚型感染检出率差异明显,〈20岁,20~35岁,36~50岁和〉50岁年龄组的HPV亚型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3%,70.1%,22.0%,5.6%;各年龄组低危型和高危型感染阳性率分别为0.9%和1.4%,17、0%和53.1%,5、3%和16、7%,0和5.6%。结论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感染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可为临床HPV感染诊断和宫颈癌的监测及预防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吴意陆学东刘键黄烈黄晓丽徐韵靖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癌
深圳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分析了解深圳地区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4种主要急性胃肠炎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地区多家医院2007年10月—2008年2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92份,分别采用ELISA检测4种病毒抗原及采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纯化、测序加以验证,并比较2种方法应用效果。结果ELISA和PCR从192份标本共检出病毒156例,检出率为81.3%(156/192),4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62.0%(119/192),诺如病毒17.7%(34/192),肠道腺病毒16.7%(32/192),星状病毒3.1%(6/192),其中混合感染率为16.7%(32/192);ELISA技术和PCR技术对4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轮状病毒52.6%和50.5%(X^2=0.4,P〉0.05),诺如病毒8.3%和12.0%(X^2=1.24,P均〉0.05),肠道腺病毒7.3%和11.5%(X^2=1.75,P〉0.05),星状病毒1.6%和2.1%(X^2=0,P〉0.05),2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0.4、1.24、1.75及0,P均〉0.05);2种方法对轮状病毒的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8),对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18、0.15和0.27)。结论轮状病毒仍是深圳地区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其次为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病毒混合感染比例较大。ELISA与PCR技术在对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上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
王琼邱羽曾凡胜杨来智黄烈刘键陆学东
关键词:腹泻病毒性疾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目前已证明,急性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非细菌性的,其中大部分由病毒引起,许多病毒具有感染力强、传播快、潜伏期短、发病急、病后免疫力不能持久等特点,常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疾病的大流行[1]。
曾凡胜陆学东王琼黄烈吴润香胡琴罗小芳贾雪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症非细菌性潜伏期短发病率
婴幼儿急性腹泻星状病毒感染分析
陆学东王琼黄烈邱羽刘建
淋球菌性菌血症的快速筛查及鉴定
2011年
目的探讨16SrDNA检测技术在快速筛查鉴定淋球菌性菌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反复规律性发热、畏寒1个月入院的41岁男性菌血症患者,入院前几天开始出现尿急、尿频和尿痛症状,大便正常,贫血消瘦外容,皮肤黏膜稍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血尿常规异常,肝肾功能尚可。采用PCR检测菌血症患者外周血病原菌16SrDNA,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再将DNA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对外周血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16SrDNA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确定为淋病奈瑟菌,同外周血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一致。结论检测淋球菌性菌血症患者外周血16SrDNA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准确等特点。
吴意吴正林姜海洋黄烈吴润香范菲楠聂署萍
关键词:淋球菌性快速筛查菌血症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基因型。方法用表型确定的临床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47株,分别用TEM、SHV、CTX-M-1、CTX-M-2和CTX-M-9扩增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TEM、SHV、CTX-M-1、CTX-M-2和CTX-M-9的阳性率分别为59.57%、4.26%、17.02%、19.15%和82.98%,CTX-M型总阳性率为93.62%,序列分析证实扩增为目的产物。结论47株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基因型是CTX-M型和TEM型,且同时携带2种以上基因的菌株占所测菌株的63.83%,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黄烈韦洁宏张银辉林广城王琼陆学东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
深圳地区413例急性腹泻婴幼儿星状病毒感染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5岁以下急性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深圳市2007年8月.2009年2月413例5岁以下的腹泻患儿腹泻急性期粪便标本,采用RT-PGR技术扩增星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基因的289个核苷酸片段,对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和序列分析,同时对采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13份标本检出星状病毒32例,检出率为7.75%(32/413),星状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为7d~3岁,〈2岁的患儿占93.75%。87.5%的星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1月,与轮状病毒感染季节相似。对AstV非结构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序和分析,结果与北京株(FJ755355)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与韩国株(AY962550)的同源性达93%。结论星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张银辉罗小芳王琼朱新建黄烈邱羽杨来智陆学东
关键词:星状病毒急性腹泻婴幼儿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