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登发

作品数:416 被引量:5,676H指数:4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1篇期刊文章
  • 108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4篇天文地球
  • 1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228篇盆地
  • 121篇油气
  • 73篇地质
  • 59篇准噶尔盆地
  • 55篇勘探
  • 47篇断层
  • 43篇塔里木盆地
  • 41篇成藏
  • 37篇四川盆地
  • 34篇几何学
  • 31篇地质结构
  • 31篇褶皱
  • 30篇油气勘探
  • 28篇前陆
  • 27篇地层
  • 27篇气田
  • 25篇冲断带
  • 24篇油气成藏
  • 23篇运动学
  • 23篇北缘

机构

  • 30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8篇中国石油
  • 31篇教育部
  • 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15篇中国石化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地震局
  • 9篇北京大学
  • 9篇西北大学
  • 7篇西南石油学院
  • 7篇中国石油勘探...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国土资源部
  • 5篇青岛海洋地质...
  • 5篇中国石化石油...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416篇何登发
  • 46篇李涤
  • 22篇李英强
  • 21篇桂宝玲
  • 20篇石昕
  • 19篇鲁人齐
  • 19篇管树巍
  • 18篇樊春
  • 17篇吴晓智
  • 15篇雷振宇
  • 14篇李德生
  • 13篇唐勇
  • 13篇梅庆华
  • 13篇张朝军
  • 13篇何金有
  • 13篇周路
  • 13篇文竹
  • 12篇孙方源
  • 12篇赵文智
  • 11篇王兆明

传媒

  • 65篇地质科学
  • 26篇地学前缘
  • 20篇石油学报
  • 19篇石油勘探与开...
  • 18篇中国石油勘探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新疆石油地质
  • 14篇岩石学报
  • 11篇古地理学报
  • 8篇地质学报
  • 8篇中国地质学会...
  • 8篇第七届构造地...
  • 7篇第六届地质构...
  • 7篇第五届构造地...
  • 7篇2014年中...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6篇勘探家(石油...
  • 5篇地球科学
  • 4篇地球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2篇2023
  • 11篇2022
  • 12篇2021
  • 25篇2020
  • 20篇2019
  • 30篇2018
  • 18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53篇2014
  • 43篇2013
  • 27篇2012
  • 29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16篇2005
4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冲断带地质结构、构造演化与油气远景
<正>柯坪冲断带(原称为柯坪断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面积约2.03104km2。北以阿合奇断裂与南天山毗邻,南以柯坪塔格断裂与喀什凹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北缘相接,西侧以克孜尔斜向断裂为界与乌恰逆冲带相接,东端大体...
何登发邱海峻段书府吕修祥孙方源刘彩杰
文献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下侏罗统碎屑岩骨架组分及其物源与构造背景演化示踪被引量:5
2020年
紧邻西准噶尔造山带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多年勘探钻揭了二叠系-下侏罗统砂砾岩地层,这为源-汇系统研究提供了较齐全的沉积记录。笔者基于砂砾岩43个岩心和37个薄片样品,采用岩心观察与镜下碎屑骨架成分统计、多类型碎屑及端元成分分析、典型物源区碎屑组合模式及特征参数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物源类型与构造背景演化开展了全层系示踪。其砂砾岩骨架碎屑组成较为复杂,砾石成分有岩浆岩砾石(30%~80%)、沉积岩砾石(10%~40%)、变质岩砾石(0%~30%)三类;岩屑成分均以凝灰质、安山质、霏细岩类岩浆岩岩屑和砂泥岩、粉砂质粘土岩、燧石类沉积岩屑为主,仅见少量石英岩、片岩岩屑,表明本区物源主要来自岩浆岩分布区,也有遭剥蚀再沉积的物源供应。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准噶尔造山带(扎依尔山、哈拉阿拉特山和德仑山),沉积记录反映了物源区母岩类型、组合特征及其隆升剥蚀过程。由二叠系至下侏罗统,砾岩碎屑组分和含量变化呈现"两个组骤变、三段式增减"的特点,砂岩碎屑成分和含量也有变化,表明源-汇系统经历了多次构造抬升与沉降、深部岩石被多次暴露剥蚀与沉积的幕式演化。划分出P1j-P1f、P2w、P3w、T1b-T2k、J1b-J1s五个构造-碎屑沉积响应旋回,其中P2w旋回和P3w旋回,火山岩和沉积岩砾石含量彼此消长和跳跃式变化,反映构造活跃和快速堆积;P1j-P1f、T1bT2k、J1b-J1s三个旋回,火成岩和沉积岩砾石含量均呈由高到低减少趋势,显示早期构造活跃、晚期沉积稳定的构造-碎屑沉积响应。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在二叠纪伸展-挤压→三叠纪继承性挤压→早侏罗世弱伸展的构造演化发展中,物源区构造背景经历了由弧造山带→弧造山带+冲断造山带→未切割弧造山带及碰撞造山带→切割弧造山带+冲断造山带+基底隆起区的发展演变,物源类型组合经历了由单陆
蔚远江胡素云何登发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地质结构特征被引量:35
2006年
塔里木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特征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复合与叠加的结果。在纵向上,为区域不整合面分隔;在横向上,为大型断裂带切割,因此,表现出纵向分层、横向分块的不均一特征。构造层序的叠置表现出连续、间断或倒序特点,从而出现了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中生代断陷、古生代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的叠置,中生代边缘坳陷与早古生代边缘坳陷的叠置,中生代断陷在前陆冲断带后缘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坳陷与古生代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中新生代隆起与古生界克拉通内坳陷的叠置,新生代前陆冲断带与古生代大陆边缘的叠置等7种样式。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对盆地内含油气系统的发育与油气分布起制约作用。晚海西期与晚喜马拉雅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关键成藏时期,相应的古隆起、古斜坡与前陆冲断带决定了油气聚集的部位。
何登发周新源张朝军杨文静石昕
关键词:构造层序地质结构叠合盆地油气聚集油气分布塔里木盆地
“下削上超”地层不整合的基本类型与地质意义被引量:17
2018年
基于中国多个盆地地质、地震和钻井等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对"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和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质意义。研究表明,不同构造环境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及上下地层堆叠方式变化较大,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平行向外叠加型、平行向内叠加型与旋转叠加型等地层堆叠方式与相应的不整合类型;在挤压构造环境中,出现褶皱超覆叠加型、同沉积褶皱叠加型、背斜-向斜褶皱叠加型与褶皱顶部侵蚀谷充填超覆型等地层堆叠方式与相应的不整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在空间上常发生叠合,形成叠合不整合面,有持续隆升型、隆升迁移型与扩展迁移型等叠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随时间也会发生掀斜、旋转、褶皱、迁移等变化,受沉积盆地沉降中心迁移的影响出现古地貌跃迁型(沉降中心转移型)、断陷迁移型与拆离滑脱型等不整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作为圈闭场所与流体运移通道是矿产资源重要的赋存场所,成为叠合盆地的重要特色。
何登发
关键词:不整合面油气聚集陆内变形地质意义
太行山山前断层的几何学特征:来自高精度地震资料的约束
太行山山前断层处于渤海湾盆地与太行山隆起的转换位置,是中国东部地形、地貌及构造分区的重要界线。长期以来,限于资料及其精度的原因,对该断层的研究较为薄弱。开展太行山山前断层构造几何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该断层的时、空...
单帅强何登发方成名张煜颖张锐锋
关键词:几何学特征渤海湾盆地
文献传递
龙泉山浅层断裂系统的分带、分段变形格局及差异隆升对比
本文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泉山构造带二维地震剖面进行了密集解释,利用低温热年代学方法约束了龙泉山地区的差异隆升时序.龙泉山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和上下分层的特点.龙泉山构造行迹明显,呈NE-SW向,南高北低,轴部...
李英强何登发梅庆华
关键词:差异隆升
文献传递
宽裂谷的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宽裂谷是一类重要的大陆伸展构造样式,野外工作与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相结合是研究宽裂谷构造样式的主要方法。国外学者对宽裂谷进行了较多研究,集中于其形成与持续时间、构造样式、岩浆活动特征等方面。试图在广泛的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宽裂谷的定义及其构造特征,通过盆岭省和爱琴海盆地的地质剖面验证宽裂谷构造样式,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宽裂谷的形成受控于区域性的低角度拆离面,它同时控制了变质核杂岩的发育,拆离面之上发育高角度断层控制的掀斜断块。控制宽裂谷构造样式的参数主要有:伸展应变速率及地壳组成、初始的地壳厚度和岩石圈热状态、岩石圈的机械不稳定程度、岩石圈抗张强度与重力的对比关系。动力学机制上,宽裂谷可能主要由被动裂谷成因机制控制;运动学机制上,宽裂谷通常由简单剪切或简单剪切与纯剪分层拆离机制控制。以期对认识中国东北地区宽裂谷系统的构造样式与成因提供帮助。
陈为佳何登发桂宝玲
关键词:构造样式动力学机制
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原型盆地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构造-岩相古地理对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当前研究认为其具有"西台东盆"的古地理格局,但对该时期塔西台地内是否存在分异、该时期末期塔西台地是否发生暴露等问题依然存在争议。利用最新的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结合盆地与造山带(下文简称盆山)的演化,由点—线—面对沉积充填实体进行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蓬莱坝组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蓬莱坝组沉积时期,塔里木盆地西部和东缘为浅水台地相,东部为深水盆地相,台地与盆地之间以斜坡相过渡。塔西台地内沉积出现分异:顺南地区发育潮下高能颗粒灰岩,间歇性地受到风暴浪的改造;而其他大部分地区为潮间—潮上带白云岩沉积。该时期塔里木盆地处于稳定伸展构造环境,台地建造作用显著,其构造-岩相古地理具有"两台夹一盆"的格局,并在塔西台地内分异出顺南开放式台内洼地。该台内洼地与广海连通性好,沉积水体比局限台地深,水体能量较高。由于相对海平面的下降,该组在沉积末期遭受了短暂的暴露溶蚀改造,具备成为优质储层的潜力,其中,塔中和古城地区为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勘探优选区,顺南地区为蓬莱坝组颗粒滩储层勘探优选区。该研究有利于深化对蓬莱坝组沉积时期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和盆山耦合关系的认识,推动蓬莱坝组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
高华华何登发童晓光温志新王兆明
关键词:原型盆地油气勘探塔里木盆地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解析与建模——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背斜带为例被引量:33
2006年
构造解析应从构造的变形机制、变形过程、变形量和变形时间四个方面入手,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是构造解析的基础,论文将等倾角区划分和轴面分析等几何学方法应用到地震解释中,从以上4个方面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背斜带做了系统的构造解析。地层结构揭示第一排背斜带深部发育楔状构造,楔状构造由5个古生界—中生界组成的断层转折褶皱叠加而成,是潜在的勘探目标群。在构造楔沿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向北扩展过程中,台阶状逆断层的大部分位移量沿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另一部分位移量则沿西山窑组煤层向北传递至第二排背斜带,在总位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第一排背斜带和第二排背斜带在走向上的此消彼长,反映位移量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的转换。
管树巍张朝军何登发石昕JOHN Suppe汪新吴晓智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楔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构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究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构造沉降特征以及主控因素,以2条地震剖面的最新解释成果为基础,在地震剖面上共选取43个虚拟井进行构造沉降史计算,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开平凹陷裂陷期(49~30 Ma)构造沉降量较大,各洼陷构造沉降差异性较大;裂后期(30 Ma至今)构造沉降量相对较小,各洼陷构造沉降差异性较小;(2)开平凹陷文昌组沉积期(裂陷一幕,49~39 Ma)为最大构造沉降期,恩平组沉积期(裂陷二幕,39~30 Ma)构造沉降速率显著减小,漂移期(30~17.5 Ma)和新构造运动期(17.5 Ma之后)构造沉降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3)差异性沉降是开平凹陷的一个基本特征,多期次构造运动和拆离断层分段性、差异性活动是主控因素。
聂国权何登发李小盼张志业何敏
关键词:构造沉降主控因素珠江口盆地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