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树巍

作品数:65 被引量:1,192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盆地
  • 16篇油气
  • 14篇勘探
  • 12篇准噶尔盆地
  • 9篇源岩
  • 9篇烃源
  • 9篇烃源岩
  • 9篇前陆
  • 8篇断层
  • 8篇褶皱
  • 7篇冲断带
  • 6篇油气勘探
  • 6篇前陆冲断带
  • 6篇走滑
  • 6篇南缘
  • 6篇北缘
  • 5篇地质
  • 5篇断层相关褶皱
  • 5篇新生代
  • 5篇走滑断裂

机构

  • 6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勘探...
  • 7篇中国石油
  • 6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2篇中海油研究总...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青海油田公司
  • 1篇国立台湾大学

作者

  • 65篇管树巍
  • 19篇何登发
  • 16篇李本亮
  • 14篇石昕
  • 11篇任荣
  • 10篇张朝军
  • 9篇陈竹新
  • 7篇姜华
  • 7篇杨庚
  • 6篇靳久强
  • 6篇朱光有
  • 6篇吴林
  • 5篇杨海军
  • 5篇黄士鹏
  • 5篇汪新
  • 5篇吴晓智
  • 4篇李传新
  • 4篇王晓波
  • 4篇张水昌
  • 4篇张春宇

传媒

  • 7篇石油学报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7篇地学前缘
  • 6篇地质学报
  • 5篇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地质论评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被引量:28
2009年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地质解译成果、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最新解释以及地震剖面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向挤压构造是由该区发育的达拉布特左行走滑断裂、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组成。其中,达拉布特边界断裂左行走滑作用是形成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和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主要控制因素,西北缘逆冲推覆构造与北西向右行横向走滑断裂的交合部位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油气的主要聚集区域。
杨庚王晓波李本亮石昕李选管树巍
关键词:油气分布规律准噶尔盆地
分层滑脱:羌塘盆地构造研究的新概念被引量:1
2023年
羌塘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唯一未大规模勘探的含油气盆地。研究其地质结构,将为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油气地质条件评价奠立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羌塘盆地“古生代南、北基底有别,中生代周缘板块构造边界限制,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强烈”这一典型的缝合带上的多旋回复合、叠合盆地,利用盆地内部的钻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对其分层地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羌塘盆地发育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中侏罗统布曲组与中侏罗统夏里组泥岩、膏岩、膏泥岩等4套区域性滑脱层;此外,还发育下侏罗统曲色组泥质岩,上侏罗统索瓦组的泥灰岩、泥岩,始新统唢呐湖组的膏盐、泥岩,二叠系煤层等4套局部性滑脱层;基底内部发育韧性剪切层。它们在垂向上将羌塘盆地分划为软弱层与能干层相间的多套组合。受区域性滑脱层控制,羌塘盆地发育分层变形系统;滑脱层上、下构造几何学样式差异较大,运动学指向也不一致;整体表现为大型多重滑脱构造变形系统。分层滑脱变形系统约束了油气保存单元的分布。分层滑脱变形将为进一步认识羌塘盆地,评价羌塘盆地的油气保存单元提供新的学术思路。
何登发王成善管树巍李传新王瑜开百泽梅庆华贺鸿冰
关键词:滑脱层地质结构羌塘盆地
四川盆地西北地区构造变形特征、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近年来川西北山前坳陷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激发了勘探工作者向更大区域和更多层系探索的愿望。为了给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与参考,本文系统讨论了川西北南华纪以来的盆地性质、构造—沉积格局及油气成藏条件。川西北经历了南华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新生代3大演化阶段,现今构造格局受燕山期龙门山、米仓山造山带以及向盆地逆冲推覆形成的冲断系统控制。其中龙门山北段冲断系统总体表现为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扩展的“前列式”构造变形,在盆山结合位置,深部构造楔向造山带方向消减了大部分位移,造成前渊坳陷部位构造变形急剧减弱。川西北燕山期前陆盆地之下保存了南华纪—中奥陶世和泥盆纪—中三叠世两期完整、连续的裂陷层序与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龙门山与米仓山急剧隆升并向盆地大规模推覆,造成前渊坳陷内的海相层系急速埋藏增温,进入成藏高峰。由于山前冲断带自中-晚侏罗世(~160 Ma)以来处于抬升和剥蚀状态,而前渊坳陷始终处于埋藏状态,油气保存条件要优于山前冲断带,因此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冉崎雷程陈康张本健梁瀚韩嵩曾鸣刘晓兵皮学军管树巍
关键词:龙门山被动大陆边缘川西北
四川盆地中部主干走滑断裂带及伴生构造特征与演化被引量:24
2022年
根据下—中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的伴生构造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带被错动的位置、方向与距离,判定川中及北斜坡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带的性质与分布规律。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发育多排呈左阶排列的NW向雁列式构造,与深部(盐下)走滑断裂构成2种伴生组合。第1种组合主要发育在磨溪地区,膏盐岩层内的雁列式构造位于深部走滑断裂的正上方;第2种组合主要发育在北斜坡地区,膏盐岩层内的雁列式构造发育在2条主干走滑断裂带之间。根据这2种组合及灯影组台缘带的错动位置,共识别出6条主干走滑断裂带。在盆地整体演化格架的制约下,通过川中地区代表性生长构造的定量解析,将走滑断裂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晚奥陶世—志留纪右行走滑阶段;(2)晚古生代—三叠纪走滑断裂沉寂阶段;(3)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其中,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台缘带呈现出有规律的向东逐段错动(错动距离20~40 km)的特征,可作为加里东期右行走滑活动的间接证据;川中及北斜坡地区在晚三叠世处于扬子地块北缘和雪峰山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的隆后稳定地区,而中侏罗世以来周缘造山带的急剧隆升与差异性演化使得川中地区遭受持续的挤压和抬升,激发了基底断裂与早期走滑断裂的再次活动。
管树巍梁瀚姜华付小东谷明峰雷明陈涛陈涛
关键词:走滑断裂动力学背景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变换形成机制被引量:7
2011年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北侧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已发现大量天然气。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并以白垩系地层为目的层,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基于变换构造理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确定克拉苏构造带存在构造变换。构造变换的形成与不同方向的区域构造应力有关,构造变换的形成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以及封盖条件。
边海光靳久强李本亮陈竹新管树巍
关键词: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解释
前寒武纪沉积盆地发育特征与深层烃源岩分布——以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与下寒武统烃源岩为例被引量:62
2016年
基于全盆地野外露头、钻井、地震资料,系统分析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地层序列、分布及其构造演化特征。受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事件的控制,塔里木新元古代发育南北分异的伸展性沉积盆地,充填火山岩、碎屑岩、冰碛岩、碳酸盐岩等岩石类型,中间被古陆分隔。北部盆地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西北部阿克苏地区和东北部满加尔—库鲁克塔格地区为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约2 500-3 500 m。南部两个盆地呈北东向展布,叶城、和田地区为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约1 500-2 000 m。新元古代盆地演化分为南华纪、震旦纪两期,分别对应裂陷阶段和坳陷阶段,后者范围大而厚度小,两期沉积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受新元古代盆地发育特征控制,继承南北分异的格局,具有良好生烃潜力。
吴林管树巍任荣王晓波杨海军靳久强朱光有
关键词: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下寒武统烃源岩
塔里木北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古地理格局与油气勘探潜力被引量:44
2017年
基于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在明确地层充填序列及建立地层格架基础上,分析塔里木北部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古地理演化格局及其油气勘探潜力。在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的背景下,塔里木新元古代发育塔北古陆和塔里木古陆,两者中间夹持EW走向的弧后裂谷盆地,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地区和西北部阿克苏地区充填巨厚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包括冰碛岩,发育深海、浅海、滨海环境和三角洲、冰海过渡性环境。早南华世—晚震旦世,北部裂谷盆地总体由深海演化至滨浅海环境,岩性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转变。根据野外烃源岩和生产数据认为,塔里木北部具有烃源岩和储层形成的良好条件,新元古界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吴林管树巍杨海军任荣朱光有靳久强张春宇
关键词:新元古代南华系震旦系古地理油气勘探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解析与建模——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背斜带为例被引量:33
2006年
构造解析应从构造的变形机制、变形过程、变形量和变形时间四个方面入手,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是构造解析的基础,论文将等倾角区划分和轴面分析等几何学方法应用到地震解释中,从以上4个方面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背斜带做了系统的构造解析。地层结构揭示第一排背斜带深部发育楔状构造,楔状构造由5个古生界—中生界组成的断层转折褶皱叠加而成,是潜在的勘探目标群。在构造楔沿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向北扩展过程中,台阶状逆断层的大部分位移量沿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另一部分位移量则沿西山窑组煤层向北传递至第二排背斜带,在总位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第一排背斜带和第二排背斜带在走向上的此消彼长,反映位移量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的转换。
管树巍张朝军何登发石昕JOHN Suppe汪新吴晓智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楔
再论库车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被引量:28
2010年
从构造生长方式、冲断序列、盐聚集以及深浅层构造的叠置关系探讨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地震反射资料表明,克拉苏深部构造南翼生长地层的褶皱枢纽由深至浅向北偏移,这些枢纽连线构成的生长轴面南倾,其北侧地层的厚度明显要比南侧薄,此种生长地层结构与基底卷入式构造和盐构造作用下的生长地层结构完全不同。通过对克拉2构造南北两侧断层的运动学分析,认为北侧断层首先向北逆冲形成了克拉2构造,然后被后期更强烈的南侧断层切割,造成克拉2构造逾千米的垂向抬升,由此产生"泵吸"效应使周围塑性岩层向断裂下盘流入和聚集。据此模式建立的克拉苏深部构造解释方案由古近系盐下和侏罗系煤下两套冲断系统组成,其中在盐下构造内部,被切割的克拉2构造的下半部分即是克深北背斜。克深北背斜带和侏罗系煤下冲断构造的发现,不仅拓宽了克拉苏构造带的勘探范围,也显示其尚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管树巍陈竹新李本亮张朝军
关键词:生长地层克拉苏构造带
构造楔形体的识别与勘探--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被引量:25
2009年
构造楔形体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两条相互连接的断层,二是这两条断层的位移传递方向相反。当反向传递的位移量切割了上覆地层,通常在楔形体前翼形成具指示意义的背斜构造,此类背斜可作为判断深部构造楔形体存在的直接依据。准噶尔盆地南缘3排背斜内带的构造楔形体模式非常典型,并表现为"混序"的特征。在山前深部楔形体沿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向北扩展过程中,部分位移量沿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并切割上覆地层形成第一排背斜带,另一部分位移量则继续向北传递,在断坡位置引发褶皱变形,形成第二排和第三排背斜带。在总位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这3排背斜带在走向上的此消彼长反映了位移量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的转换。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三排背斜带中—新生界内部发育多个小型的构造楔形体,这些互相叠置的楔形构造横向延伸不大,但有可能构成独立的成藏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水特征,从而造成同一个背斜带不同部位的含油气性迥异。在油气勘探中应通过加强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攻关,力求精细刻画各个楔形构造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再针对已落实的楔形体展开钻探。
管树巍李本亮何登发John H. Shaw陈竹新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