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修世超

作品数:126 被引量:47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金属学及工艺
  • 42篇机械工程
  • 8篇文化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7篇应力
  • 16篇预应力
  • 13篇淬硬
  • 12篇砂轮
  • 12篇快速点磨削
  • 9篇工件
  • 8篇磨削液
  • 8篇机械设计
  • 8篇教学
  • 8篇粗糙度
  • 7篇面粗糙度
  • 7篇磨粒
  • 7篇机床
  • 7篇教学改革
  • 7篇表面粗糙度
  • 7篇超高速磨削
  • 6篇课程
  • 6篇光整加工
  • 5篇砂轮约束
  • 5篇数控

机构

  • 119篇东北大学
  • 11篇青岛理工大学
  • 8篇沈阳工程学院
  • 6篇辽宁工业大学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吉林大学
  • 4篇新疆工程学院
  • 3篇辽宁科技学院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沈阳海默数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工业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航工业沈阳...

作者

  • 126篇修世超
  • 32篇蔡光起
  • 25篇李长河
  • 18篇张修铭
  • 8篇刘明贺
  • 8篇白斌
  • 8篇王宇钢
  • 7篇史小亮
  • 6篇王丹
  • 6篇王雨时
  • 5篇巩亚东
  • 5篇巩云鹏
  • 5篇马良
  • 5篇孙聪
  • 4篇张天乐
  • 4篇孙志礼
  • 4篇谭庆昌
  • 4篇王任胜
  • 4篇李清良
  • 3篇刘枫

传媒

  • 27篇东北大学学报...
  • 13篇精密制造与自...
  • 10篇金刚石与磨料...
  • 10篇中国机械工程
  • 9篇机械设计与制...
  • 5篇黄金学报
  • 4篇表面技术
  • 4篇沈阳黄金学院...
  • 3篇工具技术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制造技术与机...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兵工学报
  • 2篇世界制造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机电工程
  • 1篇拖拉机与农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表层硬化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融合了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方法.以工件淬硬层组织形貌、分布特征、厚度、硬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磨削淬硬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表面在宏观上具有与磨削淬硬加工表面相同的金相组织形貌与分布,组织为亚温淬火组织.与磨削淬硬工艺相比,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对磨削热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预应力淬硬磨削试件的淬硬层硬度、厚度略小于磨削淬硬试件,但表面硬度可以达到常规完全淬火硬度;该研究工作可为开发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及工件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修世超白斌张修铭刘明贺
关键词:预应力淬硬层金相组织
多尺度点磨削表面纹理功能及摩擦学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为研究多尺度表面的表面形貌对其使用功能和摩擦学特性的影响,设计加工5组具有不同多尺度特征的点磨削表面纹理试件。测量试件的表面形貌功能参数,通过功能参数对比分析,得出试件表面形貌对其功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在油润滑和干摩擦两种情况下对试件进行表面摩擦学特性实验,分析后得到了多尺度点磨削表面形貌对表面摩擦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尺度点磨削表面具有加工可控性;不同表面形貌的零件,其表面功能特性也不相同。可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获得合理的零件表面形貌及纹理特征,以满足零件表面实际应用及功能要求。
鲁翰敏温嘉旺修世超邓延生
关键词:表面纹理摩擦学特性
含位形权重的磁流变液孤立链流变剪应力模型
2018年
为降低采用标准孤立链理论模型计算高体积分数磁流变液流变剪应力时的计算误差,提出一种通过距离权重系数评价磁链间相互作用的流变模型.编写Monte Carlo仿真程序计算颗粒位置与磁矩方向矢量、同时输出与系统颗粒间距有关的距离权重系数.按标准和距离权重这两种链结构模型计算磁流变液剪切应力数值,并和4种磁流变液(30.58%~44.79%)的流变仪剪应力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权重模型在磁场全范围内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并且和流变试验实际结果基本符合,证实了磁链微观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影响磁流变液流变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马良肖萍王任胜修世超
关键词:磁流变液流变特性蒙特卡洛方法
焊接温度对碳钢/奥氏体不锈钢扩散焊接头界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方法对Q235A低碳钢与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固相扩散连接实验,研究了焊接温度对接头界面组织、力学性能和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Q235A低碳钢/AISI304奥氏体不锈钢复合界面附近形成了合金铁素体层(Ⅱ区)和增C层(Ⅲ区),界面两侧异相组织通过扩散结成共用晶界。在焊接温度850℃,焊接压力10 MPa,焊接时间60 min条件下,接头强度和韧性达到最大值,高于Q235A低碳钢母材。焊接温度过低(≤800℃),接头中析出碳化物Cr_(23)C_6,焊接温度过高(≥900℃),接头中会产生二次碳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的化合物偏析相使接头强韧性显著下降。严格控制焊接温度在850℃区间,并在焊后迅速淬火越过低温区,可有效避免脆性化合物偏析,从而保证扩散焊接头的性能。
王大伟修世超
关键词: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真空扩散焊接金属间化合物
40Cr材料干磨削表面硬化层一致性仿真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干磨削强化层深度一致性的影响机理,以40Cr材料为仿真研究对象。利用沿深度方向的仿真温度曲线,并结合奥氏体转变温度,获得硬化层分布情况及磨削硬化层分布一致性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硬化层深度逐渐增加,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硬化层深度逐渐减小,且试件表面切入区与切出区硬化层深度分布一致性不够均匀,而表面中间区域硬化层分布一致性较好。
何深荣王彦东耿志杰王雨时修世超
关键词:淬硬硬化层一致性
工业4.0背景下的人机协作天线罩涂胶技术
2020年
工业4.0技术正在逐渐普及,首先重点从人机协作技术着手,优化传统汽车装配工艺。鲨鱼鳍天线罩是BMW车型标志性设计元素之一,针对天线罩涂胶工艺,基于其喷涂技术,与人机协作技术相结合,打造更高效、高质量及高灵活性的涂胶工艺,此工艺有用更优良的人机工程,并相对人工涂胶成本更低。
陈晓珊佟梦晗修世超
关键词:人机协作涂胶
GH与PSHG表面强化机理研究
磨削淬硬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技术,而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将磨削淬硬技术与预应力磨削技术的优势进行了结合.为了研究两者表层强化特性和转变机理,本文进行了常规磨削淬硬和预应力淬硬磨削实验.针对实验结果,结合了马氏体经典形核理论...
史小亮修世超张修铭邓延生
关键词:马氏体
磨料磨具特性参数的选择技术及其发展构想被引量:13
2004年
由于新型磨料磨具的不断出现 ,以及对磨削质量、效率、资源和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常规的磨料磨具特性参数选择技术已不适合于现代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磨具的构成及其特性 ,介绍了现行的磨料磨具特性参数的选择技术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 。
修世超蔡光起李长河
关键词:磨料磨具特性参数磨粒结合剂
磨削工艺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绿色制造作为一种现代制造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磨削是一种重要机械加工方法,同时也是机械制造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影响最大的一种加工工艺,科学地评价磨削工艺绿色度、提高磨削工艺的绿色水平,对建立绿色制造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磨削加工过程的绿色特性分析,建立了磨削工艺绿色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能源、资源、经济性、生产效率、宜人度和绿色管理等方面,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磨削工艺绿色度评价指标是,磨削工艺绿色度评价的量化基础,也为面向绿色制造的磨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修世超冯强王瑶
关键词:绿色度绿色制造
磨削液参数对磨削强化表面微结构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液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场的影响,建立非调质45钢的磨削强化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液参数对工件表面温度场及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选择不同磨削液参数对45钢工件进行平面磨削强化试验,研究加工后工件表面硬度值及其表面完整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与磨削深度有密切的联系,在磨削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磨削液能有效降低表面微结构损伤,但削弱了在工件表面上由磨削热产生的强化能力.
张修铭修世超王雨时
关键词:磨削液表面残余应力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