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修铭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应力
  • 9篇预应力
  • 7篇淬硬
  • 5篇工件
  • 4篇切深
  • 4篇残余应力
  • 3篇温度场
  • 3篇工件表面
  • 2篇数对
  • 2篇强化层
  • 2篇微结构
  • 2篇相组织
  • 2篇马氏体
  • 2篇磨削淬硬
  • 2篇磨削工件
  • 2篇磨削液
  • 2篇金相
  • 2篇金相组织
  • 2篇合金
  • 1篇载荷

机构

  • 19篇东北大学
  • 5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中航工业沈阳...
  • 1篇中国第一汽车...
  • 1篇克莱姆森大学
  • 1篇新疆工程学院
  • 1篇太原重工股份...

作者

  • 20篇张修铭
  • 18篇修世超
  • 6篇刘明贺
  • 6篇史小亮
  • 5篇白斌
  • 3篇陈磊
  • 2篇王雨时
  • 1篇姜文全
  • 1篇姜昂
  • 1篇关宏博
  • 1篇张天乐
  • 1篇马良
  • 1篇孙聪
  • 1篇王彦东
  • 1篇韦建很
  • 1篇于永涛
  • 1篇刘莉娟
  • 1篇董乐
  • 1篇李盛超

传媒

  • 8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金刚石与磨料...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Cr零件预应力淬硬磨削表面粗糙度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表面粗糙度值是重要的表面完整性指标之一,其数值及分布特征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影响显著。为研究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值特征及影响机理,以40Cr材料为载体,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分别测量加工后试件表面切入段、中间段、切出段的表面粗糙度值,分析表面粗糙度值及分布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试件表面粗糙度值沿表面分布不均匀,从切入段到切出段表面粗糙度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预应力一定时,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试件表面粗糙度值逐渐增加;磨削深度不变,预应力增大时试件表面粗糙度值降低,表面完整性有所提高。
李盛超王彦东王雨时张修铭修世超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值
基于冲击原理的磨削接触区及磨削力建模被引量:1
2014年
磨削力是滑擦、耕犁及切削三个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对切削阶段进行研究通常造成切削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较大;因此本文考虑磨削接触区冲击效应对整个平面磨削加工过程的影响,将接触区划分为冲击区和切削区两部分.通过分析磨粒在冲击区内对工件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变化情况,建立了单颗磨粒的冲击载荷模型及参与冲击的磨粒数目模型,并结合磨削力在切削区的变化情况,构建磨削力理论计算模型及总磨削力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修世超刘明贺张修铭白斌
关键词:接触区冲击载荷
GH与PSHG表面强化机理研究
磨削淬硬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技术,而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将磨削淬硬技术与预应力磨削技术的优势进行了结合.为了研究两者表层强化特性和转变机理,本文进行了常规磨削淬硬和预应力淬硬磨削实验.针对实验结果,结合了马氏体经典形核理论...
史小亮修世超张修铭邓延生
关键词:马氏体
磨削液参数对磨削强化表面微结构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液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场的影响,建立非调质45钢的磨削强化过程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磨削液参数对工件表面温度场及加工后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选择不同磨削液参数对45钢工件进行平面磨削强化试验,研究加工后工件表面硬度值及其表面完整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与磨削深度有密切的联系,在磨削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磨削液能有效降低表面微结构损伤,但削弱了在工件表面上由磨削热产生的强化能力.
张修铭修世超王雨时
关键词:磨削液表面残余应力
磨削表面微结构损伤及其对零件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机器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与机器零件表面完整性有着密切的关联。零件表面微结构损伤是判定零件表面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直接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断裂强度、表面硬度和抗磨损能力,进而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 目...
张修铭
关键词:残余应力
文献传递
预应力干磨削加工40Cr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被引量:5
2016年
表面残余应力、表面烧伤、磨削裂纹等表面微结构损伤是评价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造成零件失效。为研究预应力干磨削加工零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特征及规律,以40Cr材料为载体,开展预应力磨削加工试验研究,检测残余应力、硬度,并采用SEM、EDS等方法分析表面层形貌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试件加工表面存在淬硬现象,预应力对工件表层残余应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层残余拉应力随磨削深度增大而增大,随预应力增大而减小。磨削深度对熔融涂覆及表面微裂纹损伤影响程度较大,磨削烧伤表面形成氧化膜会影响零件使用性能。预拉应力通过改变残余应力状态而对表面磨削微裂纹损伤起到抑制作用。
关宏博陈磊张修铭张天乐修世超
关键词:预应力残余应力微损伤
基于预应力加载的淬硬表面强化层厚度预测
2017年
为评估预应力磨削加工中,预应力参量对工件表面磨削强化层厚度的影响,对未调质45钢试件施加0~100 MPa不同预应力并进行表面磨削淬硬.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用热-力顺序加载的办法模拟磨削加工淬硬过程,分析热相变和加工硬化对加工硬化层厚度的影响,探讨距切入点不同位置的加工硬化层厚度分布.硬化层厚度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符,误差小于6%.同时,加载预应力导致磨削表面强化层厚度出现小幅减薄(<10%)的结果,证实加载预应力加剧材料组织重分布,抑制了淬火碳化物的弥散,但可能并非是利于硬化层厚度增加的因素.
马良董乐张修铭修世超
关键词:热相变针状马氏体
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表层硬化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融合了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方法.以工件淬硬层组织形貌、分布特征、厚度、硬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磨削淬硬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表面在宏观上具有与磨削淬硬加工表面相同的金相组织形貌与分布,组织为亚温淬火组织.与磨削淬硬工艺相比,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对磨削热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预应力淬硬磨削试件的淬硬层硬度、厚度略小于磨削淬硬试件,但表面硬度可以达到常规完全淬火硬度;该研究工作可为开发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及工件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修世超白斌张修铭刘明贺
关键词:预应力淬硬层金相组织
小切深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硬化机理被引量:4
2015年
以位错运动造成塑性变形的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力机械作用硬化机理和材料热相变硬化机理。通过不同磨削参数的小切深磨削硬化试验,分析磨削硬化过程中不同磨削参数条件对工件表面强化层形成的影响及其金相组织转变的情况,深入研究磨削强化层组织的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小切深条件下磨削加工试件表面的硬化主要以位错运动而产生的强化层为主,提高磨削深度和降低工件进给速度会增大工件表面显微残余应力,增强试件表层硬化层的形成效果。
张修铭于永涛白斌修世超
关键词:温度场
磨削液供给参数对工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不同磨削液供给参数,通过CFD软件构建磨削过程中磨削区处气-液两相的磨削液喷射模型,并对喷嘴的喷射参数进行仿真与计算。通过比较不同喷射速度、喷射方位和喷射角度对磨削液流场的质量流量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喷射过程中磨削液在整个磨削区的体积分数的影响,来确定合理的喷嘴喷射方位。最后通过磨削液喷射角度对工件表面完整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为确定相对合适的喷嘴方位提供试验依据,验证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液供给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张修铭姜昂史小亮修世超
关键词:磨削液气流喷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