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群
- 作品数:70 被引量:299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 联合外周血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和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危险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研究表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旨在明确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CK-MB对A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AMI后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CR的患者79例,并纳入同期入院的AMI后非CR患者3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时快速获得的相关临床指标,逐步纳入变量,构建不同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AMI患者总的CR发生率为1.1%(79/7159),CR患者院内病死率为77.2%(61/79),占院内AMI死亡患者的34.9%(61/175)。年龄≥65岁(OR=4.49,95%CI:2.48~8.14,P<0.001)、女性(OR=2.03,95%CI:1.06~3.89,P=0.032)、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OR=2.34,95%CI:1.29~4.24,P=0.005)、入院时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OR=2.67,95%CI:1.43~4.98,P=0.002)、单核细胞计数(OR=2.08,95%CI:1.15~3.78,P=0.016)及CK-MB水平(OR=2.42,1.36~4.31,P=0.003)均为预测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逐步纳进入院时获得的临床基本特征:年龄≥65岁、女性、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心肌组织特异性较高的CK-MB变量,其回归模型预测CR发生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逐步增大,最终模型预测概率值的AUC为0.81(95%CI:0.75~0.86,P<0.001)。结论年龄≥65岁、女性、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CK-MB可影响AMI患者CR发生。联合上述指标构建回归型,可在患者入院时获得较好的高危CR患者的判断准确性。
- 马姗白玲刘平宋安齐杜晓军卢群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炎症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
- 超容量负荷与压力负荷对新西兰兔心功能的影响及评价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条件下新西兰兔心衰模型的建立,并评价超容量负荷与压力负荷对新西兰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联合组、腹窄组、主闭组和对照组。术后8周分别采用心动超声图、血流动力学及血浆B型钠尿肽(BNP)测定来评价心功能。结果①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联合组心率、主动脉收缩压、主动脉舒张末压、脉压、左室收缩末压、左室舒张末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P<0.05)。②心动超声显示联合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短轴缩率、E/A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P<0.05)。③联合组BNP水平较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明显升高(P<0.05)。④联合组心脏/体重、湿肺/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P<0.05)。结论可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新西兰兔心衰模型;超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
- 李溪王亭忠卢群韩克卓小桢王贺马爱群
- 关键词: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心功能血流动力学B型钠尿肽
- 螺内酯、厄贝沙坦单用或联用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厄贝沙坦单用或联用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入选92例肥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20mg/d,n=26),厄贝沙坦组(150mg/d,n=31)及联合组(螺内酯20mg/d+厄贝沙坦150mg/d,n=35)治疗24周。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值(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应用CVProfilor DO-2020型动脉功能检测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药物治疗24周后,3组SBP、DBP、PP值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分别为螺内酯组SBP(144.0±9.4)mmHg vs(131.0±8.7)mmHg,DBP(88.4±10.4)mmHgvs(78.1±7.5)mmHg,PP(58.4±27.3)mmHgvs(54.3±9.2)mmHg;厄贝沙坦组SBP(146.0±9.4)mmHgvs(126.0±8.9)mmHg,DBP(85.4±10.1)mmHgvs(74.2±6.9)mmHg,PP(56.1±27.3)mmHgvs(49.9±8.8)mmHg;联合组SBP(145.0±9.3)mmHgvs(117.0±9.7)mmHg,DBP(87.8±10.7)mmHgvs(68.3±6.4)mmHg,PP(57.7±22.5)mmHgvs(45.4±8.7)mmHg。药物治疗24周后,SBP、DBP、PP值降低幅度联合组均分别大于螺内酯和厄贝沙坦单药治疗组(P〈0.01或〈0.05)。厄贝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R)]为[[5.6(2.31~8.21)]mg/Lvs12.8(2.48~20.12)]mg/L,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13.7(5.89~19.02)]ml/mmHg×10vs[10.3(4.52~17.02)]ml/mmHg×10,C2[5.1(1.38~7.98)]ml/mmHg×100vs[3.4(1.37~6.05)]ml/mmHg×100,均明显高于螺内酯组(均P〈0.05);联合组血清脂联素水平[15.3(5.62~20.23)]mg/Lvs[5.4(2.13~8.16)]ml/L,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14.3(7.81~12.98)]ml/mmHg×10vs[10.2(5
- 田刚辛建文卢群
- 关键词:高血压螺内酯厄贝沙坦脂联素动脉
- 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微粒释放并促进细胞凋亡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 mmol/L、16.7 mmol/L和33.3 mmol/L)分别作用于培养成功的HU-VEC 0、12、24、48、72 h,设立正常糖浓度组(5.5 mmol/L葡萄糖)和高渗对照组(27.8 mmol/L甘露醇)作为对照。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UVEC内皮微粒的释放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①MTT检测发现,33.3 mmol/L葡萄糖培养12 h时HUVEC的细胞数比为93%,24 h时为78%,48 h时为51%,72 h时为40%;与0 h组相比,12 h组细胞数比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2 h相比,24 h组4、8 h组和72 h组细胞数比显著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减低(P均<0.05)。②设5.5 mmol/L正常糖浓度组培养48 h时的HUVEC细胞数比为100%,则高渗对照组HUVEC细胞数比为98%,与正常糖浓度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6.7 mmol/L葡萄糖组和33.3 mmol/L葡萄糖组的细胞数比分别为79%和51%,均明显低于正常糖浓度组(P均<0.05),且前两组相比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33.3 mmol/L葡萄糖组作用12 h时的HUVEC内皮微粒生成量较正常糖浓度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4、487、2 h时增加更为显著,且呈现时间依赖性(P<0.01);与正常糖浓度对照组相比,高渗对照组12、24、487、2 h时其内皮微粒释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高糖诱导的内皮微粒释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659,P<0.05)。结论高糖刺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微粒释放,促进细胞凋亡。
- 田刚任燕卢群鲁敏
- 关键词:内皮微粒内皮功能
- 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依恋、反刍思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依恋心理、反刍思维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方法:使用方便抽样选取193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事件相关反刍问卷收集资料。结果:研究对象PCL-C总分为(33.68±5.85)分,PTSD症状阳性率为29.02%;依恋回避均分为(3.29±0.82)分,依恋焦虑均分为(3.64±0.93)分;安全型依恋人数占44.56%。不同依恋类型患者的PTSD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48,P<0.01),反刍思维总分为(34.65±10.69)分。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住院时间、宗教信仰、依恋焦虑和侵入性反刍可影响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TSD水平,且可解释总变异的40.7%。结论:医务工作者应注重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理干预,及时发现并疏导其负性情绪和反刍思维;对于亲密关系需求强烈者,应教育家属出院后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理解,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李娟利刘平卢群白玲刘美丽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女性依恋反刍思维创伤后应激障碍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瑞替普酶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将100例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瑞替普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瑞替普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心室功能、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心室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均有所上升,但是研究组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TEMI患者采用原型谷胱甘肽、瑞替普酶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
- 高宏勇卢群
- TG/HDL-C和HDL-C对不同体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和HDL-C对不同体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08年8月~2009年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12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74例。按照体质指数(BMI)和是否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正常组(99例,BMI 18.5~23.9 kg/m^2)、肥胖组(75例,≥28 kg/m^2)、冠心病组(79例)、肥胖冠心病组(133例)。入选者检测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和载脂蛋白B(apo B),并计算TG/HDL-C比值。结果肥胖冠心病组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TG和TG/HDL-C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是否发生冠心病为因变量,以TG/HDL-C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是肥胖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825,95%CI:1.294~2.573);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LDL-C、apo A和apo B后,TG/HDL-C对于肥胖者冠心病发病无影响。以是否发生冠心病为因变量,以TG/HDL-C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是非肥胖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952,95%CI:1.323~2.878);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LDL-C、apo A和apo B后,TG/HDL-C对于非肥胖者冠心病发病无影响。TG/HDL-C诊断肥胖冠心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HDL-C为0.794;TG/HDL-C诊断体型正常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HDL-C为0.779。结论 TG/HDL-C不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HDL-C和HDL-C诊断不同体型冠心病患者的效能较好。
- 刘平霍建华霍建华卢群白玲
- 关键词:冠心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276G/T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脂联素基因+276G/T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2年12月以前完成或发表的中国人脂联素基因+276G/T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以漏斗图检验入选文献的偏倚,并根据各入选文献结果的同质性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总OR值,Meta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4.2版软件。结果共8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入选文献无明显偏倚,各文献间异质性检验显示有关+276G/T(χ2=12.38,P=0.09)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的文献之间无显著异质性。Meta分析显示+276G/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总OR=1.93,95%CI 1.32~2.82,P=0.0007。结论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276G/T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具有相关性。
- 张再伟田红燕赵亚玲马爱群卢群韩俊丽刘亚田华
- 关键词: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冠心病META分析
- 入院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不同入院时间对院内预后的影响,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2020年4月30日西北某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271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资料,按入院时间分为工作时间组和非工作时间组,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临床特征、24小时内药品使用情况及院内预后。结果 62%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非工作时间入院,非工作时间入院的患者更年轻,非工作时间组97.1%的患者接受了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从进入医院大门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短于工作时间组,P<0.001。2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非工作时间就诊与住院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P=0.793)。结论 是否工作时间入院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和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无显著相关性。医疗机构应推广胸痛中心人力及医疗资源配置及救治流程的管理模式,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病死率。
- 杨静怡卢群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间
- 中西医联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 2014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劳累性气短、浮肿1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无好转(具体不详),2010年10月来我院门诊。自诉间断不能平卧。无咳血。查体:血压:106/80mmHg(1mmHg=0.133kPa),心脏听诊S1减弱,P2稍高,未闻及杂音。门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54次/min,电轴不偏,窦性心动过缓,QRS时限为110ms,
- 张学丹白鸿远卢群宋冰雪沈建马爱群
-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中西医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