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吴芳玲

吴芳玲

作品数: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缺血
  • 4篇皮素
  • 4篇脑缺血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素
  • 3篇灶性
  • 3篇灶性脑缺血
  • 3篇局灶
  • 3篇局灶性
  • 3篇局灶性脑缺血
  • 2篇血管
  • 2篇脑组织
  • 2篇进行性
  • 2篇后脑
  • 2篇后脑组织
  • 2篇肌萎缩
  • 2篇变化及意义
  • 2篇病理
  • 1篇性肌萎缩
  • 1篇血管病

机构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上海铁道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7篇吴芳玲
  • 3篇沈鸣九
  • 3篇王颖
  • 2篇姚娟
  • 2篇周小平
  • 2篇侯熙德
  • 2篇陈伟贤
  • 1篇陈建国
  • 1篇何祚光
  • 1篇陈克连
  • 1篇丁新生
  • 1篇李弘钧
  • 1篇张晓东
  • 1篇刘书琴

传媒

  • 2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00
  • 5篇1998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反应用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的诊断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了解儿童期发作的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的缺失,探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用于检测SMA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对10例拟诊为SMA患者、6个家系的20例非SMA成员及30例正常人的SMN基因外显子7和8进行了检测。结果10例SMA可疑患者中9例(90%)有SMN基因缺失,其中仅外显子7或8缺失各为1例。家系其他成员及对照组均无SMN端粒基因缺失。结论用PCRRFLP法对高度可疑SMA的病例进行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姚娟丁新生丁新生沈鸣九陈克连吴芳玲陈伟贤陈克连王颖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素的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为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局部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MCAO)大鼠不同时间左右脑组织的ET含量,发现R-MCAO30分后,脑组织ET浓度明显升高,且随缺血时间延长而继续升高,并以梗死侧为明显。
吴芳玲周小平范泽兵陈建国沈鸣九沈鸣九
关键词:脑栓塞脑缺血内皮素
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研究
1997年
刘书琴吴芳玲
关键词:血脂脑血管病病理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对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评价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SMN)缺失检测对进行性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9例确诊为 、 、 型 SMA患者及 31例家系、6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 SMN基因外显子 7、8的缺失检测。结果 患者组 8例示 SMN基因外显子 7、8等位缺失 ,1例仅外显子 8等位缺失 ,患者家系组示 1例 型 SMA患儿的母亲无症状外显子 8等位缺失 ,余 30例无 SMN基因的缺失突变 ,正常对照 6 0例 ,均无 SMN基因的缺失突变。结论 PCR- RFL P方法用于检测 SMN基因 7、8外显子等位缺失 ,方法简单 ,结果可靠 ,可作为儿童期发病的 SMA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吴芳玲沈鸣九周小平姚娟张晓东何祚光王颖陈伟贤李宏均侯熙德
关键词: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皮素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正>在人体,内皮素(ET)有三种异构体,ET-~1、ET-~2、ET-~2,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脑组织。 ET与多种人体疾病有关,如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近来有文献报道,脑卒中病人血浆ET升高。本文试图通过对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MCAO),形成局灶性脑缺血的大鼠脑组织ET水平的观察,揭示内源性ET在脑缺血后的变化规律,以探讨脑缺血对内源性ET的影响以及ET在脑缺血过程中的病理作用。
吴芳玲周小平范泽兵沈鸣九王颖陈建国
关键词:急性脑缺血脑组织内皮素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脑缺血
1998年
吴芳玲
关键词:一氧化氮脑缺血内皮素生物学作用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舒张
局灶性脑缺血后机体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MCAO)及假手术组大鼠不同时间左右脑组织及血浆的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发现R-MCAL30分钟后,缺血局部脑组织E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随缺血时间延长而继续升高,而对侧脑组织及血浆ET无改变。
吴芳玲刘书琴周小平陈建国
关键词:脑缺血内皮素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