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春明

作品数:27 被引量:42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土壤
  • 7篇深松
  • 7篇棕壤
  • 5篇施肥
  • 4篇玉米
  • 4篇农田
  • 4篇潮棕壤
  • 3篇养分
  • 3篇湿沉降
  • 3篇速效
  • 3篇速效磷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农田土壤
  • 3篇微生物
  • 3篇物量
  • 3篇耕作
  • 2篇氮沉降
  • 2篇氮磷
  • 2篇叶片养分
  • 2篇深松铲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沈阳市东陵区...

作者

  • 27篇姜春明
  • 21篇宇万太
  • 20篇马强
  • 19篇周桦
  • 19篇徐永刚
  • 4篇于贵瑞
  • 3篇方华军
  • 3篇赵颖
  • 2篇任书杰
  • 2篇王月立
  • 2篇潘飞飞
  • 2篇宋欢欢
  • 1篇姜子绍
  • 1篇张璐
  • 1篇贺明慧
  • 1篇陶波
  • 1篇孙晓敏
  • 1篇官丽莉
  • 1篇盛文萍
  • 1篇张翠翠

传媒

  • 4篇土壤通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2013年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氮磷淋移和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被引量:5
2011年
2009年以沈阳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为平台,研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消减设施菜地土壤氮、磷淋移和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蔬菜种植后,设施菜地土壤pH呈下降趋势,下降了0.09~0.47单位;与本底相比,菜地土壤表层的全磷含量明显升高,速效磷含量(86.80~161.04mg·kg-1)明显高于60mg·kg-1的警戒指标,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较高,并发生明显的淋移;除菠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外,3种轮作模式下的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都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安全标准;针对保护地土壤酸化、磷素累积和NO3--N淋移现状,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恢复;从3种轮作模式的结果看,在油菜-黄瓜-豇豆轮作模式下,土壤对pH的变化幅度最小,且土壤NO3--N的淋移现象较弱,氮、磷的回收率也较高,但在消减土壤磷淋移以及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方面效果不明显。
徐永刚宇万太马强周桦姜春明
关键词:轮作模式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速效磷
利用ICP-MASS研究有机培肥土壤重金属淋溶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以下辽河平原1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原状土柱淋溶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用量有机肥处理土壤重金属积累情况及其淋溶特征,探讨了雨养农业条件下有机培肥措施对土壤表层重金属(Cu,Zn,Cd和Cr)积累的影响,阐述了重金属在土壤表层(0~20cm)中的积累特征明确了重金属元素的淋溶特点和垂直迁移规律(0-60cm)。研究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表层土壤中Cu,Zn,Cd和Cr的含量都随之升高,积累速度为Cd〉Cu〉Zn〉Cr。根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即使施入50t·ha-1有机肥料,也未造成表层土壤Cr,Cu和Zn的污染,其中Cr仍符合Ⅰ类土壤质量标准,而Cu和Zn符合国家Ⅱ类土壤质量标准,但对Cd而言,此时表层土壤含量已接近国家Ⅲ类土壤质量标准阈值,存在较大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土柱淋溶实验表明,只有个别淋溶液Cu和Cd浓度属于国家Ⅲ类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其余均符合国家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且所有淋溶液Cr的含量都符合国家Ⅰ类水质标准,表明在下辽河平原,即使有机肥使用量达到50t·ha-1时,仍未对地下水构成任何风险。另外,淋溶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Cr除外),表现出重金属不易下移的特点,但相对而言,Zn和Cr向深层土壤淋溶能力较强,Cu和Cd则更易积累在表层土壤。
赵颖马强周桦姜春明徐永刚姜子绍宇万太
关键词:重金属淋溶表层土壤
不同施肥处理对潮棕壤磷素累积与剖面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以下辽河平原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比较不同肥料类型和用量条件下表层土壤全磷及土壤剖面(0~80 cm)中速效磷的分布差异,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中磷素垂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各施磷肥处理下,土壤磷素收支盈余,表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明显升高,且土壤磷收支的盈亏值(x)与土壤速效磷的增减量(y)呈显著直线关系y=0.070 1x+8.538 9(R2=0.89**),其中磷素盈余量的15.8%进入到土壤速效库内;(2)化肥磷施用量为50和100 kg hm-2时,60~80 cm土层内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存在磷素的垂直迁移;(3)相对于化肥而言,施用有机肥更易于磷素向下迁移;(4)在施肥、有机质含量和作物吸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土壤速效磷在土壤剖面中呈现上下层高、中间层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最低值出现在20~40 cm土层。
王月立张翠翠马强周桦徐永刚姜春明宇万太
关键词:速效磷土壤剖面下辽河平原
潮棕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和淋溶临界值的计算被引量:6
2014年
确定合理磷肥用量对取得高产、提高经济收益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而明确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与淋溶临界值是界定施肥量适宜与否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下辽河平原长期定位试验,使用直线-平台、双直线和米氏模型计算土壤速效磷产量临界值,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确定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结果表明:该地区玉米和大豆的速效磷产量临界值分别为12.0 mg·kg -1和10.8 mg·kg -1;三个模型中以米氏模型计算的值最高,以直线-平台模型计算的值最低;通过6次淋溶试验,计算的土壤速效磷淋溶临界值在74.6 mg·kg -1到82.0 mg·kg -1之间,均值为80.2 mg·kg -1。在农业生产中应将土壤速效磷控制在12.0~80.2 mg·kg -1之间,可据此指导施肥,达到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并减少施肥对环境影响的目标。
王月立马强姜春明宇万太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淋溶试验下辽河平原
盐碱地用玉米基肥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玉米基肥,具体地说是一种抗盐碱的玉米基肥及其制备,按重量份数计,有机质150-250份、硫酸钙100-200份、尿素5-10份、复合肥100-200份、活性封面剂2-5份、多孔无机物20-40份、酸性液体...
马强宇万太张璐徐永刚姜春明
文献传递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依托长期定位试验(包括6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M,施循环猪圈肥;NP,施N、P化肥;NPK,施N、P、K化肥;NPK+M,N、P、K化肥+循环猪圈肥;PK,施P、K化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下辽河平原地区潮棕壤固定态铵含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时间推移,不同施肥模式下固定态铵含量均呈先降低而后逐渐稳定的趋势。与试验初期固定态铵含量相比,试验进行2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固定态铵有18.0%~38.7%的释放。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固定态铵含量降低;钾肥则能阻碍固定态铵释放,延缓其降低过程;单纯施用循环猪圈肥对固定态铵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施用N、P、K化肥基础上配施循环猪圈肥不仅可提高作物产量,且可使土壤固定态铵库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构建土壤氮素养分库,应为本地区旱田农业生产中的最佳施肥模式。
范绍博马强姜春明潘飞飞周桦徐永刚宇万太
关键词:潮棕壤长期施肥养分循环固定态铵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40
2009年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543.970、16.902、2.373mg/g和14.625mg/g,且叶片的C含量>N含量>K含量>P含量;叶片的C/N、C/P和N/P分别为32.183、229.226和7.123。随纬度的增加、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叶片C、N含量和N/P显著降低,叶片C/N和K含量显著升高,叶片P含量和C/P的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叶片N含量随纬度与年均温度的变化与全球及其它大尺度的研究结果相反,而N/P与其一致,这与在该区域的其它物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区域北部寒温带越往高纬度地区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越低、生长季越短,因此成土作用弱导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养分越少,但是由于植物显著降低的N含量和变化不明显的P含量导致了叶片N/P随纬度的增加和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而降低,这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一致。兴安落叶松叶片养分分布格局与全球尺度和中国区域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了加强区域叶片养分特征研究的重要性。叶片养分与气候因子的显著线性相关说明气候因子是影响叶片养分特征的一个主要因子。
任书杰于贵瑞陶波官丽莉方华军姜春明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年均温度纬度叶片养分
利用ICP-AES测定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Mn和Cu的循环率与收支
2011年
将长期定位试验和ICP-AES测试相结合,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Mn和Cu的循环和收支状况。结果表明,Mn和Cu因属沉积型循环其循环率高于80%,且随投料量增加呈增加趋势。两种微量元素均入不敷出,收支差额呈现M<(或≤)NPK+M
周桦徐永刚姜春明
关键词:MNCU
秸秆还田与深松措施对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及其养分分配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秸秆还田、深松两项技术及其交互效应对土壤肥力、玉米产量及其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和深松措施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同时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其中深松耕作对表层土壤(0~20cm)作用大于深...
徐永刚马强周桦姜春明宇万太
关键词:作物产量养分分配秸秆还田深松技术
文献传递
陆生植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被引量:9
2010年
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陆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生理过程中,信号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植物会主动积累或合成小分子物质以减轻逆境的伤害。在个体水平上,植物通过调节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对水氮资源的权衡利用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由于对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奢侈利用,植物生长不会受碳供应的限制。植物生理生态过程中的适应机制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整合植物适应机理的数学模型,才能准确预测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姜春明于贵瑞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陆生植物适应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