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峭 作品数:61 被引量:19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政治法律 更多>>
深圳东部地区43305名无偿献血者HTLV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深圳东部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 305名无偿献血者的标本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对其中的阳性的标本使用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经RT-PCR或WB法确证并通过巢式PCR扩增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ELISA法筛查HTLV-Ⅰ/Ⅱ抗体阳性的标本有33例,阳性率为0.076%;ECL检测阳性的标本5例,阳性率为15.15%;经RT-PCR或WB法确证阳性2例,确证感染率为0.004 6%;此2例病毒株均为HTLV-1A型,均为世界人种亚群。结论深圳东部地区无偿献血者属于HTLV低流行人群;是否将HTLV纳入无偿献血者常规筛查,有待进一步的监测数据支持。 黄华霖 温秀明 陈亮 方瑛 单振刚 廖峭 焦晓阳关键词: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无偿献血者 广州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流行情况及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广州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情况,了解HCV在广州地区流行趋势,为保障血液安全及制定HCV防控政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取2009-2011年在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抗-HCV检测双试剂呈反应性的献血员1407人;收集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学特征数据,随机抽取HCVRNA阳性者765例分析HCV亚型信息,对3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09-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率分别为0.17%、0.21%和0.19%。χ2检验显示:2010年的感染率显著高于2009年(χ2=9.774,P=0.008);〈20岁年龄组中,2011年HCV阳性率高于2009及2010年(χ2=39.041,P=3.33×10^-9);20~29岁年龄组中,2010年及2011年HCV阳性率高于2009年(χ2=12.678,P=0.002);男性HCV阳性率2010年及2011年有所上升(χ2=6.770,P=0.034);2010年及2011年大学/大专学历者中HCV阳性率较2009年有显著提高(χ2=17.736,P=1.408×10^-8)。广州地区流行的HCV亚型主要为HCV1b和HCV6a,3年间的亚型分布无明显变化(P=0.153)。结论广州地区献血人群的HCV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但30岁以下、男性、大学/大专文化程度的献血者中HCV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需加强对HCV的宣教和防控工作。 戎霞 许茹 沈爱文 王敏 黄珂 黄杰庭 熊华平 张雪梅 廖峭 林昌周 付涌水关键词:无偿献血人群 丙型肝炎病毒 人口学特征 基因型 IL-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自然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自然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anger基因测序法检测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266名HCV感染者(107名自发清除者和159名慢性感染者)和97名健康献血者IL-28B rs1297986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统计分析其在HCV感染者与健康献血者,HCV慢性感染者与健康献血者,HCV自发清除者与慢性感染者中的分布差异。结果:159名HCV慢性感染者,107名自发清除HCV者和97名健康献血者多表现为CC基因型,分别占83.6%、95.3%和86.6%,CT基因型分别占16.4%、4.7%和13.4%,未发现TT基因型。HCV感染者和健康献血者,HCV慢性感染者和健康献血者CC/CT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P=0.652;χ2=0.406,P=0.524),但在HCV慢性感染者和自发清除HCV者中CC/C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4,P=0.004),自发清除组中CC基因型比率高于慢性感染组,自发清除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慢性感染组(χ2=7.949,P=0.005)。结论:在广州献血人群中,IL-28B rs12979860基因多态性与HCV的易感性不相关,但与HCV感染的自发清除相关,表现为C等位基因有利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自发清除。 陈秋宇 熊华平 许茹 王敏 廖峭 黄珂 黄杰庭 戎霞 付涌水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多态性 基因1型和6型HCV CD4 T细胞抗原表位的初步鉴定 2022年 目的 研究基因1型(GT1)和6型(GT6)HCV Core蛋白和NS3蛋白的CD4 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合成覆盖GT1和GT6 HCV Core和NS3全长的重叠肽段(16-mer)298条。通过肽段库刺激17例HCV+献血者和7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FN-γELISPOT测定T细胞应答,初步筛选出21条阳性肽段。再将这些肽段单独刺激20例HCV+和18例健康献血者PBMC。比较2组之间对阳性肽段的应答频率的差异。结果 综合分析肽段库和单条肽段的试验结果,HCV+组对其中5条肽段(GT1 NS3_(1273-1288)和NS3_(1315-1330);GT6 NS3_(1033-1048)、NS3_(1087-1102)和NS3_(1351-1366))刺激的应答频率较高(18.9%~27.0%),且健康对照组无应答或低应答(0%~4.0%),2组之间应答频率有差异(P<0.05)。经序列比对,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中没有与这5条肽段序列一致的抗原表位。结论 本研究鉴定出HCV GT1和GT6 HCV NS3蛋白新的CD4 T细胞抗原表位,对HCV疫苗的研发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杰庭 尤庆柱 李丰沛 许茹 王敏 廖峭 单振刚 戎霞 付涌水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疫苗 献血者 机体自发清除丙型肝炎病毒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国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人群机体自发清除HCV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关联性。方法选择96名抗-HCV阳性并成功随访1年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自发清除组(HCV RNA阴性)和慢性感染组(HCV RNA阳性),采用Illumina MHC Mapping Panel试剂盒对两组人群进行MHC区域的SNPs检测,利用SPSS16.0分析软件、Matlab软件编程,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分层分析等方法对各SNP位点及性别、年龄因素与HCV清除与否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获得HCV自发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样本分别为19份和77份。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0,P=0.543),HCV自发清除组中女性感染者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χ2=17.668,P=2.63×10-5)。检测的1 293个SNPs中,rs2246626(χ2=10.777,P=0.001)、rs12386522(χ2=7.725,P=0.005)、rs2534679(χ2=7.522,P=0.006)和rs1264457(χ2=6.821,P=0.009)与HCV的自发清除显著相关。结论MHC区域共发现4个与HCV自发清除存在显著性关联的SNPs,女性发生HCV自发清除比例高于男性。该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机体自发清除HCV和MHC基因的关联奠定基础。 戎霞 王敏 黄杰庭 黄珂 许茹 廖峭 熊华平 付涌水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海南省白沙县黎族和汉族1992年后出生人群的HBV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本研究拟对1992年后出生的海南省黎族和汉族人群的HBV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10月,收集海南省白沙县中学1992年后出生的学生和老师的血浆标本610份,用两种不同的ELISA试剂对HBsAg进行检测,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抗-HBc和抗-HBs进行检测。对黎族和汉族之间HBsAg、抗-HBc和抗-HBs阳性率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整个人群中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的风险因素。结果黎族和汉族性别、年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抗-HBs阳性者在汉族人群中明显高于黎族人群(OR=1.49, 95%CI 1.06-2.09,P<0.05)。统计分析显示穿耳洞为HBsAg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OR=3.28,95%CI 1.68-6.39,P<0.01),年龄(OR=1.80, 95%CI 13.4-2.43,P<0.01)和穿耳洞(OR=2.12,95%CI 1.34-3.43,P<0.01)为抗-HBc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白沙县1992年后出生黎族和汉族的HBV感染率没有明显差距,穿耳洞是目前白沙县HBV流行率高的一个风险因素,因此增加民众尤其学生对HBV感染风险的认知尤为重要。 许茹 宋丹丹 王敏 王敏 廖峭 黄杰庭 戎霞 廖峭关键词:黎族 汉族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无偿献血人群中HCV/OBI共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中隐匿性乙肝感染(OBI)率,为进一步阐明HCV/OBI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盖立复PROCLEIX TIGRIS、罗氏cobas s 201和罗氏E601等仪器对2011年1月—2015年7月广州无偿献血者中的933(人)份HCV感染者标本做HBV DNA和抗-HBc检测,比较HCV单纯感染者和HCV/OBI共感染者之间性别、年龄、民族和转氨酶的差异;巢式PCR扩增HCV/OBI共感染者HCV C区和S区,并构建进化树和基因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HCV和HBV的病毒载量;另外,随机选取同期本地HCV 6a基因型的44名单纯HCV感染者和16名HCV/HBV共感染者最为对照组,通过巢式PCR扩增各组HCV C区,并对3组对象的HCV核心蛋白氨基酸序列做比对分析。结果本组HCV感染的献血者标本中,有6(人)份HBV DNA和抗-HBc阳性,亦即OBI感染率为6.43‰(6/933);该6份HCV/OBI共感染标本的HCV基因型中6a占83.3%(5/6)、1b占16.7%(1/6),HCV病毒载量(log_(10)IU/mL)为3.8—5.7(5.0±0.69)。HCV单纯感染者和HCV/OBI共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和ALT均无明显差异(P>0.05)。HCV单纯感染者、HCV/HBV共感染者和HCV/OBI共感染者HCV核心蛋白序列氨基酸变异数分别为0.8±1.3 vs 0.7±1.5 vs 0.4±0.5(P>0.05),没有在HCV/OBI共感染者中发现一致性的结构或突变规律。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者中的OBI阳性率较高。 王淏 许茹 王敏 黄杰庭 廖峭 单振刚 钟惠珊 郑优荣 戎霞 付涌水关键词:共感染 HCV基因型 HCV基因型分布在我国的变化趋势研究 许茹 戎霞 黄珂 王敏 黄杰庭 熊华平 廖峭 付涌水广州地区输血传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的血清学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双抗原酶免吸附法(ELISA)对献血员样本进行HTLV-Ⅰ/Ⅱ抗体初筛,ELISA呈反应性的样本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核酸检测对献血者样本进行确证实验。结果检测20 056份样本中ELISA初筛反应性样本21份,经Western Blot和RNA实验确证后发现3例阳性,确证阳性率约为0.02%(3/20 056),均为HTLV-Ⅰ型病毒感染。结论广州属于HTLV低流行地区,为保血液质量安全,可考虑在广州开展HTLV-Ⅰ/Ⅱ抗体筛查的同时采取血液滤白处理。 谢丽娥 廖峭 单振刚 王敏 许茹 黄杰庭 黄珂 戎霞 付涌水关键词:蛋白印迹试验 献血人群 血液安全 机采血小板捐献频次与献血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捐献频次对献血者血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1月10日至12月10日到广州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挑选603名为研究对象,根据献血次数分为5组:初次(n=65),2—10次(n=24... 黄杰庭 许茹 廖峭 王敏 单振刚 钟惠珊 戎霞 付涌水关键词:献血者 外周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