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昆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界面
  • 2篇通量
  • 2篇黄河
  • 2篇黄河下游
  • 2篇沉积物
  • 2篇沉积物-水界...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浓度
  • 1篇氧化硫
  • 1篇氧量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分布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入海
  • 1篇入海河流
  • 1篇输送通量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质量
  • 1篇水环境质量综...
  • 1篇水体

机构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张亚昆
  • 4篇邹立
  • 2篇易柏林
  • 2篇文梅
  • 1篇雷坤
  • 1篇杨丽标
  • 1篇贾永刚
  • 1篇万汉兴
  • 1篇彭溶
  • 1篇于文涛
  • 1篇马勇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二氧化硫对土壤环境和土壤微生物的效应和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集普光气田区代表性经济物种生长土壤(玉米种植区和水稻种植区,分别以旱土和湿土表示),于实验室内研究不同浓度SO2熏气胁迫下土壤环境的改变,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和损害。研究结果表明,SO2进入土壤后会使土壤pH下降,但土壤较强的缓冲性能使pH维持在一定范围内。SO2进入土壤后被吸收、转化,其在旱土中以SO42-形态稳定存在,其在湿土中则进一步转化为其他形态或者被微生物利用。SO2刺激作用使土壤微生物在短时间内增加,但长时间高浓度胁迫下则会改变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土壤中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变化相一致。
彭溶邹立马勇易柏林张亚昆贾永刚
关键词:二氧化硫土壤环境PH土壤微生物脱氢酶
双台子河口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以2011年5和8月双台子河口水体pH、溶解氧(DO)、无机氮(DIN)、磷酸盐(P04-P)、COD、石油类和叶绿素α等调查结果为基础,根据各参数表征的意义,筛选并建立了双台子河口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双台子河口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5和8月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48~2.76和0.71~1.50,平均值分别为1.31和1.10。2011年5月的主要污染指标分别为P04-P和8月为DIN、P04-P和COD。双台子河口水环境质量整体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处于轻污染状态。较高的营养盐和叶绿素α含量预示着该区域存在较高的赤潮发生风险。
易柏林邹立文梅万汉兴张亚昆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黄河下游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与沉积通量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分别采用修正的Fick’s定律及估算河流泥沙沉积通量的方法,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和沉积通量进行计算,以估算黄河下游河道氮磷的输送平衡。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黄河下游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介于2.67-5.49mg/L、0.02~0.94mg/L,均值分别为4.18±0.98mg/L、0.39±0.29111-g/L,表明黄河水质现状不容乐观。沉积物-水界面硝态氮、氨氮和磷酸盐的交换通量分别介于-0.3l-0.52g/(m2·d),-0.06-0.06g/(m2·d)和-1.52-0.50mg/(m2·d),均值分别为0.11±0.24g/(m2·d)、-0.01±0.03g/(m2·d)和-0.26±0.65rag/(m2·d),表明沉积物为水体硝态氮的汇、氮氮和磷酸盐的贡献源。研究期间,氮、磷的沉积通量分别为0.57-706.55g/(m2·d)、2.54-1180.60g/(m2·d),均值分别达到108.72±191.12g/(m2·d)、256.34±359.39g/(m2·d)。与研究河段区间氮磷的输入总量相比,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释放总量小于外源输入量的1%,而沉降过程则可分别削减约2.25%的氮和36.90%的磷,说明沉积过程是黄河下游磷直流的主要过程。
张亚昆杨丽标雷坤邹立
关键词:黄河通量
双台子河口水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于2011年5月和8月通过研究双台子河口水体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化学耗氧量(COD)的分布特征,阐述双台子河口水体有机碳的河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总有机碳(TOC)和COD表征河口有机污染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研究表明:2011年5月双台子河口DOC、POC和COD含量范围分别为4.04~5.06 mg/L(平均4.60mg/L)、2.93~10.85 mg/L(平均7.01 mg/L)和5.65~14.07 mg/L(平均9.04 mg/L);8月分别为10.87~46.04 mg/L(平均26.75 mg/L)、0.88~17.27 mg/L(平均4.16 mg/L)和2.42~67.62 mg/L(平均17.85 mg/L).DOC、POC和COD的含量由河到海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双台子河口不同区段DOC、POC和COD的时空分布,及其主要和次要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别.有机碳来源和海水的稀释作用是影响双台子河口有机碳分布的主要因素,现场生物生产和悬浮颗粒物影响较小.双台子河口水体中TOC和COD呈现线性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二者关系的季节差异显著.
于文涛邹立文梅张亚昆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化学耗氧量
黄河下游氮磷输送平衡研究
河流连接着陆地与海洋,是陆海物质地球化学的重要环节。入海河流向海洋输送物质影响近海的水质,这些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黄河下游河段氮、磷浓度进行观测,对氮、磷的含量、输送通量、滞留过程、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进...
张亚昆
关键词:氮磷浓度输送通量沉积物-水界面入海河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