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玲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平板显示
  • 4篇平板显示器
  • 4篇显示器
  • 4篇光电
  • 4篇光电设备
  • 3篇导电薄膜
  • 3篇石墨
  • 3篇石墨烯
  • 3篇透明导电
  • 3篇透明导电薄膜
  • 3篇纳米
  • 3篇纳米球
  • 3篇海岸
  • 2篇电池
  • 2篇悬沙
  • 2篇淤积
  • 2篇淤泥质海岸
  • 2篇阵列
  • 2篇阵列结构
  • 2篇入射

机构

  • 20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篇张小玲
  • 10篇戴志军
  • 4篇李九发
  • 4篇李德增
  • 4篇孙小静
  • 4篇闫虹
  • 2篇陈吉余
  • 2篇路海亭
  • 2篇谢华亮
  • 2篇赵军凯
  • 2篇任杰
  • 2篇施伟勇
  • 1篇恽才兴
  • 1篇陈建勇
  • 1篇李占海
  • 1篇陈晔
  • 1篇赵建春
  • 1篇蒋陈娟
  • 1篇王涵
  • 1篇越方禹

传媒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湾北岸侵蚀/淤积波迁移特征
杭州湾北岸是上海市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屏障,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由于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杭州湾北岸已呈现侵蚀迹象,其中侵蚀/淤积波迁移是该区域岸线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利用研究区20世纪...
张小玲戴志军施伟勇陈浩
关键词:迁移冲淤演变
文献传递
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入海水沙通量的近期变化是流域与海岸相互作用研究的焦点和核心内容。本文利用滑动平均法、秩次相关检验和线性回归检验等方法,对控制珠江入海水沙通量的博罗、马口和三水三个水文站1956~200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入海水沙通量在年内呈季节性变化,4~9月份入海流量分配占全年的74.3~88.8%,含沙量占91.7~96%;三站含沙量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均呈下降趋势,与同期流量比较,博罗、马口含沙量产生突变并呈减少趋势,三水站流量相对同期含沙量则产生突变并呈增加趋势。
路海亭戴志军张小玲何为任杰
关键词:水沙通量统计分析
一种双层减反结构与石墨烯复合的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减反结构与石墨烯复合的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将镀制双层减反结构的SiO<Sub>2</Sub>实心纳米球/酸催化SiO<Sub>2</Sub>薄膜的基片采用CVD铜颗粒辅助催化气相沉积石墨烯制...
李德增孙小静刘莉月张小玲程园路晴
文献传递
杭州湾北岸弧形岸段悬沙净输移分析——以龙泉—南竹港岸段为例被引量:19
2009年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利用余流分析和悬沙机制分解方法对该岸段的悬沙输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经2004-2005年地形冲淤验证。结果表明:龙泉—南竹弧形岸段的动力条件相对较弱,余流表现为总体向西流动,特征为"两头大、中间小",机制分解得出悬沙输运以净进为主,各动力项中主要以平均流项和stokes漂流项为主,平均输沙率方向受平均流项控制,涨落潮挟沙强度对净输沙也有一定的贡献,并导致研究区西部岸段出现逆向输沙;余流和机制分解结果表明海岸的中部及东部为悬沙的主要落淤地带,而西部则冲刷加深,这与地形的冲淤分析相一致。
陈建勇戴志军陈吉余张小玲路海亭
关键词:悬沙输移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遥感反演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同一时期的遥感影像和实测杭州湾北岸海图资料,构建了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之间的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反演杭州湾北岸水下地形。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模型比较,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反演地形的精度迭84%。由此可见,基于影像灰度值和水深值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反演海岸水下地形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陈浩戴志军张小玲施伟勇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特枯2006年长江中下游径流特征及江湖库径流调节过程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1978特枯年、2000~2006年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城陵矶及湖口等水文实测资料,对2006年长江中下游出现特大枯水水情条件下的径流变化和江、湖与水库的调节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径流变化出现洪季不洪、枯季不枯特征,洪季来水量不到平常年的60%~70%,枯季基本维持平常年的来水量;其中长江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洪季不洪的主要因素,三峡在枯水期间的调蓄对维持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水量有一定的贡献,洞庭湖与鄱阳湖两大湖泊在枯季因干流水位显著降低形成的胁迫效应是长江中下游枯季不枯的重要因素。
戴志军李九发赵军凯蒋陈娟张小玲
关键词:径流调节长江中下游三峡水库
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在杭州湾北岸岸线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弧形岸段实测岸滩断面与长江入海控制站大通站年输沙量资料,对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受长江入海泥沙减少以及热带气旋和人类活动作用等影响,近10年来杭州湾北岸岸滩处于侵蚀状态。灰色关联分析进一步揭示,杭州湾北岸不同等深线的进退对长江入海泥沙减少的响应在时间尺度上有一定的滞后。同时,不同等深线的进退亦展现较强的相关性特征。鉴于此,利用大通年输沙量和不同等深线进退的耦合关系,进一步构建了基于长江入海泥沙和杭州湾北岸等深线变化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其中模型输入向量为当年大通站年输沙量和杭州湾北岸-3m、-5m、-8m等深线距离大堤的位置,输出向量为次年0m岸线距离大堤的位置。经检验,构建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岸线预报模型误差小于20%,可用以预报杭州湾北岸岸线的动态变化。
谢华亮戴志军彭伟张小玲
关键词: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海滩碎波带悬沙浊度短期变化特征分析
2009年
基于珠江口荷包岛南湾海滩碎波带垂向上的悬沙浊度和同步实测潮位资料,本文利用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碎波带的悬沙浊度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碎波带近底层和中层的悬沙浊度变化表现为周期性振荡特征,其中处于低频部分的近底层悬沙浊度周期约为中层悬沙浊度的1.25倍,但处于高频振荡部分的近底层和中层悬沙浊度变化周期基本一致.此外,近底层悬沙浊度峰值滞后于中层的悬沙浊度变化.(2)碎波带的中层悬沙浊度与潮位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且滞后于潮位变化.(3)近底层的悬沙浊度变化主要受控于波浪动力作用,而潮位变化引起的潮流作用是中层悬沙浊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张小玲戴志军闫虹李占海任杰
杭州湾北岸侵蚀/淤积波迁移特征
杭州湾北岸是上海市抵御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屏障,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由于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杭州湾北岸已呈现侵蚀迹象,其中侵蚀/淤积波迁移是该区域岸线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此,本文利用研究区20世纪...
张小玲戴志军施伟勇陈浩
关键词:迁移冲淤演变
文献传递
台风作用下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响应被引量:15
2009年
基于200509号麦莎台风(近似百年一遇)作用前后杭州湾北岸龙泉-南竹港实测的海岸地形和水文资料,利用分形技术、冲刷深度和闭合水深等相关概念分析淤泥质海岸的剖面变化、岸线进退以及地形冲淤,进而探讨海岸响应台风作用的动力地貌行为。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表现为水下类似沙坝的堆积体削平、凹处填洼,水下平台发育锯齿或较小的坝——槽,海岸剖面的分维数降低,剖面坡度处于平缓;2)麦莎台风对海床的整体冲淤幅度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大潮讯的增水致使波浪对海床的塑造能力减弱以及码头的遮蔽作用造成;3)台风作用对海岸的冲刷深度约为0.8 m,闭合水深为9.5 m,近岸-1 m邻近区成为海岸响应台风作用最敏感的地带;泥沙主要在0 m到闭合水深区间的海床发生纵、横向运移。
戴志军张小玲闫虹李九发恽才兴
关键词:动力地貌淤泥质海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