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科

作品数:78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文学
  • 22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3篇史记
  • 30篇文学
  • 29篇《史记》
  • 10篇代文
  • 10篇司马迁
  • 10篇古代文学
  • 9篇文学经典
  • 6篇汉赋
  • 5篇中国古代文学
  • 5篇生命
  • 5篇史传
  • 5篇文化
  • 5篇民族
  • 4篇心理
  • 4篇叙事
  • 4篇史记学
  • 3篇学术
  • 3篇意蕴
  • 3篇三国志
  • 3篇散文

机构

  • 7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国务院
  • 1篇陕西人民出版...

作者

  • 76篇张新科
  • 3篇刘宁
  • 2篇刘彦青
  • 2篇靳希
  • 1篇可永雪
  • 1篇王长顺
  • 1篇岳庆平
  • 1篇任竞泽
  • 1篇李红
  • 1篇郭迎春
  • 1篇黄朴民
  • 1篇韩兆琦
  • 1篇丁德科
  • 1篇俞樟华
  • 1篇吕锡生
  • 1篇刘银昌
  • 1篇王晓玲
  • 1篇陈曦
  • 1篇周鹏飞
  • 1篇王刚

传媒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文史哲
  • 3篇文学评论
  • 3篇人文杂志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文学遗产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学术月刊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解放军艺术学...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东南文化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家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法、神的融合——汤谐《史记半解》评析被引量:1
2019年
清代汤谐的《史记半解》,选录了《史记》原文68篇进行点评。汤谐的《史记》评点理论主张是意、法、神三者的融合。他认为'文章之道有三:曰意,曰法,曰神。意之本在识,识高则意高;法之本在心,心细则法细;神之本在养,养到则神到。'评点者以此为出发点,对每篇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评点,大到整个文章布局,小到遣词造句,甚至一般人不注意的地方,都能深入挖掘,一步一步引导读者进入《史记》的世界。《史记半解》对于意、法、神的提出,虽然针对《史记》而论,但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对于后来的古文家产生了影响。《史记半解》对前人的评点有继承,又有发展,对于后来的《史记》评点,也具有一定影响。
张新科袁方愚
关键词:《史记》
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散文被引量:3
1999年
史官文化由巫文化发展而来,并逐步代替了巫文化,它以现实为基础,注重“隆礼”、“敬德”,强调史的劝善惩恶作用。唐前史传散文作为史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其制约,经历了由神到人的发展过程,有明显的依附皇权的倾向,并成为道德评判的“法官”,同时还存在着巫文化的影子。
张新科
关键词:史官文化巫文化
《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刍议被引量:1
2014年
古今中外的《史记》文学研究资料十分丰富,如何进行有效的整理,为理论研究和"史记学"的发展提供依据,是值得重视的问题。20世纪以来,学界在《史记》文学资料索引、汇集评论、典籍整理、书目解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亟需对中外《史记》文学资料进行更全面的综合整理,建立丰富的资料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系统的中外《史记》文学研究史,为《史记》研究走向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
张新科
关键词:《史记》《史记》研究
关于《史记》的缺补问题被引量:2
2008年
《史记》的缺补问题在学术界一直争论较大。这一疑案总的看有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史记》的亡缺问题,二是《史记》的补窜问题。关于《史记》的亡缺,古今以来的学者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七种;《史记》的补窜问题较为复杂,所谓"补",是指对《史记》缺亡的部分进行补写,附骥《史记》而行;"续"是指对《史记》以后的事件进行续写;"窜"是指其他文字窜入《史记》文本之中。补窜问题涉及到《史记》中的许多篇目,古今学者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辨。解决《史记》的缺补问题,对于搞清《史记》文本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张新科
关键词:《史记》
在悬置、还原中探索——《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研究》平议
2021年
王晓玲的《清代学术与〈史记〉文学阐释研究》是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的基础上修订而成,2020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从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建设的视阈谈一点对该著的认识。近代以来,中国学术逐渐建构起现代学术体系,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点。这种转化是在西学东渐和社会转型的语境中展开的,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带有浓厚的启蒙实践意义。
张新科
关键词:文学阐释清代学术学术体系中国现代化进程
《水浒传》与中国古代传记被引量:1
1998年
传记文学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一种文学形式,但又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可靠性。中国古代传记的发展,以唐代为枢纽,形成两个不同的重心。唐代以前的传记,以史书中的传记(即史传)为主流,代表作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尤其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的出现,使史传文学呈现出勃勃生机。魏晋以后,文学与史学分道扬镳,史学著作从总体上淡化了文学性。
张新科
关键词:《水浒传》志人小说《三国志》《后汉书》史传文学
《史记》断限与缺补疑案之梳理
2005年
《史记》的断限与缺补是《史记》研究史上重大疑案中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两千多年来学者们多有争论。关于《史记》的上限有两说,下限有四说。从目前研究来看,上限基本定论,下限虽有多种说法,但“太初说”占主导地位。《史记》的缺补问题是与《史记》断限紧密相联的。由于断限本身的不明确,也造成了缺补问题的许多疑点。这一疑案有两大关键问题,一是《史记》的残缺,二是《史记》的补窜,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辨析。
张新科
关键词:《史记》断限
“史记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史记》研究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史记学”,并且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是由于《史记》本身的价值、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史记学”的体系包括基础部分、理论部分和相关部分三大类若干小类,它是一个开放型的体系。这个体系的落脚点应有益于现实。建立“史记学”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建立这个体系,文史工作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步骤。
张新科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学术价值文化意义民族文化
六朝新文学理论的先声——司马迁对魏晋南北朝文论影响三题被引量:6
1997年
司马迁是六朝新文学理论的先声。他对学术性的“文学”与文学性的“文章”的区分和对文学家、文学作品的重视影响了六朝人对文学不朽价值的认识和对文学规律的探讨;他提出的“发愤著书”理论影响到六朝文论中的“蓄愤说”和“怨愤说”;他的“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影响了六朝文论中的“通变”
张新科
关键词:司马迁六朝文论文学价值文学规律
从唐前史传论赞看骈文的演变轨迹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以唐前史传的论赞变化为例,探讨汉魏六朝时期骈文的演变轨迹及其与史传文体的关系。《史记》论赞不拘形式,纵横驰骋,句式长短结合,是典型的散文体。《汉书》论赞语言大都变单为双,整齐划一,四字句增多。《三国志》的论赞文字不仅句法整齐,而且词义也整齐,排句也有增多。《后汉书》的论赞,形式更趋完美,有部分论赞已是成熟的骈文了。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的论赞,不仅句式整齐,而且讲究韵律,骈化倾向日益明显。史传论赞的这种演变,与骈文本身的历史发展相一致。这种演变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体现了散文与骈文之间的密切关系。
张新科
关键词:论赞骈文史传汉魏六朝时期《三国志》《后汉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