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希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文学
  • 1篇代文
  • 1篇叶燮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审美
  • 1篇易经
  • 1篇阴柔
  • 1篇原诗
  • 1篇蕴藉
  • 1篇章学诚
  • 1篇正视
  • 1篇中国古代文论
  • 1篇神话
  • 1篇神话学
  • 1篇审美
  • 1篇史记
  • 1篇史通
  • 1篇事象
  • 1篇四库
  • 1篇周易

机构

  • 5篇宁夏大学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靳希
  • 2篇张新科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芒种
  • 1篇德宏师范高等...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章学诚《文史通义·经解》研究
2015年
《文史通义·经解》分上、中、下三个部分。章学诚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章学诚在《经解上》里从文字起源之前谈起,探讨了"经"的定义、"经"的起源与发展,并将"经"与"传"作了详细的区分。其次,章学诚在《经解中》围绕"官师既分"的制度变化谈后世诸多经书的命名,将"六经"之外的其他"经"一概称之为"异教之经"。最后,章学诚在《经解下》中围绕"六经不可拟"的观点批判后世儒生。
靳希
关键词:章学诚
《山海经》“神”符号探析
《山海经》是一部神话色彩浓郁的地理学著作,该文本世界所呈现的诸“神”符号是构成其神话学素质的基础,因此,探究《山海经》中诸神的类别及其形成过程以及这种造神活动背后文化、文学的特色,无疑是揭示该书文化、文学价值的不二法门。...
靳希
关键词:文学创作艺术审美
文献传递
《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宁夏地区作者考辨——以《周易汇解衷翼》、《愚斋反经录》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中宁夏地区作者包括许体元和谢王宠,二人分别著有《周易汇解衷翼》和《愚斋反经录》。与《四库全书总目》对校发现"王宠"应为"谢王宠","谢"字为脱文;通过作者姓名校勘发现谢王宠号"愚斋"被误记为"字愚斋";作者生平考证出两位作者的官职、作为等生平资料;作者籍贯考辨通过宁夏在历代的不同行政规划,证实清代记载为陕西、甘肃的两位作者都属于今天的宁夏地区;通过《周易汇解衷翼》和《愚斋反经录》的学术贡献考辨,证实二人所著之书符合当时学术风气。《四库全书总目》的疏漏之处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也正是21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的精神和意义所在。
靳希
关键词:校勘
先秦诸子的演绎过程被引量:1
2013年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而先秦诸子所带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更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之久。我们所熟知的先秦诸子,在先秦并非是以"九流十家"来划分的。《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论六家要旨》以及《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等五篇文本对于先秦诸子的划分、演绎过程各不相同。在求同存异之后,我们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万方之略",那就是———和而不同。
靳希
关键词:先秦诸子
从《原诗》与《诗的艺术》看如何正视古典文学——以叶燮与布瓦洛为例
2013年
叶燮的《原诗》写于布瓦洛《诗的艺术》创作的前后10年内。两位文学理论家以同样批判性的眼光观照了作家所处的文学环境,并且有共性地认为真正的成熟,不是否定他物存在,而是鼓励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古为今用的标准就在于,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找到有利于当下文学发展的部分,使得文学自身强大起来。
靳希
关键词:《原诗》古典文学叶燮正视文学环境
阴柔的蕴藉——坤卦中的中国古代文论观
2013年
《易经》坤卦之含蓄内敛蕴藉思想具有中华文化神韵,其中每一爻的卦辞都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卦辞分别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创作主体的弱化,对于宏大的追求,对于含蓄的追求,开放式的理论观,中庸的价值导向,收放自如的张力,因吉而关,谦下的品格,和谐交融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又总归于对阴柔蕴藉的追求。
靳希
关键词:文论蕴藉
经典著作生命力的延伸与扩展——以20世纪以来《史记》研究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经典著作的生命力来自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不朽价值,同时也来自于历代读者的阅读与消费、传播与研究。"史记学"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过程。20世纪以来,国内的《史记》研究,由"史料学"向"史记学"发展,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向多样化发展。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史记》研究也向集体协作发展,并与现实结合,逐步走向世界。这些新成就的不断出现,正是《史记》经典著作生命力延伸与扩展的重要体现。
张新科靳希
关键词:《史记》研究
《全汉赋》“玉”研究
2017年
汉赋中玉质玉饰、玉色玉纹、玉工雕琢、玉之美喻与其他众多美玉共同构成汉赋中的"玉"事象。汉赋中涉及的有关"玉"事象的篇章包括残篇多达88篇,涉及两汉汉赋作家数量达39人次。两汉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到了"玉"事象在汉赋中的数量。汉赋"玉"事象数量众多原因有三点:从社会背景角度来看,丝绸之路为中原带来大量"玉";从创作主体角度来看,"玉"是文化与权力的象征;从汉赋文体功能角度来看,"玉"是繁华与美刺的象征。
靳希张新科
关键词:《全汉赋》汉赋事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