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祖航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吸虫
  • 11篇日本血吸虫
  • 11篇吸虫
  • 5篇血吸虫病
  • 5篇吸虫病
  • 5篇抗原
  • 5篇虫病
  • 4篇诊断抗原
  • 4篇细胞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特异性IGG
  • 3篇童虫
  • 3篇重组蛋白
  • 3篇巨噬细胞
  • 3篇抗血吸虫
  • 3篇抗原刺激
  • 2篇多表位
  • 2篇多表位抗原
  • 2篇疫苗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3篇张祖航
  • 10篇洪炀
  • 10篇傅志强
  • 10篇林矫矫
  • 7篇韩倩
  • 6篇曹晓丹
  • 6篇吕超
  • 5篇陆珂
  • 5篇王涛
  • 3篇马帅
  • 3篇窦雪峰
  • 2篇陶建平
  • 2篇刘艳涛
  • 2篇马茜茜
  • 1篇侯照峰
  • 1篇许金俊
  • 1篇郭平
  • 1篇李浩
  • 1篇韩宏晓
  • 1篇翟颀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中国动物传染...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第五届全国人...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该重组多表位抗原包含:SEQ ID NO.1~SEQ ID NO.4四个表位多肽中任意两个以上表位多肽以任意顺序相互串联形成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
林矫矫吕超傅志强洪炀陆珂韩倩曹晓丹王涛贾秉光张祖航宰金丽窦雪峰沈元曦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是由含日本血吸虫Vamp2基因的重组载体经表达而制得。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作为日本血吸虫诊断抗原的应用,以及该重组蛋白在制备预防或治疗血吸虫病的疫苗或药物中的应...
林矫矫傅志强韩倩曹晓丹洪炀陆珂刘艳涛马帅马茜茜陆看吕超王涛宰金丽贾秉光张祖航
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SjBAK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PCR技术扩增日本吸血虫凋亡相关基因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并构建重组质粒。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在日本血吸虫非易感宿主大鼠和易感宿主小鼠来源、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BAK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显示,克隆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BAK编码基因Sj BAK,其ORF含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79.3 k Da,理论等电点为4.9。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至少3个BH结构域,属于Bcl家族成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小鼠来源4个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均有表达,其中大鼠来源虫体Sj BAK的表达水平都高于小鼠来源虫体,在感染后32 d和42 d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推测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Sj BAK在血吸虫生长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窦雪峰王涛吕超韩倩曹晓丹沈元曦张祖航洪炀傅志强林矫矫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BAK细胞凋亡
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脾早期细胞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C57BL/6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2、3、4、5、7、9、11、13天收集小鼠脾组织,检测分析早期感染阶段小鼠脾中重要炎症因子的表达动态变化,观察脾不同亚群免疫细胞的变化趋势,分析先天免疫分子在血吸虫感染宿主免疫应答进程中的作用。RT-q PCR结果表明,GZMA、GZMB、GZMK等颗粒酶,CCL2、CXCL10、CXCL11等趋化因子,IL-12a、IL-4、IL-6、IL-10等白细胞介素在感染后均不同程度上调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比值一直高于未感染对照组;同时NK细胞亚群比例在感染后第5天和7天明显增多。这些免疫相关细胞和分子的变化可能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先天免疫机制等积累了实验数据。
张祖航韩宏晓曹晓丹沈元曦韩倩洪炀傅志强林矫矫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先天免疫免疫分子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和童虫抗原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的初步分析
2017年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童虫抗原(SSA)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结果显示SEA抗原能明显刺激巨噬细胞增殖分化(SI〉2),且多数巨噬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并出现细胞死亡。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在SEA、SSA抗原刺激下,巨噬细胞TNF-α、IL-6、IL,10和CCL2的mRNA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血吸虫抗原对巨噬细胞的刺激作用可能在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和虫卵肉芽肿形成免疫调节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沈元曦张祖航韩宏晓傅志强洪炀林矫矫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巨噬细胞虫卵抗原
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该重组多表位抗原包含:SEQ ID NO.1~SEQ ID NO.4四个表位多肽中任意两个以上表位多肽以任意顺序相互串联形成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
林矫矫吕超傅志强洪炀陆珂韩倩曹晓丹王涛贾秉光张祖航宰金丽窦雪峰沈元曦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病疫苗及免疫增强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流行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以吡喹酮化疗为主,但会出现重复感染,防治实践表明在我国单靠药物治疗不能消灭血吸虫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日本血吸虫病多价疫苗、免疫佐剂及疫苗递送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进行了概述。
张祖航周成艳宰金丽洪炀傅志强林矫矫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多价疫苗免疫佐剂
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是由含日本血吸虫C1qBP基因的重组载体经表达而制得。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rSjC1qBP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日本血吸虫重组...
傅志强贾秉光马帅宰金丽柴淑梅吕超韩倩张祖航陆珂洪炀李浩林矫矫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和童虫抗原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的初步分析
<正>血吸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是由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感染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童虫抗原(SSA)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
沈元曦张祖航韩宏晓傅志强洪炀林矫矫
文献传递
MicroRNA-181a对日本血吸虫童虫抗原刺激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用日本血吸虫童虫抗原SSA和miR-181a模拟物分别或共同刺激/转染RAW264.7巨噬细胞,再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miR-181a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及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童虫抗原SSA刺激RAW264.7细胞后,miR-181a及IL-1β、IL-4、TNF-α、IL-10、IL-6等促炎因子上调表达,IL-13下调表达;miR-181a模拟物单独转染RAW264.7巨噬细胞后,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M1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INOS等下调表达,IL-4和M2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arg-1上调表达。巨噬细胞先用SSA刺激后再转染miR-181a模拟物,IL-1β、IL-4、TNF-α、IL-10、IL-6等促炎因子都下调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miR-181a对M1型标记物CD16/32的表达起到下调作用,对M2型标记分子CD206的表达起上调作用。本研究提示miR-181a对日本血吸虫SSA抗原刺激的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可能起负调节作用,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细胞转化。
唐仪晓沈元曦洪炀翟颀张祖航韩宏晓傅志强林矫矫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SSA巨噬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