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缦

作品数:299 被引量:691H指数:1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136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1篇动力工程及工...
  • 34篇化学工程
  • 17篇电气工程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2篇流化
  • 157篇流化床
  • 157篇锅炉
  • 139篇循环流化床
  • 93篇流化床锅炉
  • 92篇循环流化床锅...
  • 49篇燃烧
  • 29篇炉膛
  • 27篇超临界
  • 24篇烟气
  • 21篇水冷壁
  • 18篇受热
  • 17篇受热面
  • 17篇脱硫
  • 17篇CFB锅炉
  • 16篇生物质
  • 14篇蒸汽
  • 13篇污染
  • 13篇污染物
  • 13篇流化床燃烧

机构

  • 261篇清华大学
  • 27篇哈尔滨锅炉厂...
  • 18篇太原理工大学
  • 1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太原锅炉集团...
  • 9篇清华大学山西...
  • 8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北京科技大学
  • 7篇上海锅炉厂有...
  • 6篇华电国际电力...
  • 5篇长春工程学院
  • 5篇西安热工研究...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北京国电龙源...
  • 3篇能源集团
  • 3篇神华国能集团...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特种设备...

作者

  • 299篇张缦
  • 188篇杨海瑞
  • 159篇吕俊复
  • 66篇吴玉新
  • 59篇张海
  • 45篇刘青
  • 37篇张扬
  • 31篇黄中
  • 31篇岳光溪
  • 20篇苗苗
  • 13篇姜孝国
  • 13篇金燕
  • 12篇别如山
  • 11篇吕清刚
  • 11篇孙运凯
  • 9篇张守玉
  • 8篇高鸣
  • 8篇王小芳
  • 8篇张翼
  • 8篇宋国良

传媒

  • 32篇洁净煤技术
  • 12篇热力发电
  • 12篇煤炭学报
  • 11篇电力学报
  • 10篇化工学报
  • 9篇中国电机工程...
  • 8篇锅炉技术
  • 5篇电站系统工程
  • 5篇动力工程学报
  • 4篇中国电力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4篇锅炉制造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煤炭转化
  • 3篇全国电力行业...
  • 2篇工业锅炉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动力工程
  • 2篇华电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29篇2023
  • 31篇2022
  • 46篇2021
  • 35篇2020
  • 33篇2019
  • 36篇2018
  • 16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开CFB锅炉惯性产生之谜:一种全回路动态模型方法
2023年
“双碳”目标背景下,循环流化床机组亟需加快变负荷速率,而目前尚缺乏对变负荷过程中惯性生成机理的准确阐释。基于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化学反应平衡,并考虑气固流动特性的差异,构建了炉侧全回路动态模型,以描述变负荷过程中流动、传热、燃烧的物理机制。模型应用于一台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稳态、变负荷工况的运行参数,相对误差不超过3%。探讨了锅炉的固有动态响应特性,揭示了变负荷过程中三大惯性的耦合机制,确立了流动惯性的主导地位,为提出加快变负荷速率的策略奠定基础。
胡仙楠李超然张思海张缦杨海瑞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动态模型
CFB中基于赤泥催化的N_(2)O/NO_(x)/SO_(2)协同降低技术路线
2023年
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越发严格,为进一步发挥循环流化床污染物控制成本低的优势,需要明晰各个运行参数和因素对N_(2)O/NO_(x)/SO_(2)排放的影响规律,挖掘N_(2)O/NO_(x)/SO_(2)协同超低排放的可能性。基于“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和N_(2)O/NO_(x)/SO_(2)的研究现状,初步形成了一条或实现N_(2)O/NO_(x)/SO_(2)协同降低的技术路线:在保证燃烧效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床料(如赤泥)在炉内通过催化或反应脱除N_(2)O,通过平衡赤泥中的铝铁比例,实现N_(2)O和NO_(x)的双低排放,同时由于赤泥良好的吸附能力和较强的碱性,可进一步实现SO_(2)的脱除。如必要,通过流态重构或超细石灰石等将剩余的NO_(x)和SO_(2)降至合理水平,或通过SNCR和脱硫塔分别处理剩余的NO_(x)和SO_(2),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从而实现N_(2)O/NO_(x)/SO_(2)的协同超低排放。
苗苗王彤李超然周托张缦杨海瑞
关键词:赤泥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灰脱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灰脱硫方法,所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系统包括锅炉、冷渣器、破碎筛分装置、活化装置等。底灰通过破碎筛分装置筛分或破碎筛分后进入活化装置活化,然后喷入除尘器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除尘器采用两级...
孔皓郑伟佳张缦吕俊复杨海瑞
文献传递
一种氢氧化铝的焙烧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氧化铝焙烧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给料机、干燥器、预热器和焙烧炉等,还包括烟气再循环装置和燃料气分配装置。再循环烟气管道出口端设置在冷却器和焙烧炉之间的气体连通管道上。燃料气分配装置包括燃料气联箱和主烧嘴...
张扬张海吴玉新张缦吕俊复杨海瑞刘青岳光溪
中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被引量:18
2021年
我国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学习跟踪、创新并跑到全面引领的跨越,形成了以定态设计理论为核心的设计体系,基于流态重构技术开发了能效指标可以与煤粉锅炉相媲美的节能型CFB锅炉。目前我国的CFB锅炉在应用数量、装机容量、污染控制等许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文回顾了CFB燃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CFB燃烧技术的中国创新与中国贡献,并对后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未来应充分发挥CFB燃烧技术燃料适应性广的优势,做好低热值燃料的清洁高效消纳,同时进一步提升CFB锅炉负荷调节速度,并实现0~100%的全负荷运行,推动CFB机组由电量型向功能型转变,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姚禹歌黄中张缦张缦杨海瑞吕俊复
关键词:CFB锅炉超临界
1025t/h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机参数的确定被引量:3
2009年
为提供1025t/h等级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一次风机选型参数确定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多台锅炉不同工况的现场运行实测,提出一次风机的选型流量为锅炉最大连续负荷(BMCR)工况流量基础上考虑20%的余量;一次风机的选型压头主要取决于风机的设计工况(TB点),同时需兼顾低负荷运行工况、锅炉最大连续运行工况、翻床工况(对双布风板炉型),至于风机的压头余量,可按不同负荷分别考虑,不必在BMCR工况风机压头的基础上规定余量系数。此方法的应用正处于工程实施阶段,与已投运1025t/hCFB锅炉一次风机选型参数相比,风机压头有所降低,既保证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又降低了厂用电。
张缦别如山
关键词:CFB锅炉一次风机压头
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应用进展被引量:33
2021年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对节能减排具重要意义。生物质发电不仅能实现“碳中和”,在我国实现“碳达峰”后还可替代部分煤电,成为电网调峰的重要力量。分析了生物质燃烧特性,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纯燃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锅炉的应用现状。指出生物质纯燃发电项目容量小,发电效率不高且易出现积灰和氯腐蚀的问题,机组可用率偏低。生物质与煤混烧技术可以利用现有大容量发电机组,需要的额外投资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有效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避免纯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现阶段更经济可行的发电方案。目前,生物质与煤混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上网电价的政策支持。
张东旺范浩东赵冰王家林巩太义张缦李诗媛杨海瑞吕俊复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混烧超低排放
高碱金属燃料灰结渣特性表征方法
2023年
由于准东煤和生物质等碱金属含量高,其燃烧用于发电供热易造成锅炉受热面沾污结渣,成为锅炉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的技术瓶颈。灰的熔融特征参数是指导锅炉设计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实际工程应用中,普遍采用GB/T 219—2008《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测定4个特征温度来描述灰熔融过程的变化,从而判断灰的沾污结渣特性。然而该方法制灰过程中碱金属挥发,导致测量结果明显高于实际值,对锅炉设计运行无指导意义。总结不同灰化终温下碱/碱土金属的释放规律:准东煤550℃时,Na析出约20%~50%,815℃时,析出在30%~80%;生物质中K在400℃时开始析出,到800℃时,K几乎全部析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国标法制灰后熔点的测量方法,尽管采用低温灰样,在制灰过程中抑制了碱金属的挥发,但在后续加热测量熔点的过程中仍会引起碱金属的释放,进而明确了国标法不适用于高碱金属燃料灰熔融特性的测定。为此,针对高碱金属燃料,提出一种低温灰化后,用压差法测定灰初试烧结温度的测量方法,并在压差法试验装置上进行测量,达初始烧结温度前,样品室压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满足达西定律,一旦出现烧结时,样品体积收缩,样品室两端压降迅速降低,则压降变化的拐点为燃料的初始烧结温度,也是灰熔融团聚的最低温度。采用低温灰化仪制得稻壳灰,并在试验台上开展初步试验,测得其初始烧结温度为695℃,与工业上实际结渣温度吻合较好,而国标法测得软化温度高达1500℃以上,远高于稻壳实际结渣温度,初步表明,该试验方法可准确表征高碱金属燃料结渣特性,为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谭雪梅史鉴胡南赵朋山张缦杨海瑞
关键词:生物质碱金属结渣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外置式换热器对于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效运行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掌握CFB锅炉外置式换热器运行特性,消除现阶段制约超超临界CFB锅炉外置式换热器管屏壁温偏差问题,系统总结了外置式换热器的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案。研究发现,600 MW超临界CFB锅炉外置式换热器壁温偏差十分明显,壁温分布呈现马鞍形分布(中心区域管屏壁温高,边壁区域管屏壁温低),这是由气泡不均匀性分布决定。外置式换热器内传热系数与受热面布置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外置式换热器流化风速Ug=0.4 m/s时,床中央至x/Xw≈0.6处传热系数基本一致,而靠近壁面区域,传热系数显著降低,边壁流动区占床面宽度的25%~30%。将管束远离边壁区布置可以改善传热系数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传热系数极值偏差从15%降至6%。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外置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表明,外置式换热器布置高温再热器受热面时,高温再热器管子中径壁温与汽温差可达到58℃,显著制约外置式换热器的安全运行。因此,在660 MW超超临界CFB锅炉的外置式换热器中全部布置汽温相对较低的中温过热器,受热面采用TP347H和TP347HFG材料即可满足要求,仍可保证一定的余量。将外置式换热器管排布置选择与灰流动的方向平行的方式,同时为消除边壁流造成的局部换热不均问题,设计时考虑避免管屏布置在边壁区内,管屏距离边壁的距离应由传统设计的250 mm增至500 mm以上,可改善外置式换热器内的气固流动及传热行为,以减小颗粒侧传热偏差。该设计在保证外置式换热器安全运行的同时,还可有效调控炉膛温度和蒸汽温度。
辛胜伟张缦王君峰贺峰曹培庆蔡润夏张鹏王虎陈建斌杨海瑞
关键词: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传热
生物质流化床结渣、沾污特性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生物质燃料的热转化技术中,流化床燃烧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受热面结渣、沾污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运行周期,阐述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生结渣、沾污现象的机理,指出了实际锅炉发生沾污结渣的现象及工程应对方法。生物质燃料的自身特性是导致流化床机组结渣、沾污的决定性因素,选取碱金属含量较低的燃料以及选取成分与外覆盖层类似的床料,可以有效降低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结渣和沾污程度;炉膛温度对结渣有直接影响,生物质流化床机组布风板布风均匀时,温度越高,结渣趋势越明显,结渣后渣块尺寸越大;在设计生物质流化床锅炉机组时,提高一次风流化速度、合理布置锅炉受热面以及尾部烟道的低温受热面和高温受热面错开布置都可以抑制机组发生结渣和沾污现象;另外,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与高参数煤电锅炉掺烧时,燃料混合后碱金属物质含量降低,有效减小了锅炉机组结渣和沾污的程度,为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可靠性运行提供指导。
范浩东单雄飞张缦丁一杨海瑞吕俊复金燕秦舒宁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流化床燃烧结渣沾污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