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健泓

作品数:33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神经阻滞
  • 9篇麻醉
  • 8篇手术
  • 7篇比卡因
  • 7篇布比卡因
  • 7篇超声
  • 7篇超声引导
  • 6篇小儿
  • 6篇臂丛
  • 6篇臂丛神经
  • 6篇臂丛神经阻滞
  • 5篇电生理
  • 5篇镇痛
  • 5篇神经电
  • 5篇神经电生理
  • 5篇全麻
  • 4篇电生理监测
  • 4篇神经电生理监...
  • 4篇气管
  • 4篇气管插管

机构

  • 33篇佛山市中医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 1篇桃源县人民医...

作者

  • 33篇彭健泓
  • 20篇廖荣宗
  • 13篇刘莱莉
  • 12篇李振威
  • 12篇余建华
  • 10篇龚琴
  • 6篇区锦燕
  • 5篇陈立成
  • 5篇陈耀雄
  • 5篇黎鸣
  • 4篇罗富荣
  • 4篇彭德良
  • 4篇周曙
  • 4篇张习良
  • 3篇杨轩
  • 2篇史誉吾
  • 2篇霍智铭
  • 2篇杨广坤
  • 1篇王友元
  • 1篇蔡小剑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病案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6
  • 4篇200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控制性低血压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七氟烷在脊柱后路手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效果,比较Dex和硝普钠对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择术中需行控制性低血压的脊柱后路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气管插管后,控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0±0.5)%。按降压方法将患者分为N组和D组,每组30例,均使平均动脉压(MAP)降低至基础值的60%~70%(目标血压)。N组:患者放置俯卧位后开始持续避光泵注0.1%硝普钠,以0.5μg/(kg·h)速度开始,根据MAP调整剂量。D组:患者放置俯卧位后开始泵注负荷量Dex 1.0μg/kg(稀释至20 m L以120 m L/h速度10 min泵注完毕),继以0.2~0.8μg/(kg·h)(浓度4μg/m L)泵注维持,根据MAP调整速度。记录麻醉诱导前(T0)、控制性低血压前即刻(T1)、控制性低血压后15min(T2)、控制性低血压后30 min(T3)、控制性低血压结束后20 min(T4)的心率(HR)、MAP、达目标血压时间、控制性低血压持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尿量、术野质量评分(SSFQ),同时测定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由同一术者在不知道控制性低血压方式的情况下评估术野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控制性低血压持续时间、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N组T2~T4的HR较T0和T1增加(P〈0.05);D组T2~T4的HR较T0和T1减慢(P〈0.05),也较N组T2~T4的慢(P〈0.05);N组T4的MAP较T0高,也高于D组T4(P〈0.05);D组T4的MAP较T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T2~T4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高于T0和T1(P〈0.05),也高于D组相应时点(P〈0.05)。D组T2~T4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低于T0和T1(P〈0.05)。D组的出血量明显较N组少(P〈0.05),尿量较N组多(
陈立成李恒龚琴李振威彭健泓霍智铭
关键词:七氟烷控制性低血压脊柱后路手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行闭合尺、桡骨骨折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4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阻滞,对照组使用单纯超声引导阻滞,比较2组麻醉总体效果。结果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全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苏醒期出现烦躁不安者4例(20.00%)高于观察组的0例(0.00%)(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杨轩黎鸣廖荣宗彭健泓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监测臂丛神经阻滞
自制气道转换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自制气道转换导管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困难气管插管拔管试验失败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传统组进行常规拔管,观察组置入自制气道转化导管辅助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12 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拔管后的重新置管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时间,并观察两组拔管后耐受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组患者拔管后心率、血压和RR较拔管前显著增加(均P<0.05),SpO2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拔管后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基本波动在正常范围。拔管12 h后传统组重新置管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加(25.81%比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重新置管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s:27&#177;14比49&#177;28,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90.32%比54.84%,P<0.01)。观察组患者的耐受率显著优于传统组(77.4%比61.3%,P<0.05),传统组患者出现声门水肿,行环甲膜紧急穿刺1例,气道黏膜出血2例,呛咳2例,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和传统拔管方法比较,自制气道转换导管可增加拔管成功率,降低重新置管率,缩短置管时间,且患者耐受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ICU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安全、有效的拔管策略之一。
黄国敏彭健泓江皓波马明远陈巧严洪运梁奕好
关键词:困难气管插管重症监护病房拔管
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采用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的闭合尺、桡骨骨折患儿,随机等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C组)和超声引导组(US组),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监测,局部麻醉采用0.2%左布比卡因0.4mL/kg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S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4.42±0.47)min]高于C组[(2.78±0.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组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7.63±1.56)min]低于C组[(9.89±1.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组氯胺酮的用量[(31.3±10.6)mg]低于C组[(60.6±11.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组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18.7±6.9)min]低于C组[(30.6±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少全身麻醉药量,临床效果更好;CMAP是神经阻滞的客观和量化的观察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廖荣宗彭健泓黎鸣杨轩余建华李振威张习良刘莱莉龚琴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神经电生理监测超声引导儿童
不同麻醉维持方式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维持方式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对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效果以及术后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10月于某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分别行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方案和单纯静脉麻醉维持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生命体征情况、麻醉苏醒情况以及认知功能。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话语时间等指标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6小时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得分(29.03±0.75)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认知功能得分未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行单纯静脉麻醉维持方案,手术麻醉效果好,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余建华李振威彭健泓刘莱莉陈汝涛
关键词:妇科老年患者腹腔镜麻醉维持
多模式镇痛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中行关节周围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组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及盐酸罗哌卡因,术后则给予帕瑞昔布钠、盐酸曲马多、塞来昔布进行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术后6、12、24、48、72 h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康复运动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返回病房时,术后6、12、24、48、7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6例,头晕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对照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7例,头晕头痛1例,尿潴留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运动依从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安全性较好,患者可更好地在术后进行康复运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陈希聪周观明刘少华彭健泓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康复运动
脊髓 GAT-1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脊髓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在大鼠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CCD)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4)、CCD组(B组,n =24)、鞘内NO-711+CCD组( C组,n =24),三组再按不同时段分为6个亚组( n =4),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 (T1)、4 h(T2)、8 h(T3)、16 h(T4)、24 h(T5)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脊髓腰段进行GAT-1蛋白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组T0、T1、T2、T3、T4、T5时间点的GAT-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P <0.01),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后,B组的GAT-1蛋白含量无明显改变( P >0.05);与B组和T0相比,鞘内注射20μg NO-711后T1、T2、T3,C组的GAT-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P <0.01),鞘内给药后T4,GAT-1蛋白含量逐渐回升,与B组同一时间点比GAT-1蛋白含量仍明显降低( P <0.05),至给药后 T5 GAT-1蛋白含量回升到正常水平( P >0.05)。[结论]CCD模型大鼠脊髓 GAT-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GAT 抑制剂 NO-711能明显抑制CCD模型大鼠脊髓GA T-1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但是不能抑制GA T-1蛋白基础表达水平。大鼠脊髓背角GA T-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大鼠CCD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密切相关。
龚琴彭健泓廖荣宗胡兴国曾因明
关键词:疼痛脊髓
双重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关节周围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超声、神经刺激器双重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鸡尾酒"关节周围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CFNB组和持续静脉镇痛组(PCIA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行0.33%罗哌卡因、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氨甲环酸0.25 g、生理盐水混合液("鸡尾酒"疗法)关节周围局部阻滞治疗。CFNB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PCIA组采用电子静脉镇痛泵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患肢关节活动度以及患者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CFNB组术后20、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疼痛评分以及术后16、20、24、48 h的活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1),CFNB组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和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明显短于PCIA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鸡尾酒"关节周围局部阻滞联合超声、神经刺激器双重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手术安全性高,镇痛效果理想,有利于术后早期关节的康复。
刘莱莉龚琴余建华彭健泓廖荣宗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连续股神经阻滞关节周围注射功能康复
自制简易咽部表麻管在围拔管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咽部表麻管在围拔管期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98例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利用手术室常见材料制作简易咽部表麻管,并在气管插管前应用表麻管对全麻患者的咽部和气管表面喷洒利多卡因溶液,观察患者的围拔管期反应,评价表麻管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拔管前均无不适(0%);拔管时呛咳发生2例(2%),挣扎3例(3%),恶心呕吐3例(3%),呼吸频率增加7例(7%),血压升高5例(5%);拔管后随访患者,1例发生咽痛(1%),其余均未发生声嘶(0%)。结论简易咽部表麻管无需采购,可就地取材,制作简单,使用简便,可重复使用,效果良好,适用于基层医院。
余建华林富祥彭健泓刘莱莉徐战平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表面麻醉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氯胺酮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氯胺酮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的上肢手术患儿,随机等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C组)和超声组(US组),局部麻醉药均用0.8%利多卡因加0.15%左布比卡因的混合液0.8 ml/kg,加入1∶20万U肾上腺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结果:US组与C组比较:①麻醉操作完成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P<0.05);③氯胺酮的用量明显较少(P<0.01);④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可以明显减少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更利于术后恢复。
彭健泓廖荣宗余建华陈立成刘莱莉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小儿氯胺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